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彪送来一把银质手枪,毛泽东却掷枪于地:我若用它,红军就败了

 海曲上人 2022-11-24 发布于山东

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进驻北平,考虑到战事刚刚结束,社会治安尚不稳定,所以组织上决定给每一位首长配枪,以备不时之需,也就在这个时候保卫部门特地给毛主席派发了一张持枪证。

文章图片1

我们如今还可以在中南海的菊香书屋中看到这张持枪证,但仔细观摩这张印着“甲子第一号”的持枪证就会惊奇地发现,上面的“枪支编号”、“弹药”、“型号”等信息都是空白的。

这证明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从未使用过枪,再综合一些史料可以得知这是毛主席的一个习惯,那就是毛主席既不爱用枪,也不爱配枪。

对中国来说,毛主席是一位极其伟大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人民军队的领导者,在世界上所有的知名军事家中,毛主席可谓是最特殊的那一个,他既不是毕业于军校,也很少持枪亲临战场,但是要说到毛主席和枪的故事,却是一点也不少。

文章图片2

1930年,我党还处在井冈山战斗时期,在一次战斗中,红一军团参谋处长陈士榘收缴了一把外国制造的银色手枪,这把枪精致小巧,外观精妙绝伦,陈士榘对这把枪爱不释手,但是秉持着战斗期间一切战利品上缴充公的原则,他还是把枪交给了林彪。

林彪收到后也觉得此枪很不错,这时候他想起了毛主席,林彪认为像毛主席这样斯文的读书人才最该配这种精致的小手枪,于是林彪决定借花献佛,把这把枪送给毛主席。

可谁知道,当毛主席看到林彪送过来的银色手枪后,竟直接扔在地上并说道:“若吾用到枪,则红军休矣!”。

文章图片3

要知道,毛主席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军事家,但他更擅长于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相较于亲临战场,对局势的把控和把握才是一个领袖真正该做的事情,更何况如果连毛主席都要配枪,那么正说明红军已经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时刻将党的命运和个人安危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毛主席是绝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所以这才有了上文毛主席扔枪的故事。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不爱拿枪?曾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毛主席又是否拿起枪战斗过呢?答案是肯定的。

文章图片4

据毛主席自己的回忆:“辛亥革命的时候背过几天枪,什么立正、稍息、托四把枪还相当可以。不是吹牛皮,单个教练、排教练、连教练、营的野外演习也搞过。”

辛亥革命开始时,毛主席才18岁,那时候的他还在湘乡中学读书,听闻革命爆发的消息后,毛主席脱下长衫毅然决然地从军,穿上了戎装,他以毛润之的名字入伍,成为了湖南革命军队中的一名小小列兵,这段半年的军旅生涯给毛主席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改变,所以即使他后来脱下了戎装,也总是带着几分军人的气势。

所以很显然,毛主席并不是不会用枪,虽说枪法可能不如百发百中的神射手,但是真正用起枪来也是不弱于其他士兵的。

毛主席虽不爱用枪,却善于用枪赠人才。

“我不愿跟你们去住高楼大厦,我要上山结交绿林朋友!”毛主席曾跟部下说过这样的话,那是1927年的9月26日,一大清早,毛主席就收到了江西省委的来信,信中交待,在宁冈地区有一支革命武装队伍,他们的参谋长是早年反抗土豪劣绅的袁文才。

当时我党正需要在宁冈处有一个休整基地,哪里有压迫哪里才有反抗,这样的农民武装力量正是我党所需要的,袁文才的革命精神正是我党精神的体现,毛主席本人也早就想见识一下这位人物。

文章图片6

袁文才

于是毛主席提笔给袁文才寄去了一封信,希望能与袁文才部精诚合作,但当时袁文才并不了解毛主席,收到信后如临大敌,不多时,他就忧心忡忡的写下了一封回信,并由自己的部下亲自带到毛主席身边,袁文才在信中写道:

毛委员,敝地民贫山瘠,犹汪池难容巨鲸,片林不栖大鹏,贵军驰骋革命,应另择坦途。敬礼,袁文才叩首。

毛主席这才明白袁文才是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但毛主席并不生气,反而很理解袁文才为什么会如此忧心,同时毛主席还下令给袁文才的部下每个人派发了一支枪,并嘱咐他们一定要把自己友好合作的意图同袁文才说明白。

文章图片7

带着毛主席口信的一行人回到宁冈,与袁文才细细交代清楚后,袁文才这才终于松了口,但是袁文才并没有完全地放下警备心,先是在见面的林家祠堂安排了20个真枪实弹的士兵埋伏在各个暗处,又备下了一桌鸿门宴等着毛主席等人,等到毛主席一行七人上山时,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紧张到一触即发的会面。

