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粤故事】虎门中日海战

 哈哈狮的信箱 2022-11-23 发布于广东

1937年8月,侵华日军派遣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强大海空编队,对珠江出海口实施封锁。当时,广东沿海是抗战时期中国最重要的物资补给线,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进口物资都要经过珠江口进入内陆。侵华日军企图切断珠江口这一补给线,迫使中国不战而降。

图片

威远炮台墙(摄影:卢舜天)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急令粤守军阻塞虎门等珠江出海口,以防敌舰入侵。海军中将陈策率领第四舰队(又称粤海舰队)和海军陆战队镇守虎门要塞。粤海舰队主力舰艇有巡洋舰“肇和”号和巡防舰“海周”号两艘。其中“肇和”号是清朝从英国购买的巡洋舰,舰体陈旧,伤痕累累。“海周”号购自法国,是淘汰的旧扫雷舰,该舰前甲板仅有一门127毫米火炮。粤海舰队还有“仲元”号、“仲恺”号、“坚如”号、“执信”号浅水炮舰4艘,“海瑞”号运输舰1艘,有从英国和意大利购进的鱼雷快艇4艘。虎门要塞原配有70多门德国克虏伯大炮和英国维克斯大炮,但在之前的内战中陆续被陆军借走,剩下不到40门大炮。陆战队员不到两个团。粤空军飞机大部分北上参加淞沪会战,留在广东的仅有霍克三型战斗机9架。

图片

 “肇和”号巡洋舰

开赴虎门的日军舰队由海军中将高须四郎率领,有“龙骧”号和“凤翔”号两艘航母,有被称为日本海军现代巡洋舰里程碑的“夕张”号,以及驱逐舰“疾风”号、“追风”号、“朝颜”号等。

陈策的抗敌策略是:以虎门要塞两岸和江心三岛炮台火炮为防御主力,粤海舰队的“肇和”号和“海周”号巡弋于虎门前沿至大铲岛一带,协同要塞作战。首先将近200艘被征用的商船、渔船以及拆去舰炮的旧军舰,满载巨石沉下江底,仅留一条狭窄航道。同时,在水面布设多道水雷防线,仅虎门水道就布雷2000余枚。其次,加紧修筑炮台护壕,布设火炮。虎门要塞炮台胸墙多为红砂条石或三合土砌筑,又从香港购进一批水泥和钢板,加强炮台工事防护。虎门要塞也布防为三线,最外端的大角、沙角炮台为第一线,横档炮台为第二线,镇远、威远炮台为第三线。陈策还紧急从香港购买一批高射炮配备给3个连,置于虎门要塞各防空点,以加强防空火力。

8月8日,日军飞机自停泊在伶仃洋外海的航母“龙骧”号升空,低飞侦察虎门要塞,守军用高射炮射击,日机退去,随后又派轰炸机飞临轰炸,虎门之战拉开序幕。之后,日军连续派军舰炮击虎门要塞,并配以飞机轰炸。陈策利用虎门要塞岸炮和舰炮,对靠近炮台的日舰发炮射击。“肇和”号和“海周”号依托密布的岛礁和曲折航道活动,机动灵活地打击日军。日军屡次派飞机侦察,因主阵地炮台有高炮掩护,不敢低飞,侦察效果不好。9月1日,一架日机硬闯入守军高射炮密集区,当即中弹坠毁于黄潭。日军曾收买水匪刘阿九探究军情,结果被守军抓住枪决,其余奸细再也不敢妄动。

慑于虎门要塞重炮威力,长达月余,日舰一直不敢进入珠江口10公里范围。9月13日,“肇和”号、“海周”号因与粤空军联络不畅误对空开火。日军推测出粤海军两艘主力舰锚地,当晚派出“夕张”号巡洋舰、4艘驱逐舰潜伏在虎门外舢板洲后面,企图从海上向虎门要塞进攻。

14日拂晓,“肇和”号、“海周”号例行巡逻,从大虎出发,向大角炮台航进,至沙角炮台附近,“海周”号瞭望兵发现敌舰,急忙报告虎门要塞及“肇和”号。日舰即对其开炮。“海周”号虽奋勇还击,但开战不久,舰体就被击中,舵链中断。“肇和”号接到信号加速前进,向敌舰开火。日军以“疾风”号、“追风”号攻击“海周”号,以“夕张”号集中火力攻打“肇和”号。此时,陈策亦命沙角灯台岛炮台开炮支援。霎时海面上炮声震天,硝烟弥漫。日军“夕张”号的6门14厘米大炮接连向“肇和”号开火,“肇和”号被严重击穿进水,只好转舵撤退。“海周”号孤立无援,舰尾被洞穿,战舰下沉,因水浅舰体坐礁搁浅。正当日军以为可乘胜抢滩占领炮台时,陈策先以大炮对在大铲岛下锚的日军运兵船“甘丸”号开火,并有多发炮弹命中运兵船。日军死伤一大片,船体受伤起火,只得匆忙逃出珠江口。陈策随即命令梁康年率4艘鱼雷快艇追击。日军“夕张”号等不得不放弃攻击受损的“肇和”号和“海周”号,掉头阻击鱼雷快艇。此时,粤空军几架战机也对日舰发动攻击,“夕张”号烟囱被击毁。海战中,中方海军、岸炮联合作战,击沉日舰一艘。

图片

国民革命军战机

日军见势不利,立即停止对虎门的进攻。日舰退去后,“海虎”舰将搁浅的“海周”号拖去新洲尾处理,舰头炮被拆卸安装在虎门炮台,加强要塞火力。鉴于“海周”号残破不堪,就地自沉。

该海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唯一一次军舰对攻的海战。此后至广州沦陷前,中日双方在虎门附近发生了大小数十次空海战斗,但虎门要塞始终没有被日军从海上攻陷。

资料来源:

1.《中国名镇志丛书·虎门镇志》,方志出版社2016年版。

2.《东莞市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东莞市志(1979—2000)》,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4.《东莞海防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5.杨新新:《“风气伶仃”:1937年”9·14虎门海战再考察》,《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16年第22卷地6期。

作者:东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