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158万!苦逼的2023届毕业生

 天选小丑 2022-11-25 发布于广西

2022届的毕业生还在秋招的海投中翻滚,已经逼疯了一个又一个的秋招人。

2023届的毕业生的预计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158万,比去年又增加了82万。

这也太多了吧。

不得不说,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

现在的情况啊,就是早投胎早超生。

这一千多万的大学生嫌多,但是如果换成一千多万的新生儿又嫌少了。

不要说2023年就业有多么寒气逼人,连21年的909万、22年1076万人可能都还没有消化完!

今年下半年以来,在社交平台上总能看到一些求助帖。

他们之中,有的是错过春招、秋招的22届应届生,有的是上半年被裁、空窗至今的21届毕业生。

他们面临的处境也并不相同,有的是刚毕业就面临公司毁约的情况,有的是好不容易找到工作,却在即将转正时被裁员,还有不少人并未拿到赔偿。

从上半年的“被毁约”到下半年的“转正难”,关于应届生的话题不断,各大企业纷纷被曝出应届毕业生裁员。

口罩不断的影响,加上今年经济情况,企业缩招,人多坑少,现在的毕业生更多地选择慢就业、缓就业。

一、时代不一样了

1、上一代的父母辈,他们是躺赢的一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有一个时代的烙印。

我们的父母辈是第一代面对房地产货币化的人群。

整体都在房地产价格涨到不可接受之前安家置业,早一点地在2003年以前,稍晚一点拖后到2008年,最晚也在2013年前后。

网上有句总结,混得再差的也有百万房产。

他们是第一代社会化养老金体系的成员,虽然他们交的钱会被更早的人用掉,但退休时候劳动力大幅度下降的时代才刚刚到来,还有央企、国企的资金股份划转社保可以支撑。

他们不用延时退休,甚至有的50岁左右下都已经享受幸福的退休生活了。

即使仍在上班了,也没有什么工作压力了,待遇却很有竞争力。

七零后是真正幸运的一代,而且,这种幸运几乎无法复制。

2、疫情之下,我们是最惨的一代

近三年我国经济受到疫情的反复冲击,国际环境不稳定,压力也不断增大。

近年来吸纳大量青年大学生的行业在收缩,比如互联网行业、教培行业和房地产行业,这些行业之前都吸引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

年轻人就业集中地服务业受疫情冲击大,如今年出台的助企纾困的政策很多都是针对服务业的。

许多原本火热的互联网大厂也迎来了裁员大潮,甚至有些公司还美其名曰“毕业”,准毕业的名校应届生和这些大厂“毕业”的人才相互叠加,势必对那些高薪岗位的竞争带来白热化。

百万教培公司的倒下,又浇灭了一条名校学子能去的光明“出路”。

于此同时,“就业难”与“招人难”同时出现,偏向职业技能型的岗位仍然供不应求,就业市场出现了倒挂。

我国农民工群体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了40.7岁,许多老年农民工将白发染黑,以便看起来年轻一点,希望能够蒙混过关进入工地,制造工厂、建筑工地却仍然出现了大规模缺人现象。

高达千万数量级的大学毕业生为了就业哀鸿遍野。

一边富士康的年轻代农民工出现大规模断层,而另一边工地上的土木本科“大猛子”们提桶跑路,又代表着大学生几乎留不下来。

二、我们年轻人,在给老年人还贷

人口增长让经济放缓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享受了巨大的人口红利。

甚至全球经济增长就是由一波又一波的人口红利推动的。

世界工厂只是从中国换到了越南...

但红利的背后,是过去三十年,长三角、珠三角密集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是大量人口以低廉的劳务成本换来的剩余价值。

现在中国年轻人增量越来越少,而以前的年轻人渐渐变老,社会不得不偿付给他们基本的养老保障。

当下的年轻人去为这些渐渐变老的人群支付过去拖欠的社会保障福利,而过去的年轻人自己赚到的大量财富都被拿去补贴欧美消费者去了。

中国的工业化是多么悲壮,近乎是以高L贷的方式才有了今天的盘子,这后面还有一大堆养老福利赊欠还要长期偿还呢。

人口减少,老龄化严重,会直接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持续发展造成打击。

尤其如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其经济发展一度依赖人口红利,日韩人口红利消失,意味着两国的经济发展会陷入“瓶颈”。

同样的问题其实也出现在我国。

要知道,我国虽然曾是世界第一大人口国,人口超过14亿,但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

有数据显示,从2017年—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连续下降,2021年出生人口约有1062万。

创下了近年来新低。48万人的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近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全国总人口已经快达到负增长的警戒线。

这点出生人口,远远不够维持代际更替,可以说形势十分严峻。

随着退休人员比例增加,年轻人的负担越来越重,总有一天,我们可能会像韩国日本一样陷入瓶颈。

可人家好歹是先富后老,而我们可是未富先老。

三、就业率持续降低,进入所谓的慢就业时代

根据已有的数据,从1978年恢复高考到2017年,中国培养了8000万大学生,仅占人口总数的5.7%,硕士学历不到1%。

以世界发达国家本科率来看,22-64岁人口中,美国的本科率为44%,韩国为45%,加拿大为54%,以色列为49%,日本为48%,英国为42%,由此对比可见,国内的大学生人口总数占比仍然偏低。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十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增长了459万人,增加了65.7%。

作为世界GDP总量排名第二、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我们每年培养一千万高素质知识人才,难道有错吗?

