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 | 殷海光《怎样辨别是非》

 知行中航中医 2022-11-25 发布于云南

  一本好的书能解决很多已有的思想问题,所谓“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有些方法甚至可以说是适用于生活大部分问题的方法,也就是郑钦安所说治病求阴阳的那种状态。


   世间万物纷繁复杂,生活琐事又重重叠加,一个人一天应付五六件烦心事就已身心疲惫了更别说追求诗和远方的惬意。

    殷海光《怎样辨别是非》就很好,也许是在读这本书之前读了他的《逻辑新引》,也算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怎样辨别是非》也是一本触动自己很大的书。它所传递的方法,对于认识世界的方法,适用于任何场景。花费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来熟练其中方法,将会在日后的思考、思索、生活等方面大有裨益。正如《逻辑新引》书中所说:“然而,很少人先花几年功夫,将逻辑训练好,再去谈话、写文章、研究学问的,而多半是走一步、探一步的。在这走一步、探一步的过程中的人,只要不是太笨,总可慢慢,探出一个理路来。得到这个理路的人,就可慢慢明白起来。明白了的人,如果才智再高一点,也可以多少有点建树,或有所发现。有许多人不一定究习逻辑,但可探出真理。”


   你会发现,在人生往后的生活中,对你触动越来越大的事物会越来越少。一方面是人的认知和生活经验的不断累积,另一方面累积的生活经验也在一定程度上固化脑子继续去感受新的事物,况且人的脑子反应随时间推移而不断退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在《怎样辨别是非·第一章·种种谬误·诉诸权威》说到(蓝色部分为引用部分):


    在论辩时,利用一般人畏惧或崇拜权威的心理,引用权威之言来压倒对方,比如动不动搬出什么什么“大人物说”,这种论辩的方式,1就是诉诸权威的论式。
    从知识的传授和学术的建构方面着想,权威可以说是一必要之恶(a necessary evil)。很少人能够独立思想,独立判断,独立研究。最多数的人有待引导,并且必须找一个标准来遵循。有些问题不能解决而亟需解决时必须有一个仲裁。在这些要求之下,权威常常出来作真理的替身或代用品。在学术水平高、学术建构稳固,而且学术研究上了轨道的社会,这种替身或代用品常能发生诱导真正货色出现的良好作用。有而且只有在这一境置满足了的条件之下,权威才是必要的。过此必要权威常发生反作用,因此便成一恶。权威成为一恶的情形很多,我们现在只列举最显然易见的说说。
    第一,即使在学术水平高、学术建构巩固,而且学术研究上了轨道的社会,如果对于权威的引用超过必须的限度以外,如果尊重权威超过尊重新的发现,如果只以权威为根据不以经验事实为根据,如果为保持权威而行使权威而不是为维护既有学术成就而行使权威,那么权威之存在与行使,适足以阻碍学术的进步。
    第二,如果一个社会的学术水平不高,学术建构未巩固,而且学术研究未上轨道,那么根本没有借学术贡献而建立起来的权威可言。在这样的社会里,如果尚有学术权威,那么,不是从别的社会移置来的,便是纯靠建构撑架起来的。纯靠建构撑架起来的权威,只有空虚的形式而无实际的内容。这样的权威,完全是建构的副产品。这样的副产品,不能作真理知识的替身或代用品。它本身只是一种盲目的装饰品而已。这样的权威,不仅无所维护、无所稳定,而且徒徒对社会发生腐蚀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诉诸权威只是本书所描述的一个问题而已,读来便让人有种处在迷糊状态被人当头一棒敲醒的震慑感。还有诉诸群众、诉诸暴力、诉诸怜惜、人身攻击。如果有人用权威或暴力使你屈服,读了这些内容以后便能从其身后看到权威和暴力的本质。至少不再有那么多的无奈和恐惧。对于世界政治、文化、习俗等的认识也将大有不同。


    其书还详细说明了什么是科学,以及科学处于各种环境的正确认识。


    至于其他内容就不一一详细说明,无论如何,好书是无法读完的,遇见一本就用心读完。至于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内容给人汲取,那就是每一本好书本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