但毛主席心中明白,身处乱世,袁文才的做法并没有错,毛主席也没有退缩,为了部队的长远考虑,明知有危险,毛主席最后仍淡定赴会。

二人见面后,毛主席渊博的知识和文雅的谈吐慢慢令袁文才放下了戒备心,谈话中袁文才逐渐被毛主席所传达的思想吸引住,他认定毛主席将来一个是个将才,可以好好结交,两人秉烛夜谈后,袁文才同意了毛主席的主张,并且大手一挥,同意毛主席在茅坪建设医院和休息处。

文章图片8

分别时,毛主席赠与了袁文才一百支枪,这让袁文才十分感动,要知道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百支枪可不是随随便便能凑出来的,当时革命军的军备情况也并不完善,但毛主席还是慷慨的将这一百支枪赠送出去。

而袁文才也投桃报李,当即送了一千银元给毛主席,过不久后又将自己的兄弟王佐引荐给毛主席,毛主席再次通过赠枪的方式赢得了王佐的信任。

毛主席仅有的一次挎枪也就发生在第二年,1928年4月,朱德和毛主席的红军在井冈山顺利会师,两支部队整合后编成了第四军,毛主席担任党代表和第十一师的师长,朱德则担任军长和第十师师长。

文章图片9

一个月后,我党在井冈山召开了红军第四军成立的庆祝大会,会议上,大家看到毛主席一反常态地背了一把枪出现,还特别诙谐的跟在朱德后边,一边背着枪一边喊着:“背上驳壳枪,师长见军长啰”,惹得大伙哄堂大笑。

然而在1929年,我军的作战接连迎来失败,面对刘士毅部队的穷追不舍,红军几乎一度面临绝境,大柏地战役打响后,刘士毅派出两个军队对红军左右夹击,情势危急,红军只能奋起反击,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也拿起了枪,英勇抵抗敌军。

文章图片10

一直鏖战到第二日下午,刘士毅部下的两个团被歼灭,革命军成功扭转了局面,这和毛主席举枪加入战斗,极大的鼓舞了士气是分不开的,毛主席一生中为数不多的用枪时刻,似乎都是我党陷入危机的时刻,由此可见,毛主席真的将生死置之度外,凭借自己坚韧的毅力和超群的指挥,一次次挽救我党于危亡之中,不愧为伟人。

这场战役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年后,他故地重游,看着墙上残留的弹痕,毛主席忍不住赋诗一首:“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面对此情此景,毛主席一时感慨万千。

文章图片11

长征路上,由于未知的艰险太多,毛主席不得不再次配上枪,1935年,长征结束后,毛主席将枪送给了当时吴起镇游击队的队长张明科,这把枪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了延安革命纪念馆,如今我们还可以在陕西延安看到这把承载着红军长征精神的手枪。

好钢用在刀刃上,好枪要用在战场上。当陈赓得知保护毛主席的竟然连一把好枪都没有的时候,不禁为毛主席的安危感到担忧,于是他提出要把刚缴获的150支卡宾枪赠予警卫团,却被毛主席拒绝。

在毛主席看来,个人的生死和安危不应寄托在枪支上,正如他早年拒绝了林彪赠送的银色手枪一样。

文章图片12

据史料记载,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共指挥过大大小小293次战役,无论何时何地,毛主席总能利用自己的智慧带领我党化险为夷。

毛主席曾说过:“干革命不仅靠枪杆子,更靠笔杆子”,枪杆子指的是军事,笔杆子则是指政治,一个优秀的领导人要懂得权衡军事和政治之间的关系,时刻使自己处于一个更高的位置去看待问题,才能发掘问题的本质。

在这一点上,毛主席与蒋介石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也是为什么蒋介石军事名校出身,却在解放战争中节节败退的原因之一。

文章图片13

蒋介石并不懂得因地制宜,太重视城市的得失,忽略了中国最重要的力量,也就是工农武装,以致于最后既领不了将,也带不了兵,而毛主席却活学活用,从战争中吸取经验,逐渐成为了一位优秀的战略指挥家。

毛主席一生不喜欢摸枪的原因,除了对工农武装力量的绝对信任,还有就是主席心中对和平的向往,恰如马克思韦伯所说,优秀的领袖都有着不凡的魅力,而作为千军万马的领袖毛主席,不爱配枪正是他非凡魅力的来源。

这样一位不爱配枪的伟人,却带领着我们走向了革命的胜利,毛主席高瞻远瞩的魄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