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介石之死

 昵称MJRlOV28 2023-08-12 发布于辽宁

1974年11月23日,宋美龄向总统医疗小组提出,让蒋介石从荣民总医院搬回士林官邸休养。医疗小组极力阻止蒋介石出院,因为士林官邸的医疗条件远不如6号病房。

蒋介石之死

宋美龄对着医疗小组的医官吼叫:“他(蒋介石)如果不搬,我还是要回士林官邸CHRISTMAS(圣诞节)!我搬回去!”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蒋介石两年多漫长的住院治疗,宋美龄一直在护理、陪伴着。宋美龄原是爱好社会活动、交际的人,病房单调、孤寂的生活太久了,不要说宋美龄,谁都会心烦。

宋美龄坚持“总统搬回士林官邸休养”,蒋介石也表示不反对,医疗小组只得从命。

蒋介石之死

于是把荣民总医院6号病房整个搬到了士林官邸。侍卫人员戏称士林官邸成了“小型荣民总医院。”

1974年12月22日,蒋介石和宋美龄从荣民总医院搬回士林官邸过圣诞节。

恐怕宋美龄不会想到,这是她和蒋介石一起过的最后的一个圣诞节。过完圣诞节之后正好一百天,蒋介石就死了。

蒋介石之死

有人议论说,如果蒋介石不出医院,还不至于死得这么快。难道说是宋美龄害死了蒋介石?不能这样讲。首先应该说,宋美龄是认为蒋介石的病情可以回士林官邸休养,再就是,”蒋介石出院,对平息社会上对蒋介石病情的谣传,对鼓舞士气、稳定民心都有利。这是出于对蒋介石的爱护,不能讲是害了蒋介石。

1975年3月间,又是宋美龄的主意,请来了一位美国胸腔科医学专家来为蒋介石看病。这位美国专家诊断后认为,要想使蒋介石的心脏病好转,必须对蒋介石的肺部施行穿刺手术。因为蒋介石的肺部大面积化脓积水,影响呼吸,造成缺氧。

蒋介石之死

当时,“总统医疗小组召集人”王师揆主任医生,向宋美龄一再说明,对蒋介石施行肺部穿刺手术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蒋介石的年纪太大了,抵抗力太弱,穿刺会引发许多并发病症。但宋美龄由于历史的原因,一直倾向美国人的主张,于是,她坚定地说:“专家提出的意见很好,我们为什么不能试试看再说。就这样决定了,我负全权责任!”

美国医生从蒋介石的背后对肺部进行了穿刺手术,抽出了大约三百毫升脓水。于是美国医生和宋美龄都认为手术成功了。可是,手术后的当天晚上,蒋介石的体温由原来的摄氏37℃多上升到摄氏41℃,士林官邸上下又是一片手忙脚乱地进行抢救。

蒋介石之死

“总统医疗小组召集人”王师揆所担心的后退症发生了。王师揆他们对蒋介石肺部的化脓积水部位,一直采用注射大量青霉素将其包围,不让其炎症扩散,即所谓保守疗法。王师揆把化脓部位比做“土匪窝”,穿刺会打破包围圈,造成“土匪”倾巢而出,把蒋介石健康的肺部也感染了。

蒋介石之死

肺部穿刺手术的第二天,蒋介石又出现小便时大量出血,而且心脏停止跳动的现象愈来愈频繁了,心电图监视器的屏幕上,经常出现一条白色的直线,输血、输氧、输液等抢救场面接连不断。

1975年3月29日,当蒋介石又一次被抢救过来之后,他叫来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秦孝仪给他作笔录,他要口授遗嘱。

蒋介石遗嘱全文如下:

“余自束发以来,即追随总理革命,无时不以耶稣基督与总理信徒自居,无日不为扫除三民主义之障碍,建设民主宪政之国家,艰苦奋斗。近二十余年来,自由基地,日益精实壮大,并不断对大陆共产邪恶展开政治作战。反共复国大业,方期日新月盛,全国军民,全党同志,绝不可因余之不起而怀忧丧志! 务望一致精诚团结,服膺本党与政府领导,以爱国为共同之目标。而中正之精神,仍必与我同志、同胞长期左右。实践三民主义,光复大陆国土,复兴民族文化,坚守民主阵容,为余毕生之志事,实亦即海内外军民同胞一致的革命职志与战斗决心。惟愿愈益坚此百忍,奋励自强,非达成国民革命之责任,绝不中止!矢勤矢勇,毋急勿忽。

中华民国64年3月29日 蒋中正”

蒋介石之死

4月5日,是中国的清明节,按传统家家户户祭扫祖坟。蒋经国和往常一样,一大早就来到士林官邸看望蒋介石。这天蒋经国在日记上是这样写的:

“清晨,走入父亲卧室请安之时,父亲已起坐于轮椅,见儿至,父亲面带笑容,儿心甚安。因儿已久未见父亲笑容矣。父亲并问及清明及张柏苓先生百岁诞辰之事。当儿辞退时,父喝曰:'你应好好多休息。’儿聆此言,心中忽有说不出的感触。谁知这就是对儿之最后叮咛。余竟日有不安之感。”

蒋介石之死

清明节这天,台北市上空乌云密布,特别闷热。蒋经国走后,蒋介石的情绪似乎比以前更加烦躁。这两天蒋介石的体温由高烧已经缓和下来,小便出血也渐少了。但他的情绪在这下午开始稳定不下来,他不停地起床又躺下,躺下又起来,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医护人员在一旁劝说他躺下休息,他根本置之不理,脸上露出不高兴的表情。侍卫人员事后回忆蒋介石这时的现象是“回光返照”。

蒋经国是去观音山给几位“党国要人”祭扫坟墓。由于祭扫的人群挤满了上山的道路,蒋经国就弃车步行,同日蒋经国日记写道:

