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

 北京的骑士 2022-11-23 发布于北京

图片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父亲——武英殿大学士明珠和二弟揆叙都是康熙年间(1662—1723年)显赫的政治人物,在当时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明珠府邸位于京城什刹海北岸。他在京城西郊有几处宅院,一处是玉泉山下的渌水亭别墅,一处是双榆树村的桑榆墅。在性德去世后,又修建了位于海淀镇西、六郎庄村北的自怡园。

图片

▲《纳兰容若像》轴 (清)禹之鼎作 故宫博物院藏

纳兰性德的家世

图片

纳兰性德的祖父尼迓韩,在顺治年间(1644—1662年)去世,厚葬于海淀西北的上庄皂荚屯(今皂甲屯)。这里便成为纳兰家的祖茔。明珠夫妻和他们的子孙都埋葬在这里。

纳兰性德是明珠的长子。明珠是满洲正黄旗人,姓叶赫那拉(叶赫纳兰)氏。他在十七岁时即被顺治帝福临授予銮仪卫云麾使。康熙年间青云直上,历任内务府总管,弘文院学士,刑部、兵部、吏部尚书。康熙十六年(1677年)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加太子太傅,后任重修《太祖太宗实录》《大清一统志》《明史》等书的总裁,累加至太子太师。

明珠在康熙前期对巩固政治统治、重满用汉、治理河工水利、统一台湾、抑制外敌侵略、撤销“三藩”等,都做出过一定贡献,深得康熙帝的信任。特别是他从始至终主张裁撤“三藩”,态度坚决。清代初期,为稳定全国形势,清廷曾设置了“三藩”,封镇守云南的吴三桂为平西王,驻守广东的尚可喜为平南王,移镇福建的耿继茂(后为其子耿精忠)为靖南王。这三个汉族地主武装集团,在清初平定明朝势力的战争中,都曾立下汗马功劳。但因势力强大,且飞扬跋扈,威胁到清朝的统治和国家的统一,所以康熙帝准备撤掉他们。当时,多数大臣反对撤藩,只有兵部尚书明珠和户部尚书米思翰、刑部尚书莫洛主张撤藩。这促使康熙帝下决心撤藩,并且平定了“三藩之乱”。清代统治者以武力定天下,崇尚骑射。初期重满轻汉,竭力保持满族贵族的特权,满汉民族矛盾尖锐。明珠提倡尊孔崇儒,尊重汉族传统文化,团结和重用汉族知识分子,提高汉族官员待遇,大大有利于满汉民族团结,巩固了政治统治。康熙年间,沙俄经常在我国北部边疆进行骚扰和侵略,身为大学士的明珠,多方抵御强敌,扈从康熙帝视察北部边疆,组织军队抗击入侵的俄军,主持与沙俄的谈判,为日后签订《尼布楚条约》创造了条件。

明珠是康熙朝权高势重的相国,他总揽朝政、独断专行、培植亲信、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贪财纳贿,特别是他与另一位任久势盛的大学士索额图分植党羽、分庭抗礼,展开了你死我活的党争恶斗。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二月,御史郭琇上疏弹劾明珠八条罪状,诸如结连党羽、戴得私门;督抚缺出、辗转贩鬻;指授学道、取贿预定;牵制言官、压制参劾等等。康熙帝即在发表长篇谕旨后宣布“明珠著革去大学士,交领侍卫内大臣酌用”。不久,授明珠为内大臣。此后,明珠即离开了政治舞台,虽然也在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督运西路军饷及其他差事,但已不参与朝中大事了。

康熙年间的这个高贵豪富的华阀,对纳兰性德的思想和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是一位从皇帝侍卫成长起来的中国文学史上的顶尖词人。

图片

▲坐落在后海北沿44号的醇亲王府——曾为纳兰明珠府邸 宏描摄影

纳兰性德其人

图片

纳兰性德,生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4年12月19日),卒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年仅三十一岁。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名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因生于严冬腊月,儿时称“冬郎”。

性德生活在一个有权有势的钟鸣鼎食之家,等待他的似乎是一个飞黄腾达的前程。他自幼聪颖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又有名师教导,青年时代就崭露头角。十七岁进太学读书,国子监祭酒徐文元对他十分赏识,推荐与其兄徐乾学结识。十八岁参加顺天府乡试,恰好徐乾学被委为乡试副主考,性德凭他的才学和地位,轻易地考中了举人。十九岁准备参加会试,但因患“寒疾”,无法参加殿试,错过了升迁良机,非常懊恼,便写出了《幸举礼闱,以病未与廷试》一诗:“晓榻茶烟揽鬓丝,万春园里误春期。谁知江上题名日,虚拟兰成射策时。紫陌无游非隔面,玉阶有梦锁愁眉。漳滨强对新红杏,一夜东风感旧知。”但他并不灰心,而是更加勤奋地学习研读,拜徐乾学为老师。徐乾学说:“自癸丑(1673年)五月始,逢三六九日,(性德)黎明骑马过余邸,讲论书史,日暮乃去。”在性德主持下,由徐乾学提供材料指导编纂,仅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一部一千七百二十九卷的的儒家学说汇编——《通志堂经解》。而这部书正适合了康熙皇帝尊经崇儒的政治需要,受到格外赏识,也很自然地成为性德的一种“资本”。

与此同时,性德在搜经读史过程中,偶有所见,即随时笔记下来;或学友亲朋传述异闻,也随手记录整理成文。经过三四年时间,编著成四卷集的《渌水亭杂识》。这是一部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的文集,表现出他有相当广博的学问基础,以及各方面的爱好和志趣。

图片

▲《通志堂经解》书影

纳兰性德在二十二岁时,再一次参加进士考试。这一试,性德“叙事析理,谙熟出老宿上,结字端劲,合古法,诸公嗟叹,天子用嘉”。(徐乾学撰性德碑文)结果考中二甲第一名,康熙皇帝授以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令人称羡而十分荣耀的御前侍卫,性德“御殿则在帝左右,扈从则给事起居”,吟咏参谋,备受恩宠。康熙皇帝多次到京畿的巩华城、南苑、西山、汤泉等地巡视游憩,性德随从前往;皇帝平定了“三藩之乱”,便东出山海关,到清朝发祥地巡视,并祭祀长白山,性德随行跋涉;康熙帝前往五台山、古北口,性德相伴并写出五律《驾幸五台山恭纪》《塞外七夕》等诗词。性德还随驾南巡,到济南、泰山以及苏州、无锡、江宁等地,写下了《扈从圣驾祀东岳礼成恭纪》《秣陵怀古》《江南杂诗》等作品。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性德还受皇帝派遣,北赴黑龙江畔的梭龙(满族索伦部),完成了一项极为重要的侦察任务。总之,他在皇帝身边任职,应付自如:皇帝忽发吟兴,他随声唱和;皇帝偶有著述,他受命译制;皇帝纵马打猎,他执弓矢冲在前边。“上有指挥,未尝不在侧”。他多次接受皇帝赏赐的金牌、字帖、佩刀等物品,得到特殊的眷顾。很多人预料纳兰性德将得到进一步重用,走上仕宦而至将相的光明途程。但是,纳兰性德在内心深处,却对侍卫的上马从征、殿前宿卫的生活很不适应。他既苦于天涯飘泊,也厌恶金阶侍立。他卑弃庸碌的生活,内心无比空虚,甚至想离开京师,放弃功名,到江南去过归隐生活。朋友说他“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文章出处:《北京文史》2014年第1期《清初第一词人纳兰性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