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新用户4068cq0H 2022-11-25 发布于安徽

交流平台

点拨:这部分内容是交流和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第一句选自课文《大青树下的小 学》,衬托了同学们读书声音的好听。第二句选自泰戈尔的《新月集》,表达了对更夫这一职业的向往,和《花的学校》一文的语言风格相近。句中的“更夫”是旧时打更巡夜的人,每天夜里敲竹梆子或锣,提醒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
这两个句子跟平时常见的句子有点不 一样。第一句把树枝、鸟儿、蝴蝶想象成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样的写法特别新鲜。第二句中“我”的想法很奇特,想做一名更夫去追逐影子。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要注意这些有新鲜感的词句。要把这些句子抄写下来,多读、多背,理解其中的意思,并且能运用到之后的学习中。

词句段运用:

【成语解释】 

摇头晃脑: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 样子。

披头散发:形容头发长而散乱。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 红的样子。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张面没有条理, 也形容惊慌失措。

眼疾手快: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口干舌燥:多指因说活太多而口舌干燥。

答案:首先,这8个成语都有身体的某一部位名称,也都可以用来形容人:有的写人的动作,如“头晃脑,张牙舞爪,手忙脚乱,眼疾手快”;有的描写人的外貌、状态,如“披头散发,面红耳赤、口干舌燥”;有的描写人的心理,如”提心吊胆”。其次,第一组成语的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意思相近,第 二组成语的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意思相近。

类似的成语有:垂头丧气、指手画脚、牵 肠挂肚、手舞足蹈。

点拨朗读时,一方面要深刻领会句子 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停顿、重音、语速和语调等手段,准确地表达句子的内在含义。

朗读第一句话时,“真的”“地下”要读重点,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出对花朵的喜爱之情。

第二句话要读出孙中山困惑的心理,朗读时,“一点儿”要重读,要读出着急的语气。

第三句话,“不懂就要问”采用慢读的方式,体现孙中勤学好问的精神。

点拨:课本中兴趣小组的名字特点鲜明,既能直接体现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又加入 体现该兴趣小组个性特点的词语。如:“侠”字让人想到大侠、“飞人”乔丹等,可以表现出篮球社团队员的勇敢、豪气。“鲲鹏” 是传说中的神兽,能展翅高飞,这个名称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是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因此,取小组名时,一方面要包括该兴 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如“篮球”“剪纸”;另一方面还要体现个性特点,如“侠”“巧手”。

答案示例:天籁之音合唱团、烛光诗社 飞燕舞蹈社

                 龙飞凤舞书法社…………

日积月累 

【作者简介】袁枚(1716 ——1798),字子才,号简斋,钱塘 (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乾隆进士。后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在小仓山建随园,自称随园老人。晚年号仓山居士,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隆三大家”。著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注释】振:震荡。  

             林樾:林中成荫的地方。樾,树荫。

             意欲:心想 

             捕:捉。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立:站立

【译文】牧童骑着黄牛缓缓地行走在林间小路上,嘹亮的牧歌声在林中回荡。大概是想捕捉那正在鸣叫的知了,牧童忽然不再高声唱歌了,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赏析】《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以明快流畅的笔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 “牧童行歌捕蝉图”,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前两句诗勾画出一幅色彩鲜明的 “牧童行歌图”。后两句诗抓住牧童刹那间动作的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全诗将牧童的动作变化刻画得非常逼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