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经观象台:如何正确解读财报中的企业文化

 suiming2000 2022-11-25 发布于北京

导语:什么是企业文化,查百度百科中的专业定义不计其数。据查证,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管理理论,它源于1979年美国埃兹拉.沃尔格出版了《日本名列第一》一书,沃尔格先生开创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先河。一般人看企业文化总觉得看不见摸不着,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其实企业文化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上到企业愿景与使命,中到招聘用人及绩效考评,下到企业制度及员工行为规范等都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展现。在这些具体行为背后隐含着一套评判对与错、是与非、善与恶、利与害的价值准则,它就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只是它们不那么直观明确而已,从而让人们有雾里看花、不知所云的朦胧体验。那么,如何准确系统理解,并领会一个组织的企业文化呢?今天我给大家提供一个融感性理性于一体的全新视角:企业财务报表是企业文化最真实全面的载体,读懂财务年报就能准确理解把握企业文化的真实内涵。

01 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百科里的企业文化定义太专业拗口了,不是那么容易通俗易懂。如果把企业比作人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大脑里的灵魂和思想,其核心关键词就是:价值理念(意识形态系统)+行为规范(员工行为习惯)。它是一种无形的客观存在,更是一个组织软实力的核心内涵之一。正如老战友薄连明先生曾与我交流过的精妙金句:正确的价值观能让人奋斗时有动力、迷茫时有方向、低潮时有力量、分歧时有原则,真是至理名言。其实价值观就是时刻安住在每个人心里的人生导师,它能高效直接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人生决策,也至少能消减自己80%的日常纠结与烦恼。企业与个人一样,二者是同理的。


图片

一、基本定义

1. 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的意识形态系统或行动指南,是“上下同欲者胜”中的那个“欲”,就是指引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念GPS与目标方向盘,关键词是“信念+使命”。如人类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红军,就是凭着“为穷人谋幸福”及“打土豪、分田地”的初心使命,吸引大批有志青年加入红军队伍,最终战胜了强大的国民党军队,建立起了新中国。

2. 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全体员工的工作行为习惯,它是这家公司与那家公司之所以不同的主要特征之一。如华为一直倡导“客户至上文化”,要求员工“眼睛盯着客户,屁股对着老板”,从而使得企业官本位陋习一扫而空,造就了企业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阿里巴巴打破西方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传统教条,首次提出了“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的崭新价值观及行为规范,阿里巴巴今天的强大是与它独特的企业文化分不开的。

二、内涵元素结构图

一般而言,企业作为一个社会商业组织,它包含了六组最重要的内外部生产协作关系:企业与客户(用户)、企业与员工、企业与股东(投资者)、企业与合作伙伴、企业与公众、企业与政府(含监管机构)等。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或价值,就是找到上述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公约数,将大家紧密团结凝聚起来组成一个强大的利益或命运共同体,去赢得商业竞争的胜利。因此,企业文化必须处理好内部与外部六组生产关系的和谐共融。

1. 对内要处理企业与员工、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关系,核心关键词包括诚信公正团队责任分享

2. 对外要处理好企业与客户、企业与公众、企业与合作伙伴、企业与政府及监管机构之间的关系,核心关键词就是:诚信为本、客户至上、责任担当、合规经营,分享共赢(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

3. 上述对内对外关键词的共同交集是“诚信、责任与分享”,见附图一:

图片

三、核心关键词内涵

企业文化的内涵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其实做企业形式上是做产品、做服务,实质上做企业就是做人。结合许多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经验,我认为以下七种文化元素具有普适价值,值得企业家们参考借鉴:

1. 诚信(为本):不说假话瞎话,不做假账,不偷窃,不骗人(童叟无欺),不虚夸产品功能与品牌故事。孔圣人曰“人无信不立”,企业更是如此。

2. 用户(至上):它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用户是企业的真正老板及最高的绩效考核官,用户是企业收入利润及员工薪酬的唯一来演。有句话说的好:金杯银杯不如用户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用户的夸奖。

3. 创新(致胜):创新是多元的,它至少包括产品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机制创新,但很多人心中的创新就等同于技术创新,显然是很落伍的观念。

4. 团队(协作):团队=目标一致+信念相同+团结协作+没有内耗,正如红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强调的“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孙子兵法讲“上下同欲者胜”。显然只有同心同德坦诚交心才有团队,企业才可能获得胜利,而那些基于金钱利益合作的组织则只是临时团伙,奉行的是“有利则合,无利则散”的利益准则。

5. 公正(公平):人格平等、用人公平、绩效分配公平、奖惩公平并遵守公序良俗就是它的基本内涵。公正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必需的一种道德法则,也是商业社会有序运作的一种天然商道。一个不正直的公司如一个不正直的人一样,总想靠投机取巧歪门邪道致胜,当然是不值得信任与尊重的。

6. 分享(共赢):就是要做到力出一孔、利出一孔,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上企业高管团队成员只能有公司一份薪酬收入来源。如果他们还有公司以外的多种收益来源,他们的心力就不会专心致志用在本企业长远发展上,那种企业肯定是不值得投资的。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也必须同心同德尽心尽责组成具有一流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圈,才有可能一起成为市场的赢家。因此,企业内外部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必须共同构成一个利益与命运共同体,千万不可对合作伙伴吃干抹净压干榨尽,“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应该成为大家结盟的价值法则。

