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者“保健养生”小组怎么做?(案例版) | 社工课

 社工客 2022-11-25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刘晓媚

    单位 | 广州市风向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一、案例背景

(一)小组背景

在本年度调研中发现,大多数长者由于年龄的增大,身体机能出现退化,加上大部分的长者都患有慢性疾病,其中了解到55%的长者对保健养生需求较为突出,追求健康生活是长者的最大愿望之一。

对于慢病患者来说,虽然药物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疾病症状、延缓疾病发展,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改变自身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饮食、运动、作息进行合理规划和控制。

根据年度需求,正果镇社工服务站(西片区)开展“健康生活”长者保健养生小组,让长者们增加更多的健康保健知识,分享交流自身的养生保健经验,提高自身保健能力,并通过组员力量在社区进一步传播健康养生操,让更多社区长者提高健康养生意识和能力。

(二)理论基础

1.优势视角

在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者深入看到服务对象的各种可能性,人都拥有内在的能力和优势,需要发掘潜在的能力来实现自我提升。

长者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在养生保健有着不一样的自身经历和经验积累。社工积极发挥长者的阅历和智慧优势,鼓励相互分享交流,共同学习。

2.活动理论

根据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安全需求排在第二,属于基本需求,而健康保障在安全需求中占据不可比拟的地位。

本小组运用马斯洛理论和学习理论,特为长者提供一个有关养生保健的信息平台,向长者提供健康生活资讯,让长者学习养生小技巧,满足长者的健康需求。

二、服务计划

(一)小组目标

通过本次小组为组员提供保健养生平台,了解健康饮食的知识,提升健康管理能力,并且在社区进一步传播健康养生操,让更多社区长者提高健康养生意识和能力。

(二)小组基本情况

小组名称:“健康生活”长者保健养生小组

小组对象:有保健养生需求的社区长者

小组性质:封闭式小组

小组节数:6节次(每周2次,每次约2小时)

组员人数:11人

三、服务过程

(一)小组主题及内容

(二)小组发展情况

本次小组内容的开展主要是围绕保健养生,让长者们增加更多的健康保健知识,分享交流自身的养生保健经验,提高自身保健能力,并通过组员的力量在社区、农村传播健康养生操,让更多的社区长者提高健康养生意识和能力。

本次的小组活动一共有六节,每一节设计都是根据组员的需求出发,为的就是给组员们提供学习保健养生知识的平台同时还能学习到保健养生操。

小组规范情况:在每小组节中组员都能提前10分钟到场,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加每次活动。各组员在活动中都能发挥得很好,对于不能准时到的,组员也会提前打电话和社工说。除了有的临时有事来不了的,大家都能遵守小组规范。

小组成形期:虽然组员都是同一村落的,但组员之间没有共同参加小组的经验或共识,存在刚开始加入小组的不确定感,所以组员之间较为生疏,较少组员进行发言,组员之间小心谨慎并相互试探。

面对组员彼此之间的陌生感,社工发挥着组织者的角色,通过组织组员们一起玩小手拍拍的游戏安排组员自我介绍,在小手拍拍的游戏过程中,组员们都很投入,组员之间彼此交流,彼此进一步了解,渐渐融入到小组中来,带领组员相互认识并建立信任关系。

在学习做手指操时,组员们非常专心听社工讲解,也积极投入到做手指操。社工运用鼓励的技巧让组员树立信心和勇气,并且运用同理心的技巧,与组员换位思考,耐心倾听组员的问题并真诚回应。

小组转折期:在组员分享各自锻炼的情况,组员的表现比较沉默,社工鼓励积极的组员分享自己的打卡情况,在积极组员的分享下,其他组员也能陆续分享自己的锻炼情况。

小组成员开始关注自己被其他组员的接纳情况,并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扉,坦诚交谈,向其他组员倾吐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心得体会;在探讨慢性病的相关知识,个别组员出现意见不合而产生冲突,社工及时协助组员面对和解决由冲突带来的紧张气氛和人际关系紧张的困难,并运用焦点回归法,将问题抛回给组员,让组员自己解决。

小组常态期:小组组员开始逐渐融入团队,组员之间有说有笑,小组气氛非常和谐;小组成员间相互了解,相互接纳,关系更加亲密,另一方面,成员间出现了小团体,在小组开展中窃窃私语,各自分享各自的健康小知识,社会工作者及时发现并再次与成员一起回顾了小组契约与规范,澄清了小组目标,情况逐渐好转。

在此阶段,社会工作者注重增强组员间的互动,鼓励组员分享,发现和培养小组的领袖人物,顺利让小组过渡到成熟阶段。

小组成熟期:小组的凝聚力达到最大化,组员们相互推荐小队长,并配合小队长,一起跟着小队长做手指操。社工发现组员的关系更加亲密,凝聚力大大提高,组员们对解决问题充满信心和希望,也更具有责任意识。

在学习拍拍操时,组员们有序地排好队,礼让对方,不争抢位置。大部分组员也能跟上社工的节奏,一起动起来。在此阶段组员们遇到问题都能自己解决,组员之间的默契大大提升。

社工人的能量卡!每天一虹能量卡,需要的拿走↓

小组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社工作提前告知小组成员小组已经接近尾声,组员们彼此间更加有默契了,依目标按时完成目标,能有效应变。组员之间的自发性也比较强,会自发的组织做养生操,组员分享小组结束后,也会在家自己练习,并教其他朋友、邻居一起学习。

小组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在往节的回顾视频与照片中与小组成员一起回顾了本次小组的内容,并鼓励组员分享自己的收获以及提出对小组的建议,小组成员积极分享了自己在知识上的收获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并对手指操、拍拍操、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等环节进行了肯定,特别对社工表达了由衷的感谢。

社工也对组员的表现进行了表扬与感谢, 整个小组过程中,小组气氛轻松愉快,由于该小组的组员都是本村的长者,平时也可以坐在一起聊聊天,小组离别情绪不明显。

另外,小组结束后,社工通过回访了解到组员们每天基本都能坚持做养生操,有时候也互相提议晚上有空的时候,一起到篮球场集合,一起做养生操,在提升自身健康养生意识的同时,也向更多的长者宣传养生操。

四、服务成效

在个体层面上,本次小组活动不仅促进组员掌握了解至少2种健康饮食的知识,学会了2套保健养生操,能够借助该健康养生平台,分享自己健康保健的知识,改善组员不良的饮食习惯,同时也提高了组员的健康养生意识和能力,社工通过前后测,了解到组员的不良习惯有所改善。

在社区层面上,扩宽了长者的社会支持网络,在村居形成了睦邻友好互助的良好氛围,本次小组活动不仅为组员、村居长者提供了健康交流平台,同时也借助组员的力量在社区、农村传播健康养生操,让更多的社区长者提高健康养生意识和能力。

五、服务反思

(一)小组优点

本次小组组员们一起学习慢性病、隔夜菜的知识、学养生操,同时帮助长者发现自身优势,鼓励他们展示自身的潜能和优点,扩大在社区内的社会支持网络,也为组员之间创造了交流机会,并逐渐打开自己的心扉,坦诚交谈,小组成员间相互了解,相互接纳,关系更加亲密,小组凝聚力大大提升。

(二)小组不足之处

1、小组时间难以控制,社工应合理安排小组控制小组开展的时间。

2、在学习保健养生操的时候,有些组员跟不上社工的节凑,社工应放慢节凑,找到组员的学习能力的范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