分享

夜思丨做减法,才能更快达成目标

 景夜思 2022-11-23 发布于安徽


决定我们成为哪种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哈里波特》


01

有位研三的同学给我留言,说自己想做的事情太多,每天也很努力地学习,但是没有什么输出,看不到成果,每天依然是老样子,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原本想读博,现在似乎也没了斗志,再加上现在变胖了,总是很容易否定自己,怎么办?

其实,我们都经历过“什么都想要,什么都得不到”的人生阶段,越努力并没有越幸运,反而是因为在很多事情上都想努力取得突破,却因为时间精力跟不上,开了很多头,但是结不了尾。忙活半天,一无所获。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也是有限的,一旦欲望多了,想要同时期完成的目标太多了,就会导致我们的决策力和行动力瘫痪,就像在一条道路上开车一样,如果只有一辆车(相当于你当下只有一个目标),你的速度可以开得很快,很容易到达终点。

如果你的目标太多,就很容易造成车辆拥堵,甚至发生碰撞冲突,结果每辆车都没有到达终点。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给人生做减法了。


02

首先,承认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做不到同时完成很多事情。

有100分的生产力,不要安排120分的生产任务,甚至也不要满负荷运转,安排80分的工作,预留20分的机动空间,保障一些突发情况的处置,给自己留有一定的余闲。

明确当下最重要的目标,其他的目标先放一放。

那些目标不是不重要,只是当下不被我们看得重要,先让它们在“等候室”里休息一阵子,等到我们有余闲了,再去捞一个出来去完成。

关键不在于我们开始了多少事情,而在于我们能够顺利完成多少事情。
慢慢来,一个一个来,反而比较快。


03

其次,追求长期稳定的小步子前进,以时间换空间。

记得有位知名教授谈及她写论文的经验,每天写1000字,不会因为思路清晰而多写,也不会因为当天忙碌就不写。保持这样的节奏,时间长了,自然就能收获。预期非常稳定。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大多的状态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总之,一切都看心情,状态好的时候熬夜写论文都没问题,状态不好的时候,可能连续几个星期都颗粒无收。

读书也是一样,短期内读大量的书,只会让我们的阅读打卡记录很好看,但是对自己的成长与改变帮助很小,因为看过就看过了,我们没有把读过的东西变成自己的生产力。

与其这样自欺欺人,还不如一个月只读一本书,甚至一年读透一本书,然后把这本书转化为自己的帮手,帮助自己克服某个情绪难关,帮助自己进入某个领域,帮助自己开发一门培训课程等等。

温故而知新,重在温故,把过去的东西学好学透,常学常新。当你温习的旧书越来越多,不追求读书的数量,就能够越来越沉稳,越来越明确自己想要学什么。


04

最后,我们都需要一个“目标提醒器”,帮助我们在迷茫的时候回归主业。

这个提醒器,必须是你能够常常看到或者接触的,例如一本随身携带的书籍、本子或者小物件,贴在家中显要位置的标语,放在书桌的一个手办,或者写了提醒语录的手机壁纸等等。

每当自己焦虑的时候,偏离主线的时候,就去看看、摸摸它,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忘自己定下的目标,不忘自己的行事原则。

目标少一点,行动才能更聚焦。

当目标只有一个的时候,排除掉干扰因素,我们就能全心全意去攻克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