没错,但是就业呢?

2023年考研总人数将达548.4万人,相比去年增长91.4万人,录取90万人。

2023年国考报名创十年新高,截止11月5日报名后,总报名人数已突破250万,相比去年增长了50万人,同比增长25%,资格国审最大竞争比超过5800:1。

此外今年国考招录继续向应届生和基层岗位倾斜。

同时,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加上国际经济影响形式下,私企、民营企业和小单位等遇到的困难更多,招收的员工更少,不仅招收应届生减少,招收的有工作经验的人更少,企业缺的不是人而是”精英人才“。

据数据统计:2021届毕业生909万人,本届毕业生就业心态显“佛系”,单位就业比例不足 6 成,毕业后在国内继续学习的应届生占比 9.5%。

2022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仅仅是23.60%,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

从各省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来看,绝大多数省市的就业率都低于50%。这50%中,恐怕也有很大的水分。

不仅大学生就业难,青年人(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8.4%,这个还不包含大学毕业生,要是把离校的大学生算进来,估计更可怕。

现在的毕业生,他们其中一部分人对就业存在观望等待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慢就业,这些慢就业的人员很可能就是不就业,或者花费2-3年才会实现初次就业。

在这个期间他们很多人会选择考研和考编,但是考研现在的报录比是457:110,而考编的平均报录比更是达到68:1,随着竞争激烈导致“二战”“三战”人数将持续增加。

但现实也不允许他们一直战下去,这就导致了很多人经过二战三战的失利之后,被迫进入劳动力市场,使平均稳定初职获得时间为2.63年。

对于其他的这些竞争力相对弱的群体,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从学校向社会过度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能力都没有做好准备。比如说对于他们目标的行业,目标的岗位是不清楚的,定位是不清楚的。

虽然现如今学校提供的就业的信息渠道是非常多的,但是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真正满足需要的信息不足,在真正需要做选择的时候,可能出现高校搜集到的这些信息和毕业生要择业的专业和地区不完全匹配,选择性还是比较少的。

四、最后

随着人口增速的缓慢,廉价劳动力不复存在,用工成本不断上升。

养老问题严重,社保缴费年年提高,导致很多人不敢生没信心养孩子

而周边的印度,越南的人口却一直在保持增长态势,随着印度越南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完善,大有替代我国'世界工厂”的势头。

每一个走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都将在“内卷”的时代,迎头撞上这堵“史上最难就业季”的大墙。

今年后半年如果还不能实现大的消化,那么今年累计的未就业,还会转入明年,继续抬高明年的基数。

成了一个缓慢的滚动雪球,反反复复。

现在年轻人求职更加现实,大学生物质财富追求更强烈,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低收入行业有很大的用工需求,但是愿意到这些行业就业的人非常的少。

比如我们国家的主体行业,收入平均水平的制造业和较低水平的批发零售业,求职申请不到四分之一,而高收入的工作如互联网、金融业等竞争激烈,对人才要求高,导致青年就业难。

还有就是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并且越优秀的人才越倾向于体制内就业,现在有42.9%大学生考公考编,同时选择“民企”仅占比4.1%,选择 “自行创业” 的占比10.4%,均大幅下降。

现在的年轻人更追求体面的劳动,更倾向于出入高级写字楼敲键盘做报告的行政岗位,对于一线技术岗位的从业意愿度比较低。

我们国家只有40%的技术人员在企业中。而在美国,这些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和工程师有80%在企业中,在英国占比也达到60%,所以这也是一种错位。

目前有85%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如63.3%选择在“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21.3%在除北上广深外的其他大型城市,这也导致中小城市有岗位但是招不到人,所以从择业心态来讲,大学生和劳动力市场也是存在错位的。

世间万物皆有周期任何事物有进有退有盛有衰经济周期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生财富的命运。

在过去的改革开放40年中经历了煤老板时代、互联网时代、房地产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每个新崛起的首富都深深烙下了时代的脚印,时代赋予每个人的机会。

所以,时代的周期都会过去的。如今有上千万应届毕业生“扎堆”在就业市场上,00后年轻人应该考虑先占坑。

在明年增量不大且不确定的环境下,又多出来了82万名毕业生,估计明年的毕业生就业难度起码和今年持平,也有可能会更难。

(金融小伙伴,快进你的职业成长。想要找金融实习、求职/跳槽到金融行业的朋友们,可私信小编)

免责声明:

以上部分图片及资料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其公司所有;

本文仅供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作于商业用途,若本文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