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温临床常用方剂200首(11-20)

 知行中航中医 2022-11-25 发布于云南

   重复是不想太努力又能使技术运用达到熟练的一种技巧。

》》》》》》》

第011首

杏苏散

【组成】苏叶、半夏、茯苓、前胡、桔梗、枳壳、甘草、生姜、大枣、杏仁、橘皮

【功用】轻宣凉燥,理肺化痰。

【主治】外感凉燥证。恶寒无汗,头微痛,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苔白脉弦。

(重点是“凉燥”。《素问·至真要大论》有“燥者濡之”的说法。这是治疗燥证的基本原则。治燥不同治火,治火可用苦寒,燥证则宜柔润;火郁可以发之,燥证则宜濡之;治火可以直折,治燥只且滋润。—本条引自“科普中国”。

经典方歌:

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茯草姜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愈

》》》》》》》

第012首

桑杏汤

【组成】桑叶、杏仁、沙参、贝母、香豆豉、栀子皮、梨皮

【功用】轻宣温燥,润肺止咳。

【主治】外感温燥证。身热不甚,口渴,咽干鼻燥,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舌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而右脉大者。

【经典方歌】

桑杏汤中象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身热咽干咳痰少,辛凉甘润燥能医

(杏苏散与桑杏汤比较)

》》》》》》》

第013首

养阴清肺汤

【组成】生地、麦冬、甘草、玄参、贝母、丹皮、薄荷、白芍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白喉之阴虚燥热证。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拭去,并逐渐扩展,病变甚速,咽喉肿痛,初起或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声,似喘非喘,脉数无力或细数。

》》》》》》》

第014首 

独活寄生汤

【组成】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主治】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经典方歌】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

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出自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

第015首

清气化痰丸

【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胆南星、制半夏、姜汁

【功用】清热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热咳嗽。咳嗽气喘,咯痰黄稠,胸膈痞闷,甚则气急呕恶,烦躁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本方出自明·吴崑《医方考》。为治痰热咳嗽的主方。《医方考》中述“此痰火通用之方也”。

《医方集解》:本方所治之痰咳证,是痰热壅结于肺而致。热淫于内,灼津成痰,痰热互结,肺失清宁,故咳嗽痰黄,黏稠难咯;痰热内结,气机阻滞,则胸膈痞闷,甚则气逆于上,故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亦为痰热之象。痰热之治,汪昂有云:“气有余则为火,液有余则为痰,故治痰者必降其火,治火者必顺其气也。”故治以清热化痰,理气止咳之法。)

》》》》》》》

第016首

小陷胸汤

【组成】黄连、半夏、瓜蒌实

【功用】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主治】痰热互结证。胸脘痞闷,按之则痛,或心胸闷痛,或咳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出自《伤寒论》,相关条文如下:

第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第141条: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一云三物小白散。)

》》》》》》》

第017首

贝母瓜蒌散

【组成】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

【功用】润肺清热,理气化痰。

【主治】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出自清·程钟龄《医学心悟》:“燥痰涩而难出,多生于肺,肺燥则润之,贝母瓜萎散。”)

》》》》》》》

第018首

三子养亲汤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功用】温肺化痰,降气消食。

【主治】痰壅气逆食滞证。咳嗽喘逆,痰多胸痞,食少难消,舌苔白腻,脉滑。

白芥子——除痰,

紫苏子——行气,

莱菔子——消食。

(三子养亲汤出自明朝·韩懋《韩氏医通》)

》》》》》》》

第019首

健脾丸

【组成】白术、木香、黄连、甘草、白茯苓、人参、茯苓、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脾虚食积证。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倦怠乏力,苔腻微黄,脉虚弱。

简单图表记忆

(本方出自王肯堂·《证治准绳》。图表有误,应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

第020首

苓甘五味姜辛汤

【组成】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

【功用】温肺化饮。

【主治】寒痰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啊哈,对于此方,甚爱之喜之。临床多用于寒性咳嗽,每每获效。其类方有苓甘五味姜辛夏汤、苓甘五味姜辛夏杏仁汤。其出自《金匮要略》。条文如下: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第一条】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子甘草汤,治其气冲。


【第二条】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第三条】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第四条】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