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37年,他将全中国仅有的50毫克镭藏在身上,徒步逃亡1465公里

 行云流水vmmxd6 2022-11-24 发布于辽宁

他将全中国仅有的50毫克镭藏在身上,就算被灼烧到胸口一块完好的皮肤都没有,依然靠着双腿,硬生生从北京走到了长沙!这可是足足1465.1公里啊!就算两步走1米,也要走至少293万步!

他,就是科学家中的孤勇者,赵忠尧!

1937年北平沦陷,清华大学被迫南迁。本来已经不在北平的赵忠尧,得知此事,立刻就想起了自己带回来的50毫克镭。这是同他一起工作的原子核大师卢瑟福特别赠送给他的。

当初,自己为了把这份珍贵的、全世界都禁运的高能物理材料带回中国,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历尽了千辛万苦。倘若镭落在日本人手里,自己一番辛苦尽付东流不说,谁知道这群丧心病狂的家伙还会利用它做出多少可怕的事!

赵忠尧当即决定——不顾安危也要北上,坚决不能让它落在日本人手里。没有车的赵忠尧,决定先找有雪佛兰小轿车的梁思成,让他开车带自己到清华园,取出对国家科学发展至关重要的这50毫克镭。

可赵忠尧不知道,此时梁思成正忙着打包行李离开北平。由于在致南京国民政府要求抗日公开呼吁书上签过字,梁思成引起了日本特务机关的关注。为了不被日本人利用,为了不做日本“共荣”的汉奸,他必须立刻离开北平。多留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

当赵忠尧找到梁思成的时候,他和妻子林徽因的行李已经拾掇得差不多了。但是听到“有50毫克镭还在实验室的保险柜里”的消息,梁思成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只是,此时日军已经进驻清华园,谁也不知道镭到底还在不在保险柜里。

“走!”梁思成二话不说,带着赵忠尧一路疾驰直奔清华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只要还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放手一搏争取把镭拿回来!

到达清华园后,二人踏过被日军打劫扫荡得满地狼藉的校园,径直奔向藏有镭的物理实验室。此时的物理实验室,物品东倒西歪散落一地,明显被日军洗劫过。赵忠尧走到角落,存放着镭的保险柜歪倒在地,难道?!

赵忠尧火急火燎地打开保险柜,扒开伪装,看到了盛装着镭的铅桶——谢天谢地!它还在!

顾不上欢呼、庆祝,二人趁着夜色掩护,驱车离开清华园,成功躲过了日军盘查,带着镭返回城中梁思成的小家。梁思成和林徽因二人邀请赵忠尧与自己一家一同南下。但出于安全方面的考量,赵忠尧选择了拒绝——这样目标太大了,不利于镭的安全转移。

事实证明,赵忠尧选择独自前行是正确的。据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回忆,他们一家逃亡去天津的火车上,不知为何坐满了全副武装的日本兵,他们不得不和日本兵挤在一节车厢里。

与梁思成分开后,赵忠尧为装着镭的铅筒简单做了伪装,放进一个装着咸菜的罐子里,混进逃难的人群向清华临时校园所在地——长沙进发。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昼伏夜出、风餐露宿;为了不招人耳目,他陆续扔掉了所有行李,只留下怀里藏着珍贵的50mg镭的咸菜罐子。

在逃亡的这一段时间,他没吃过一顿安稳饭、没睡过一次好觉。从北京走到长沙的一个月时间,赵忠尧就从一个“异数和少有的天才”、一个“离诺贝尔奖最近、几乎触手可得”体面的科学家,变成了披头散发、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乞丐,被清华临时校园的保安阻拦在大门之外。

若不是此时正好校长梅贻琦出门送客,若不是赵忠尧发出“梅校长”一声沙哑的招呼,谁也不会相信,眼前这位乞丐一样的人,就是本应该“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中国人”赵忠尧。

为了祖国的核事业、为了科学的进步,置自己性命于不顾、置自己安危于不顾,试问有几人能做到?至少我知道自己做不到。

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感觉岁月静好,那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从曾经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如今全民小康、国富民强的新中国,这是无数先辈们负重前行取得的硕果。我们或许无法一一得知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迹,但是,我们应当永远心存感恩,热泪盈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