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蔣介石遗体防腐秘闻:遗体完整未有刀口

 laoyu2012 2022-11-24 发布于云南

1975年,89岁的蒋介石肺积水严重,宋美龄坚持听从美国专家建议,让他们对蒋实施了肺部穿刺手术,抽出了约500CC积水。然而手术当晚8点,蒋介石离开了人世。

悲痛之余,怎么给蒋介石的遗体防腐成了萦绕在蒋家人心头的难事。

医生给出了两条建议,蒋家人都不甚满意。

他们认为,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过于残忍。然而,一番商议后,蒋家人悄悄做出选择,任由医生关起门来操作。

他们之所以做出违心选择,跟蒋介石生前的愿望相关。

图片

01遗体防腐的起因

蒋介石虽然留过学,接受过新思想,与宋美龄互称“达令”,甚至还信了洋教,但骨子里却崇尚封建主义那一套。

失意时投机,得志后独断,唯对自己的身后事,他一向都很重视。

未到40岁时,他就为自己选了墓地。

1921年左右,蒋介石在中山先生领导的粤军中任职,没有受到他想要的重用,蒋介石便回到家乡溪口养晦。也就是在“养晦”期间,他的生母王氏病逝。

图片

王氏临终前,曾对蒋介石说出三个愿望,其中之一便是“择地另葬,不与汝父同穴”。

王氏一生时运不济,先是嫁给一个不成器的丈夫,丈夫死后又嫁蒋介石的父亲,蒋介石8岁那年,父亲离世,母亲再次孀居。

因受家族排挤,王氏带着年幼的蒋介石艰苦度日,直至抚养他成人,而王氏“不与汝父同穴”的遗愿大概是因曾经两嫁的缘故。

蒋介石心伤母亲孤苦,继而感怀自身遭遇,就在葬下母亲后,他选下墓地,发愿身后要陪伴母亲左右。

然而,时过境迁,他这点孝心很快被另一种情愫冲淡。

图片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忘了他在战争中的种种拉胯表现,开始以“英雄”自居,口口声声自称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追随者。

然而,他明着高喊口号,暗地里却罔顾民意,策划发动内战,口称发展经济,却不虑民生,为了征集军费,不惜利用法币做杠杆向民众索财。

1946年初,在日本投降近半年后,南京城内稻米价格暴涨至抗战前的500倍,众百姓食不果腹,蒋介石却又张罗着着给自己找墓地。

选来选去,他给自己选定了明孝陵与中山陵之间的一块地方,此时民生凋敝,为掩人耳目,蒋介石只好以华侨捐助的名义,修建了一处名为“正气亭”的地方以示标记。

图片

到了1948年之后,5000法币堪堪只能买到一个大饼,因为价值过低,百姓上坟甚至会用法币代替纸钱,蒋介石还没来及为自己修墓,就用另一种方式诠释了什么叫“自掘坟墓”。

1949年,蒋介石兵败如山倒,带着搜刮多年的硬通货,一路往南“撤退”,以至偏居台湾。

然而,就算到了台湾,他依旧认为,返回大陆指日可待。他在台湾厉兵秣马,但凡有人提议建设经济,他总有些不耐烦:“过两年就回去了,到时候再说罢。”

图片

同时,归葬大陆,仍是困居台湾的蒋介石于晚年时挥之不去的心愿。

1973年,蒋介石在一次病重时,曾对儿子蒋经国交待:“我死后,暂不要落葬,先厝于慈湖,来日光复时,再将我葬于南京。”

