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破边界,创造组织活力

 土而不渣 2022-11-24 发布于重庆
今天再和大家谈谈看完《理想之城》这部剧之后的关于边界意识带来的组织局限性的思考。
很多时候大家都容易对职场中的一件事有自己的看法,对公司的决定有不理解,其实都是在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来评价某一件事。可惜绝大多数时候大家掌握的信息并不会全面。当然不可能有人完全全面,只是接近全面。信息的完整度一般是从上而下逐渐递减的。也就是说越是上层的人其掌握的信息要多于下面。
大家可以自认为上层领导听不见下面的声音,脱离实际,但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有的时候领导不朝下看不是说他不了解下面,而是他需要心无旁骛的朝上看,必须屏蔽一些杂乱的声音。正如电视剧里的董事长赵显坤,他何尝不知道下面正在发生的诸多事情。他思考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就现象而去解决现象。因此,此时他管不了,也没法管。
每个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在自己的地盘里盘算着得失。就是和赵显坤一起打天下的几个兄弟都是想着怎么和集团斗智斗勇,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就是集团内部的元老也只想着按流程办事,避免犯错。此时,只有一个人是盯着地图在看,那个人就是企业的最高决策者。
人恰是因为有了自己的边界,便十分清楚自己只有牢牢把边界内的东西抓住了才有可能再向外一点。可惜越到后头就越是被自己要牢牢抓住的东西束缚住,眼界和思维也就越来越局限。对于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信任肯定是足够的,只是大家自我的心思越重,离心离德的可能也就越大,慢慢地集团和分公司许多的信息也就不同步了。正如职场中,信任只有一次。一旦团队中有人伤害了信任,那领导与同事,同事与同事之间就慢慢地形成信息茧房。甚至今天的职场轮不到去伤害一次信任,口口相传的经验就已经让人从一开始就只在边界内做事了。
也就可以想见,不同层级的人掌握的信息不同,对事件的理解就不一样。理解的程度不一,执行的效果自然就不同。
对于组织来讲,为了避免每个人做事的局限性所带来的效率降低,甚至搞砸。组织常常会讨论如何授权,甚至就某个决定做大量的向下宣贯。以期大家能够同步所有信息,明了其中道理,然后轻车上路,甩开膀子加油干。
这样的方法在本身就相对透明些的公司是一个很好的执行手段,确实有利于大家统一思想。却对已经各自为政,彼此勾心斗角的公司来讲仍然起不到效果。后一种组织已经很难沟通了。每个人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那部分,并把自己所知晓的信息封存。
剧中苏筱这个浪漫主义情怀的实干家把自己的想法如实讲出来,把想要的事扎扎实实做出来,仍然得不到信任,所得还是猜忌、怀疑、恶意中伤。没有人相信一件事可以真正的做成,这是组织最大的悲哀。这样的组织非外力或组织内强有力的变革,则绝无可能打破。好在瀛海集团有赵显坤董事长强力把舵,再有新人苏筱坚决落实执行,内外通力合作才总算实现了瀛海的改革。现实中,有多少的企业还有这样不安现状的舵手和不怕死的职业人?
也还有一种组织就是不向下传递信息,每个层级只需要知道自己该知道的那点信息就好了。这样的组织会认为大脑指挥手脚,并不需要手脚读懂意图,了解全部,只需要遵照指令执行即可。这就是把人当成工具人。在早期的管理学中确实存在。比如泰勒写道“科学管理包括确切地知道你希望人们做什么,并检查其是否以最佳、最经济的方式做到了”。格鲁夫则认为“有人发出命令,有人则接受和执行命令”。到后来德鲁克写道“公司应该建立在对员工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作为获得利润的机器”。随着管理学的逐步完善,越来越发现人的能动性对组织带来的价值。然而人的能动性就来自于组织的信任与尊重。把人当成“工具人”缺少“以人为本”,毕竟人不只是逻辑性的人,人还是感性的人。
打破边界意识最好的做法莫过于人人拥有主人翁意识。《理想之城》的解决方案是让全员持股,固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究其根本就在于“以奋斗者为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