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一共有26个太上皇。 他们不一定是皇帝的父亲,当上太上皇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所以,晚年的生活条件,自然也都不一样。 自愿放权、儿子孝顺的,日子肯定就比较好过。被逼退位的,没准就相当于半个囚犯了。 想要了解历史上的太上皇都是怎么度过余生的,我们需要先了解,太上皇是怎么来的。 什么是太上皇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并不是我们熟知的刘邦之父,刘太公,而是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嬴异人。 秦始皇灭了六国之后,觉得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以前那些国君的称呼,都配不上自己,就为自己创造了“皇帝”这个词。 与此同时,他也为自己早逝的父亲创造了“太上皇”这个词。 而刘太公,则是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 刘邦称帝之后,按照父子家人之间的规定,每隔5天,就去朝拜一次刘太公。刘太公的家令,且提出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按照名分,刘邦是君,刘太公是臣,哪有君拜臣的道理? 可是,刘太公是父,刘邦是子,又哪有父拜子的道理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邦君臣费了不少功夫。他们发现,秦始皇把自己的父亲追尊成太上皇,太上皇就是皇帝父亲的名号。 于是,刘邦也把刘太公尊为太上皇,解决了君臣名分的问题。 刘太公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从来没有做过皇帝或国君,却能活着当上太上皇的人。 不过,历史上还有一个没做过皇帝或国君,却能被追封为太上皇的人,那就是老子的父亲,李敬。 李唐皇室认为,老子是自己家族的始祖,所以在唐高宗李治时期,就把老子追封成“太上玄元皇帝”。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又进一步追封老子的父亲李敬为“先天太上皇”。 历史上第一个被逼退位,成为太上皇的,则是晋朝的司马衷。 他是有名的白痴皇帝,在八王之乱中被司马伦篡位,他自己则被奉为太上皇。 司马衷名为太上皇,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一直被禁足,受尽耻辱。 他也是历史上辈分最低的太上皇。其他的太上皇,一般是被自己的儿子或者弟弟尊为太上皇的,而司马衷则是被自己的叔祖父尊为太上皇。 与此同时,司马衷还是历史上第一个正经当过皇帝的太上皇。 历史上第一个自愿退位的太上皇,是东晋十六国之一,后凉的开国君主吕光。 他病重的时候,为了传位顺利,特地宣布退位,亲眼看着自己的太子吕绍顺利登上了皇位,才放心地逝世。 历史上最后一个太上皇,是我们熟悉的乾隆皇帝。 乾隆登基之时,曾经立誓:觉不超过康熙在位61年的记录。 60年后,85岁的乾隆兑现承诺,传位给第15子颙琰,自己做了太上皇。 历史上唯一的女太上皇,自然是武则天了。 武则天被逼退位之后,李显尊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实际上,就是太上皇的意思。 看这些太上皇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太上皇”这个词语刚发明出来的时候,是为了尊称皇帝的父亲。 可是渐渐地,这个词也被用在了退位的皇帝身上。 自愿退位的皇帝,自然会被尊为太上皇;而被逼退位的皇帝,他们未必是新帝的父亲,但是只要不改朝换代,也可以被尊为太上皇。 不过,人的本能是贪恋权位,大多数皇帝,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不愿意退位。而被逼退位的皇帝,不被杀死,而能顺利当上太上皇的,也屈指可数。 所以,中国历史上,有400多个皇帝,却只有26个太上皇。 太上皇的晚年生活太上皇们上位的原因,各有不同,他们的生存处境,以及度过余生的方式,自然也各有差异。 不过,总的来说,历史上的太上皇,主要分为以下4类,并根据他们不同的定位,拥有不同的晚年生活。
有的太上皇,名义上是退位了,但实际上,执行的还是皇帝的权力,可以说是:名为太上皇,实为皇帝。 这类太上皇的典型代表,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退位,成为名义上的太上皇之后,依然居住在皇帝居住的养心殿,而新皇帝嘉庆,只能住在太子居住的毓庆宫。 在紫禁城内,依然使用乾隆的年号,而嘉庆的年号,则只在对外的时候使用。 朝政大权,依然掌握在乾隆的手里。乾隆在接见属国使臣的时候,甚至明确说明: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 可以说,这时候的乾隆,除了名义上是太上皇,实际上和皇帝没什么两样。而真正的皇帝嘉庆,此时也只是一个空壳子而已,手头上没什么权力。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献文帝拓跋弘身上。 拓跋弘对嫡母冯太后极为不满。为了把冯太后逼回后宫,他把皇位传给了儿子拓跋宏,自己做了太上皇,让冯太后做了太皇太后。 冯太后当太后的时候,可以名正言顺地干政。当了太皇太后,总归不好意思再插手这么多了吧。 但是,小皇帝拓跋弘只有5岁,怎么能处理朝政呢?于是,太上皇拓跋弘,理所当然地继续执行着皇帝的权力。 北齐武成帝高湛,则是因为当时天上出现了一颗彗星,太史官说这是天象示警,此时当有新皇帝上位。高湛为了顺应天象,传位于9岁的太子,自己做了太上皇,实际上,大权依然在自己手上。 这样的太上皇,实际上依然是皇帝,是实际上的最高掌权者,平时的工作和生活,跟真正的皇帝没什么不同,只不过换了一个名号而已。
