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社区为家 ,孤寡“精神障碍患者”帮扶个案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2-11-25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徐文丰  李凤娟

    单位 | 鄂州市鄂城区古楼街道儒学社区鄂州嘉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前言】2017年,《民政部、财政部、卫生计生委、中国残联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的意见》指出“社区康复服务是精神障碍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最终摆脱疾病、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发展的社会服务”。

《民法典》第三十二条规定:没有依法具有监护资的人,监护人由民政部门担任,也可以由具备履行监护职责条件的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担任。

背景调研 认识案主

“希望”(化名),1980年出生,精神残疾二级。离异,无子女,父母双亡。本人因病需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而药物的最大副作用就是让服务对象思维变得相对迟缓,会经常一个人坐着碎碎念,但无暴力倾向。

由于“希望”无亲人照料,鄂州市鄂城区古楼街道儒学社区成为了她的法定监护人。

为了更好的对服务对象进行社区康复服务,儒学社区社工室嘉和社工通过社区详细了解服务对象当前的精神和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结构、居住环境、成长过程、兴趣爱好等情况,收集资料并填写心理社交功能评估表。

并链接其精神科主治医生进行精神状况分析评估,并填写精神状况综合评估表、社区康复服务分类评估表,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为“康复一级”,需长期入院治疗。

综合“希望”的需求评估,结合服务对象本人的意愿,初步确认为稳定病情、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等需求。

社区为“家” 多元支持

虽然“希望”长期住在精神病医院,但是生活物资供给、生活照料及日常监护等问题,均由社区“两委”徐文丰、民政专干林丽红两位工作人员负责监管。

社区也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运用个别化的工作方式,增强其解决困难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其与环境和谐发展。

2022年6月中旬,精神病医院来电,“希望”身体有恙,急需社区派人将其接到其它专科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接到消息后,社区立即链接社区社会组织“诚立身”商家联盟的张友红队长一起将“希望”从精神病医院接送到鄂钢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后得知需住院手术治疗。

作为她的法定监护人,大到手术签字、安排护工,小到购买住院所需物品,社区工作人员都事无巨细安排的妥妥帖帖。

社区以面临多重问题的服务对象需求为出发点,统筹协调服务过程,促进跨专业合作,链接各方资源,帮助服务对象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满足了服务对象复杂需求的整合性服务。

“志愿”初心 温暖“希望”

在“希望”住院期间,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社工时常前去探望,陪同聊天,心理疏导,帮助其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由于服务对象无法回精神病医院复诊并开具药物,在服务对象提供所需药品的信息、数量并签署免责声明后,张队长陪同社区工作人员驱车1个多小时帮忙代买精神病药品,并自掏腰包为病人购买水果、亲自下厨房为病人煨营养汤。

张队长在一次送爱心汤时,得知“希望”渴望拥有一双漂亮的运动鞋,这一“微心愿”一直被张队长牢记在心里,从不曾忘记。

在“希望”生日来临之前,张队长就协同社区工作人员开始张罗为其购买过冬的棉衣、秋衣、袜子、运动鞋和订购生日蛋糕的事情。

令人感动是,张队长作为一个刚刚动过大手术的病人,在做完社区全民核酸的志愿服务后,不顾凌晨三点起床的困倦与疲惫,还时刻牢记“希望”的事情,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古楼街道“道德模范”的可贵精神品质。

2022年11月15日上午,社区工作人员与张队长带着提前准备好的爱心物资前往精神病院。由于因疫情管控原因所带去的物品不能亲自交到“希望”的手里,而是通过医院护工经过酒精消毒后带给了她。

“希望”穿上新的棉衣,在护士长及病友的祝福下,吃上了充满关怀与爱意的蛋糕,度过了自己难忘的40岁生日聚会。

送出一把雨伞的遮挡,撑出一个明媚的艳阳天;送出一双手的温暖,营造一方纯净的感情;送出一颗心的祝福,缔造一份真诚的关怀。

儒学社区作为法定监护人,“希望”的大家长,不但让她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同时让其时时刻刻感受到家人的关心和关爱;

社工的介入,让社区康复服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推动,是服务对象最终摆脱疾病、回归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现;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彰显了无私奉献的伟大和志愿服务的精神。

下一步,儒学社区社工室将持续以需求为导向,确认服务对象需要、困境或问题;以资源为导向,识别服务对象所处环境中的资源、优势与障碍;以服务为导向,选择适当的服务目标与服务内容。

链接、整合“五社”要素,促进“五社联动”社会工作服务精准化、精细化,形成联动合力,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弱势群体帮扶工作。

通过不定期对辖区弱势群体开展走访摸排,了解他们的“微心愿”,并逐一圆梦“微心愿”,带给他们希望与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区大家庭的温暖,帮助服务对象慢慢融入社会,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归属感和获得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