“沿途与民众互相招呼问好……互话家常,至为亲切和洽,有如家人……再乘车至士林,问候父亲安,时已下午四时许。”

蒋介石之死

侍卫人员讲,蒋经国从观音山扫墓回来,是在士林官邸陪着宋美龄一起吃的晚饭。饭后他照例到蒋介石的室内向他父亲请安。他们父子还谈了几分钟话。后来蒋经国见蒋介石有些倦容,就说:“阿爹,你累了就休息吧。”

蒋经国走出蒋介石的卧室时,还吩咐医官给蒋介石服下几颗维他命药丸,哄骗蒋介石是安眠药,实行心理催眠术。

蒋介石是在睡梦中发生心脏停止跳动的。晚8点半钟开始急救,按摩心脏、人工呼吸,最后使用电击,但效果都不佳,心跳时有时无。到了晚上11点50分,蒋介石双眼瞳孔放大,心脏不再跳动,人死了。

蒋介石之死

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

“八时半忽接医师电话速赴士林。到达时,知父亲心脏跳动不规则,血压下降,情形甚危。此病发于睡眠中,经数小时之急救无效,竟与世长辞。母亲与儿随侍在侧,悲哀跪哭,昏迷不省。是时天发雷电,继之以倾盆大雨,正是所谓风云异色,天地同哀。子夜,党政军负责同志皆来瞻仰父亲遗容。父亲面容安祥,如在熟睡。余在父亲三月二十九日所立遗嘱上以行政院长身份签字时,双手发抖,已不成书。”

蒋经国的日记印成了书,书名为《守父灵一月记》,大量公开发行。

台湾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正从其中部穿过,4月份台湾已进入雨季,正是“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季节,时常有下雨的可能。蒋经国日记写的是,就在蒋介石咽气的时候,天就正好下雨啦,这不就正好证明蒋介石的死感天动地了吗,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

蒋介石之死

蒋经国4月6日的日记写道:“晨二时许,侍母移父灵于荣民总医院,祭毕后回家,天已东方发白。”

再看看蒋介石的贴身侍卫副官翁元的叙述:“严家淦等来瞻仰了遗容以后,就准备为老先生(指蒋介石)移灵。移灵用的是荣总为老先生新买的进口救护车。我们刚要把老先生遗体移上救护车,天上突然响起隆隆雷声,紧接着一阵倾盆大雨如排山倒海而来。移灵车队不能受天候影响而延误时间,所以,车队就在滂沱大雷雨之中,从士林官邸缓缓前进。

蒋介石之死

很清楚了,雨是在移灵时才下的,时间是4月6日晨2时许,就是在蒋介石咽完气之后的两小时又十分钟才下的雨。

在士林官邸举行了在蒋介石遗嘱上签字的仪式。

签字的人物和顺序是:妻宋美龄、“副总统”严家淦、行政院长蒋经国、立法院长倪文亚、司法院长田炯锦、考试院长杨亮功、监察院长余俊贤。

蒋介石死后两小时,台湾政府新闻局发布的死亡公报,称蒋介石的死亡为“崩殂”,这是不折不扣地把蒋介石当作了封建帝王。又明令从4月6日起历时一月为“中华民为”的“国丧”期。

4月9日,蒋经国在日记中写道:

“东方发白之时,余在荣民总医院照乡俗为父亲穿衣服,并着长袍马褂、佩勋章。10 时许,母亲(指宋美龄)将父亲喜读之三民主义、圣经、荒漠甘泉和唐诗四本书,亲自置于灵柩之中,另有呢帽一顶、手杖一根。……11 时,全家大小跪祭父母。于政府治丧大员公祭后,即移灵至国父纪念馆。”

蒋介石的遗体停在台北市的“国父(孙中山)纪念馆”5天,供人们瞻吊。

蒋介石之死

美国总统福特对蒋介石的去世反应冷淡,只拟派个农业部长去台北吊丧。经台湾要求,始改派副总统洛克非勒。

在参加葬礼的外国来宾中,较为显赫者要首推南朝鲜的总理金钟泌了。日本的两位前任首相佐藤荣作和岸信介去台北吊丧,为避免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抗议,连自民党代表的名义都不用,仅称友人代表。

宋美龄和蒋经国决定暂厝蒋介石之“灵柩于慈湖,以待来日光复大陆,再奉安于南京紫金山”,以达成蒋介石的“心愿”。

1975年4月28日,台湾国民党全体中央委员举行会议,修改党章,规定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的称呼改用主席。党总裁的名义,永远保留给蒋介石,他人不得再用。如同“总理”的名义,永远保留给孙中山一样。至此,国民党最高领导人的称呼三易其名。会议还推举蒋经国担任了国民党主席。

蒋介石之死

蒋介石去世后,宋美龄去了美国,隐居在纽约市郊长岛拉丁敦区的孔令侃的别墅里。

停放蒋介石灵柩的“慈湖行馆”,不断有人去参观。蒋介石的尸体经防腐处理,身着长袍马褂,胸前佩带勋章,装在一个黑色大理石棺廓里,停放在正厅。接连正厅的厢房,保持着蒋介石生前卧室的原样,供人参观。卧室的茶几上放着一张便条信纸,上面是蒋介石生前用红铅笔写的四个行书体的字: 能屈能伸。

蒋介石之死

设计这个情节,想要告诉参观者什么呢?蒋介石死在台湾,灵柩浮厝,可谓“屈尊”。但中共有言在先,实现第三次国共合作,蒋介石先生的棺柩可移葬大陆,安葬在蒋介石生前希望的紫金山麓亦可。

蒋介石之死

蒋介石还能“伸”吗?还有反攻大陆的未来吗?没有了。蒋介石死了,盖棺定论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