自愿放权的太上皇,晚年的生活,一般过得挺滋润的。 这类皇帝,以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唐睿宗李旦,为典型代表。 李旦第二次登上皇位之后,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斗得死去活来。太平公主不断地在他耳边煽动说,李隆基不是嫡长子,不该当太子,劝李旦废了李隆基。 李旦本来就对皇帝之位没什么眷恋,为了解决他们的争端,也为了表示自己支持李隆基的决心,索性宣布退位,自己当太上皇,让李隆基当皇帝。 李旦是准备放权的,但是一开始,在太平公主的不断煽动之下,还是保留了部分皇帝的权力。 当李隆基除掉太平公主之后,李旦就把所有的权力都交给了李隆基,自己颐养天年去了。 当太上皇的日子,应该算是李旦一生中最舒心的日子了吧。 宋高宗赵构,对金国卑躬屈膝,还杀死了岳飞,让人恨得牙痒痒。可是这种人,居然能活到81岁,得以善终。 他56岁那年,外有金国南侵,内有家底败光,实在是心太累了,不想管事了,加上太子虽然是他的养子,对他实在孝顺,也表现出了一定能力,索性就退位当太上皇去了,把一堆烂摊子交给了宋孝宗赵昚。 赵构退位之后,过得很逍遥,皇帝孝顺,供养钱丰厚,不用担事,还时不时能对朝政指手画脚一番,就连身体都倍儿棒了,舒舒服服地活到了81岁高龄。 赵构的养子,宋孝宗赵昚,晚年也效仿赵构,退位了事。 不过他的日子过得不如赵构舒坦,新皇帝是他的亲儿子,却和他不太对付,对他不怎么孝顺,连去探望他都不肯。 这种自愿退位的太上皇,虽然手中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权力了,但是日子过得还是挺舒心的。如果再赶上儿子孝顺,就简直比做皇帝的时候还要快活了。 ![]()
被逼退位的皇帝,向来没有什么好日子过,哪怕能当上太上皇,也不例外。 这类皇帝典型代表,自然是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了。 李渊明知道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不和,却迟迟不采取措施解决问题,最后酿成玄武门之变的苦果,李建成被杀,李渊也被迫退位,当了太上皇。 这样的太上皇,手上自然也没什么权力可言,更遑论对朝政指手画脚了。 他一开始,还不愿意搬离皇帝居住的太极宫,让李世民在别的宫殿处理政事。可是没两年,李世民就想办法把李渊逼到了自己此前居住、相对狭小的太安宫。 ![]() 李渊在太安宫的生活,称得上是憋屈。 他除了李世民偶尔的邀请,几乎足不出户,自己宠幸的大臣,也被李世民逼走,盛夏酷暑,李世民去九成宫避暑,李渊依然独自留在太安宫。 不过,李世民毕竟是他的亲儿子,虽然对父亲心有芥蒂,有时候还会邀请李渊去参加一些宴会。 突厥的颉利可汗被俘虏之后,被迫在国宴上跳舞,当时李渊就在场。 退位之后的李渊,处处受限,也近乎无欲无求了,于是拼了命造人,给李世民生了十几个弟弟妹妹。 ![]() 在被迫退位的太上皇里,李渊的处境,已经算是相对比较好的了。 明英宗朱祁镇,8年的太上皇生涯,基本上就是8年的囚徒生涯。 他御驾亲征,被瓦剌俘虏,后来辗转回到明朝,明朝却早就立了他的弟弟朱祁钰做新皇帝,他只能当太上皇。 朱祁钰对朱祁镇很不放心,把他囚禁在南宫,既不亲自去探望他,也不让别人去探望他。南宫的上锁灌铅,食物只能通过小洞送入。为了防止南宫的树上藏有私联朱祁镇的人,朱祁钰还派人把南宫的树砍光光。 朱祁镇随手送给身边侍臣的礼物,都会被当做罪状刁难。 在南宫的日子里,朱祁镇一度要靠皇后亲自做女红补贴家用。 不过,这么艰难的环境,朱祁镇也没忘了造人。他的儿子和女儿,大半都是在南宫生的。 晋惠帝司马衷的日子,更加艰难。他在八王之乱中,被囚禁,被迫辗转挟持于诸王之中,成为一个屈辱的傀儡。 这种被逼退位的太上皇,想要有好日子过,实在是太难了。 ![]()
在历代太上皇里,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是非常特殊的一个。 他没有当过一天皇帝,汉朝的建立,他也没什么贡献。他能当上太上皇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他生了一个好儿子,刘邦。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刘太公就被尊为太上皇,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活着的太上皇。 他的太上皇生涯,过得也很逍遥。刘邦每隔5天,就来朝见他一次,对他极度孝顺。 ![]() 不过,虽然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刘太公还是闷闷不乐。 刘邦急得连忙问他身边的人,太上皇是怎么回事。身边人告诉他,刘太公一辈子在市井里生活,一下子住进了长安的深宫,怀念起故乡的烟火气来了。 刘邦立刻就在长安建了一座新城,就按照故乡的模样建,还把故乡的人都迁移了过来,并把刘太公请了过去。 刘太公一看,嘿,这不就是自己怀念的人间烟火么,一下子就高兴起来了。 刘太公壮年的时候,经常埋怨刘邦不事生产,结果想不到,他眼里最不争气的这个儿子,最后居然最争气,连带着他也晚年享福了。 ![]() 写在最后太上皇,一个看起来很尊贵的称号,却也蕴含着人生百味。 能在太上皇这个位置上过得舒坦的,实在不算多。 难怪历代的皇帝,大多都要当皇帝当到生命的最后一秒,很少肯主动退位的了。 你们觉得呢? ![]() |
|
来自: 格林书屋 > 《首藏网络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