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偶尔发散一下

 nysd2012 2022-11-25 发布于江苏

最近又变换了工作,所以有些忙,没时间写东西,聚合架构的微视频也一直没时间录第二大部分,但是不写点儿什么又觉得很别扭,为了疏通下自己,还是写点儿吧。

但是写啥呢?既然是随笔,就信马由缰一些吧。

图片

首先,我很热爱企业架构,所以这方面的变化总是让我很开心,比如,年初金融监管机构的两份指导文件让企业架构这种设计方法又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我接触到的一些机构也在以更大的热情和力度投入到对方法的研究与推广之中,看着烧了多年的冷炕越来越热,心里还是很舒服的,作为在这个圈子耕耘了十年,出来胡侃也有三年多的人,看过了很多怀疑和争论,也看到了更多的释然和趋同,逐渐,我们一定会有适合自己国情特点的方法论和标准,这些没啥可再争论的了,用我在《银行数字化转型》一书中的说法,“干,就对了”。

图片

其次,接着数字化转型去聊,随着国家政策的陆续出台,不仅这个方向已经无可置疑,对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都已经在政策中给出了愿景和定义,这些主要政策,装订起来也就一本书左右的阅读量,如果大家为此都读了很多书和文章,那就千万别错过这本书,这本书是所有书中唯一需要全国统一执行的,不看这个,别的看的再多,也是枉然。政策本来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综合了大量信息,而非只是一篇文章,十四五规划,光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就组织了六、七次“问计于民”的现场访谈,那么总体的工作量会有多少?不认真研究不是很可惜吗?其他的书,作者再努力,能付得出多少人天呢?能处理多少信息呢?能有多少观点的碰撞呢?

图片

再次,搞数字化转型必然涉及到学习,终身学习都写到政策里了,那怎么学习更有效率呢?这方面我觉得,先努力学学历史,而不是单纯的技能,历史包括这么技能的历史、企业的历史、行业的历史,能看多少看多少,不然,你憋了半天劲搞了个创新思路,很有可能是别人早就失败了多次的,你不过是增加了一次而已。或者,你使劲儿怀疑、否定的,恰恰是别人曾经做成或者接近成功的,在你这里欠缺的是一点儿推动,而不是阻碍。最近我在极客邦要发布的一个视频宣传中,把“知识编织”讲了下,历史是编织中一条经线,另外还有体系化和生态,这里不多讲了,到时候看视频。

图片

最后,我上一份工作和目前的工作,都让我有了很多面试求职者的机会,求职者都很有优秀,从这些经历中,我也经常会回想自己的职业生涯,我想,自己的一个特点很可能就是不怎么犹豫,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选择,快速比较、快速决定,每次决定后都以极高的效率投入,所以,尽管我工作变换有些频繁,但是在公司的产出和个人的产出方面都没有受到多少影响,每次离开,也都认识了一批好友。其实我在体制内工作时,也基本上四年左右会有一次大的工作环境调整,所以,离开体制之前,我就已经适应了变化,对快速融入没什么障碍。离开体制后,我进入角色也依然很快,即便到了极客邦,看起来有些转行了,但其实我依然是在用这些年锻炼出来的架构思维、全局观、战略直觉在指导自己工作,更像是从管理实践上去搞定从战略设计到落地的“一条龙”过程。走到哪里,我都是个架构师,在体制内,我就是一个主张跟完项目实施过程的业务架构师,如今,则是从战略到落地全面推动的管理型架构师

图片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需要遇到自己在能力提升方面的“关键先生”和“关键事情”,这样才能真正提升自己,毕竟,完全靠自悟的只是极少数人,都需要一个学习和锻炼的过程,如果幸运的话,则会在自己职业生涯早期同时遇到这两样,我则属于中庸的,不早不晚,就算刚刚好吧。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