慈湖旧名埤尾,蒋介石一次偶然路过时,发现其与家乡溪口的景色很相像,这让他想起了母亲安葬处的慈庵,独断专行的他,为示自己的孝心,将之更名为慈湖。

为了实现他的遗愿,蒋介石逝后,遗体防腐就成了一件不得不做的事。

图片

02令蒋经国难以接受的遗体防腐方案

蒋介石带着遗憾离世,他的儿子蒋经国作为他的继任者,一度悲伤到不能自控,在签署父亲遗嘱时,他“双手发抖,已不成书”。

为防他悲伤过甚伤及身体,宋美龄不得不唤来医生为他注射镇定剂。在药物的支撑下,蒋经国抑制悲伤,强装镇定。

听完医生有关的防腐安排后,他忍不住再次低声抽泣起来。

图片

当时医学并不发达,蒋家此前曾暗访世界各地专家,为蒋介石寻求遗体防腐方案。有人建议他们制作一个水晶棺,根据棺内温度调节,防止遗体不腐。

只是,制作水晶棺并不容易,不但需要耗费大量金钱,还需要长时间高费用地进行养护。蒋家人商议过后,放弃了这一方案。

后来,蒋介石遗体闹出诸多争端,甚至一度无人看管。从这一方面来说,蒋家也幸好没有选择这个方案。

图片

还有人建议他们选用铜制的棺材,里面存放防腐液,将遗体浸泡其中,外面再套上石制的棺椁。但这种方式不能确保防腐效果,且将遗体长期浸泡有违故乡风俗,蒋家人也没有采用。

直至蒋介石离世,如何为他的遗体防腐依旧没有真正确定下来,闻讯赶来的医生,当着蒋家众人的面给出了两个可以让遗体彻底不腐的方案。

第一种就是将遗体内脏全部取出,然后用专门的试剂处理尸身。这样就可以实现一劳永逸的防腐。

第二种便是保持尸身完整,此后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打开棺材,向遗体注射一定的防腐剂。

图片

蒋经国听罢,激动地说:“这是一种侮辱!就算父亲在世,也不会同意这些做法。”的确,对蒋介石这种封建思想严重的人来说,他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自己“死无全尸”。

蒋家其他人也认为,这两种方式都过于残忍。

然而,一家人闭门商讨过后,还是决定将蒋介石的遗体送去防腐。

时值天降大雨,蒋经国无声地流着泪,目送父亲的遗体被连夜送往荣民总医院,在一个专门的手术室里,医生将对蒋介石的遗体进行防腐处理。

图片

在医生的要求下,蒋介石所有的侍卫和家人都回避到外面。

曾先后贴身侍奉过蒋介石以及蒋经国的副官翁元,当时被宋美龄要求负责蒋介石的后事,包括安排葬礼、招呼宾客、安置遗体等。

翁元回忆说,蒋家人选择了哪种方式、医生具体做了什么他均不知晓,只是在偶尔开门的间歇,他闻到过一股浓烈的福尔马林的味道。

图片

入殓蒋介石时,蒋经国按照老家习俗,亲手给蒋介石穿上了7条裤子,又放入了蒋介石晚年时常戴的毡帽以及一些贴身使用的衣服物件。

将蒋介石抬入一个木质棺材里时,翁元发觉蒋介石身上没有刀口,他只看到遗体的颈部以下有密集的丝棉线缠绕。

但翁元还是认为,蒋家人不会选择摘除内脏的方式防腐,很有可能选择的是第二种防腐方式,只是让他觉得奇怪的是,之后没有人根据医嘱定期开棺对遗体进行防腐。

蒋介石的遗体究竟采用了何种防腐方式,现今如何,也成了一件引人好奇的事。

图片

03蒋家人的移灵之路

蒋介石的棺木,按照他的遗愿被安放在桃源县大溪镇的慈湖,在其灵柩下垫上青砖,使之离地三寸。

翁元曾被安排在慈湖守丧三年,这期间,他没见过有人对蒋介石的遗体进行再次处理,据他猜测,蒋家人或许只对蒋介石的遗体进行了半年期的防腐处理。

为父守灵时,蒋经国曾提笔重申父亲的遗愿:“光复之日,移父灵于南京,以偿父愿。”可显然,蒋家所谓的“光复大陆”已经是痴心妄想。

1978年,美国终止与台湾的“外交关系”,转而与北京建交,台北股市一夜之间大跌,蒋经国愤怒不已,却无计可施。

图片

就在他万般无奈之时,1979年元旦,我国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指出“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提议两岸开放经贸、旅行和邮递。

这本是有利于两岸交流的好事,蒋经国却奉行“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表现漠然。民众对此怨声载道,台湾的一些力量,甚至私下组织民间代表团与台当局交涉。

为顺应民心、促成统一大业,我国相关部门公开邀请蒋经国等回国探亲,并告诉他“奉化茔墓修复一新”。

民主人士廖承志在一封信里动情地对蒋经国说:“今老先生(蒋介石)仍厝于慈湖,统一之后,即当迁安于故土,或奉化、或南京,以了吾弟孝心。”

