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翻修卢浮宫,一生进取,一个人构成了100年发设计史。

 翠谷溪流 2022-11-24 发布于河南

----------------------------------------------------

贝聿铭的建筑生涯,

带有他个人的英雄主义色彩。

他是享誉全球的最著名建筑师,

投身建筑事业70多年来,

优秀的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图片

从哈佛毕业后,贝聿铭开始了自己的建筑职业生涯。70多年来,这位建筑界的华裔奇才为世界带来了各种精彩绝伦的作品。包括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苏州博物馆等。

图片

▲ 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为贝聿铭)

面对压力,贝聿铭将各种非议和怀疑抛诸脑后,坚持将自己的设计完善并建造出来。他曾说:“建筑设计师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主见,随波逐流就肯定被历史淹没了”。结果,金字塔的设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和埃菲尔铁塔一样,成为了巴黎的标志。法国人还称赞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

百岁贝律铭构成一部设计艺术史。借此机会,我们用100张照片,来回顾贝律铭的100岁人生。

图片

▲ 贝聿铭年少时与家人的合影

图片

▲ 小时候贝聿铭在狮子林

贝聿铭是一位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

桃花坞年画让他魂牵梦萦,鸡头米令他念念不忘。在国外,别人问起是哪里人,贝聿铭总说自己是苏州人。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在苏州住了几个夏天,我还记得与堂兄弟们在狮子林玩耍的情景。整个园林都是供我们玩耍的好地方。假山中的山洞、石桥、池塘和瀑布都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幻想。我后来才意识到我在苏州的经历让我学到了什么。现在想来,应该说那些经历对我的设计是有相当影响的,它使我意识到人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创意是人类与自然的共同结晶,苏州园林教会了我这一点。”

图片

求学经历 1935年,18岁的贝聿铭登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最开始时,贝聿铭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学院学习。然而,贝聿铭对当时过于传统保守的宾大建筑系颇为失望,仅仅两周之后转到麻省理工学院,转专业改学工程。在此期间,1935年柯布西耶在MIT的演讲,被贝聿铭称为“我建筑教育中最重要的两天”。

图片

▲ 贝聿铭这身装扮,像极了传统中式衣着

1938年,贝聿铭遇到在事业跟生活上相伴一生的陆书华。1942年,当时已是妻子的陆书华入读哈佛大学攻读景观设计硕士学位;同年,贝聿铭选择当时建筑思想更为创新活跃的哈佛,拜读于当时作为建筑学系主任的格罗皮乌斯门下。

在此期间他融合了东西方的设计——上海艺术博物馆,格罗皮乌斯称之为“我见过的最精致的学生作品。”

图片

▲ 贝聿铭与陆书华的结婚照

图片

▲ 上海艺术博物馆  

1948年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图片

▲ 纽约地产大亨威廉·齐肯多夫

图片

贝聿铭向齐肯多夫介绍纽约四季酒店

事业经历

 1960-1980年的这二十年,对于贝聿铭来说可谓跌宕起伏。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因此,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   

贝聿铭完成了许多出色的作品。它们为贝聿铭带来名声的同时亦让他饱受争议。

1964年,在肯尼迪图书馆的竞赛中击败路易斯·康跟密斯的贝聿铭,顿时成为镁光灯下聚焦的宠儿;然而1973年,波士顿汉考克大厦立面玻璃的脱落让贝聿铭的事务所一度陷入困境;

图片图片

▲ 1956-1963年,路思义教堂,台湾东海大学

图片图片

 1961-196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国家大气研究中心

图片

1964年,与杰奎琳·肯尼迪出席新闻发布会

图片

▲ 贝聿铭与Oklahoma City市区规划

图片图片

▲ 1968年,美国纽约州雪城埃弗森艺术馆

图片图片

▲ 1969年,克莱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

图片图片

 1972年,保罗·梅隆艺术中心

图片图片图片

 1973年 ,康奈尔大学约翰逊艺术馆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1976年,罗彻斯特大学Wilson Commons学生活动中心

图片

  1976年 新加坡OCBC Centre

图片

  ▲ 1977年,汉考克大厦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

图片

   贝聿铭在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开幕式上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1979年 ,纽约市贾维茨会展中心 

故土上的设计 1980年代,有着许多出色作品的贝聿铭,早已被建筑圈认可。

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贝聿铭翻修卢浮宫,贝聿铭认为设计的东馆只跟其相差40年,但卢浮宫有着800年的历史,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对于贝聿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1983年时,普利兹克建筑评审团将奖项颁给了这一位华人建筑师。这一时期的贝聿铭,开始有了在阔别已久的中国故土上实践设计的机会:有着许多缺憾的北京香山饭店建成,但人身处其中依然可以感受到东西方的韵味。

当时香港第一高楼的中银大厦的设计,更是成为维多利亚港边的经典地标。在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上,贝聿铭用出色的设计再一次在国际舞台上证明了自己。

图片图片

   1981年,波士顿美术馆(MFA)

图片图片图片

  ▲ 1982年,香山饭店

图片

  ▲ 1982-1990年,香港中银大厦

图片

  ▲ 1985年,威斯纳馆,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图片

图片

图片

  ▲ 1989年,卢浮宫改建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  贝聿铭与卢浮宫  

热情不减 1990年,贝聿铭从事务所退休。从这一时期开始,贝聿铭在世界各地做了许多博物馆设计,比如1997年落成的日本美秀美术馆,2006年完工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在故土苏州这片土地上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更是让更多人走近他的东西方建筑美学。卡特·怀斯曼如此评价这一阶段的贝聿铭:“在年逾九十的贝聿铭,证明了一个人也许可以实现年轻时的梦想,而仍保有割舍不断的根。”

图片

图片

图片

  ▲ 1990年,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图片

  ▲ 贝聿铭在讲解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模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1996-1997年,日本美秀博物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2002年,苏州博物馆

图片

图片

  ▲ 贝聿铭在苏州

图片

图片

  ▲ 1999-2003年,奥尔亭 ,英国威尔特郡

图片

 ▲ 2004年,中国驻美大使馆

图片

图片

  ▲ 2006年,澳门科学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2006年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不止于建筑 贝聿铭之于中国,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着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他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从不自己执笔阐释解析作品观念,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图片

  ▲ 贝聿铭与家人

图片

  ▲ 贝聿铭与儿子

图片

  ▲ 贝聿铭与员工黄慧生

图片

 贝聿铭回苏时与贝氏亲友的合影,1989年

图片

  ▲ 2006年,贝聿铭与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图片

  ▲ 贝聿铭与妻子陆书华

图片

  ▲ 贝聿铭 在白宫与罗纳德.里根总统及夫人南希合影

图片

  ▲ 2012年,贝聿铭获Leonore and Walter Annenberg Awar

图片

今年3月26日

华人盛典组委会公布贝聿铭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图片

  ▲ 贝聿铭于纽约获颁终身成就奖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