图片

邓公等甚至一再放宽和谈条件,表示统一后“不是你吃掉我,也不是我吃掉你”,而是一国两制共同发展,为了促成统一,甚至愿意让台湾保留军队。

若此时蒋家能识大体,那么我党也许会不计前嫌,蒋经国也将实现父亲遗愿,将其归葬于南京。可蒋经国却依旧没有做出回复。

蒋经国也曾对儿子蒋孝勇说:“你爷爷的愿望是安葬于南京,而我则想回到溪口老家,陪伴你祖母左右。”可直到他病故,也没有为统一主动做过实质性的贡献。

蒋经国做着自己的盘算,一直不肯同意北京提出的有利于两岸发展的“开放经贸、旅行和邮递”。

他不曾想过,盼着回家的,何止他们父子的灵柩,还有数以万计的民众。

图片

1986年,台湾飞行员王锡爵驾驶运输机飞到广州,见到相关人员后,他带着哭腔说:“我要和家人团聚,我要回祖国定居。”

王锡爵的父母已近80,长久以来父母兄弟不能相见,才让王锡爵冒此风险。这也是史上有名的“华航事件”。

而在台湾,何止一个王锡爵?在蒋家父子忙着为遗体防腐,种种筹划墓地、畅想归葬故里之时,是否想过因为他们,造成了多少生离死别?

“华航事件”引起很大的轰动,此时,台湾岛内越来越多的人对蒋家的专制不满,为平息事态,在北京的积极谈判下,迫于压力的蒋经国才于1987年放开部分人士的探亲限制。

图片

蒋经国去世后,蒋家日渐势弱。中正国际机场更名为台湾桃园国际机场,中正纪念馆也变成了台湾民主纪念馆。

到了后来,连蒋介石厝于慈湖的棺木都显得“碍眼”。他们认为,在两蒋陵寝驻守卫兵有失“民主”,下令撤走卫兵。随后,蒋介石的铜像被毁。

此事发生后,宋美龄叫来孙子蒋孝勇,愤怒地说:“慈湖和大溪(蒋经国墓地)都没有了守兵,灵柩留在台湾还有什么用?是时候考虑为你的祖父和父亲移灵了!”

图片

蒋孝勇根据祖母的安排,和叔叔蒋玮国一起为移灵之事奔忙。一些人乐观地说,此事或许会为两岸关系带来转机。但令人意外的是,台当局一番软磨硬泡,在得到承诺的好处后,蒋玮国等又放弃了。

为了移灵一事,蒋孝勇还和叔叔蒋玮国当众对骂,最后拉扯成一件家族闹剧。

随后,蒋孝勇因食道癌离世,蒋介石的移灵之路就此搁浅。

图片

04蒋介石遗体或成白骨,何去何从至今没有定论

树欲静而风不止,不几年后,蒋介石灵柩又起风波。

2007年,台湾当局再次撤走了两蒋陵寝的卫兵,还宣布将陵园闭馆。蒋方智怡站出来说,自己会遵从丈夫遗愿,早日将两蒋遗体移至浙江奉化安葬。

但谁也不知晓,这是不是蒋家人又一次拿着移灵争取利益的故作姿态。

图片

不管蒋家人如何考虑,时至今日,为蒋介石移灵,并不简单。

首先,蒋介石的棺木浮厝在慈湖后,在台湾已经形成了一个景点,每年都要约150万人前去探古,给当地带去了不少旅游收益。2007年,在当局宣布关闭两蒋陵寝时,竟有7万民众自发抗议。

其次,国民党也反对蒋介石移灵。他们认为此时迁葬,蒋介石可能得不到“应有的待遇”,损坏国民党的形象。

而台当局也认为,蒋介石归葬大陆,会对他们造成一些压力。在他们拿着遗体搏资本时,也常常会抱怨每年要花费4000万新台币修缮蒋介石的墓地。

图片

若真如翁元所说的那样,蒋介石遗体防腐没有采用摘除内脏的方式,那么历年来,没有人加以后期维护的蒋介石遗体,很有可能已经变为白骨,但为了一些私利,蒋介石遗体至今无法入土。

他生前无数次算计过自己的身后事,关于此,大概是没有料到的吧。

如今,就算蒋家人真有意将蒋介石归葬大陆,但是否能葬于南京,达成蒋介石生前所谓“追随中山先生”的遗愿却不一定。

毕竟,他因一己之私,策划内战,使两岸骨肉相隔,至今仍未统一。他在治期间,生灵涂炭,被他伤害的众多百姓的心伤还未消散,蒋介石能不能归葬南京,终不是由蒋家人说了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