7. 责任(担当):合规经营、忠于职守、尊重规则、勇于担当、利他中利己则是“责任”维度的大致内容,它既是个人及组织生存发展的底线红线,也是个人与组织成功的秘诀之一。企业既是一个商业组织,也是一个社会协作团体,还是一个传播民族文化的道德信仰共同体,它对公众、用户、员工、股东、伙伴、政府等承担着巨大的责任,企业必须履行好自己的商业责任、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优秀社会公民。

综上所述,上述七个具有普适性的文化元素,是很多成功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的概括与提炼,只是不同的企业各有其不同的权重而已。它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元素组合,只要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且为全体员工认同就是好的。如何设计企业文化元素权重组合是一个很个性化的话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02 财务视角的企业文化解读

企业文化是可以从多方面去理解的,如老板决策、奖金发放、企业用人、用户投诉调解、合同违约处理等,但它们都只是局部浅层的表象。企业员工、用户及投资者等内外部利益相关者要想获得企业文化的整体准确系统的理解,基于近三年财报数据及核心比率走势的对比解读则是相对真实、完整、可靠的视角(见附图二):

图片

一、诚信为本

1. 公司财报审计师的审计结论是不是标准无保留的?如果结论是否,则可以断定这家企业是一家不诚信企业,自然一切都不用再评价了。

2. 资产负债率、流动比、速动比及现金比等关键指标是否具备按时履约的财务实力(信守合约)?

3. 企业收入、利润增长是否与运营资产、流动负债增长匹配?如果后者快于前者,则一般是虚夸业绩、误导公众的低质量粗放增长(名实相符)。

4.企业是否按时支付员工薪酬及供应商货款(信守承诺)?

5. 作为被告的公司诉讼案件及赔付金额是否逐年下降(诚信记录)?

6. 超出合理限度的内部关联交易金额是否逐年下降(利益输送)?

二、用户至上

1. 产品或服务市场份额增长率是否快于行业及标杆对手水平(客户认可度)?

2. 公司所占的用户钱包市场份额是否处于领先地位(客户忠诚度)?

3. 高品质用户市场占比增长率是否快于标杆对手(优质客户认同度)?

4. NPS(净推荐值)是否领先同行(客户口碑)?

5. 行业市场利润占比是否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客户满意度)?

 三、创新致胜

1. 产品毛利率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及标杆对手(差异化创新)?

2. 研发费用率是否高于行业平均及标杆对手水平(研发强度)?

3. 新产品收入利润占比是否逐年提升(产品创新)?

4. 产品利润、服务利润及资本收益等利润结构是否丰富多源(商业模式创新)?

5. 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是否持续大于扣非的归母净利润(公司造血能力)?

6.原创专利与发明专利授予数量是否逐年增长(技术创新)?

 四、团队协作

1. 销售净利率是否高于行业平均及标杆对手水平(主营业务价值创造能力)?

2. 组织费用率是否低于行业平均及标杆对手水平(组织整体运营效率)?

3. 员工人均薪酬水平是否高于行业平均及标杆对手水平(激励机制)?

4. 团队是否追求卓越极致的产品体验与服务口碑(经营理念)?

5. 公司资产减值损失金额是否逐年下降(团队风险管理能力)?

 五、公平公正

1. 优秀员工离职率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逐年上升(工作氛围)?

2. 新晋升人员是否具有一流的业绩、团队意识及人品才华(用人公平)?

3. 优秀团队及合作伙伴的评选奖励是否主要基于业绩贡献(绩效评价及分配公平)?

 六、分享共赢

1. 人均薪酬增长率是否快于企业利润增长率(员工分享)?

2. 人均培训费用增长率是否快于企业整体费用增长率?(员工成长)

3. 企业分红率是否高于同期国债收益率或存款利率(股东回报)?

4.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是否高于行业平均及标杆对手水平(客大欺店还是店大欺客)?

5. 少数股东投资回报率是否符合投资者的原初预期回报(善待小股东)?

七、责任担当

1. 企业净资产收益率(ROE)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敬畏投资者、敬畏资源)?

2. 员工薪酬、政府税款、供应商货款及银行本息是否准时支付(合作共赢)

3. 企业外部资信等级评级是否优良(社会责任履约评价)?

4. 违规处罚金额及谴责公告次数是否逐年下降(合规经营)?

综上所述,要透彻地了解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既要善听老板之言,也要静观团队之行,更要洞悉财报之数。唯如此三者合一,你才算是真正读懂了这家企业。

03 企业文化管理要点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赢得社会各界支持的思想基础。它是企业一点一滴逐年沉淀充实发展起来的,离不开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中高层管理团队的长期坚守与身体力行。

一、企业文化既是自己过去成功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也是未来持续发展的进化基础。如有的企业坚持“客户为王”而成功,有的信奉“技术为王”而致胜,有的倡导“分享机制”而卓越。显然,不同行业的企业及同一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各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没有一家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完全相同的。遗憾的是不少企业在梳理、拟定自己的企业文化内涵时,喜欢照搬照抄其他优秀企业的文字表述,奉行拿来主义而照葫芦画瓢,抄来的东西如塑料花一样有其名无其实,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不是一篇浪漫的文学作品,它是决定企业生死存亡的硬核实力,一点也马虎不得。因此,企业管理层一方面必须坚守那些让企业成功走到今天的文化内涵元素,另一方面也要与时俱进补充修订,或重新解释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内涵,千万不要人云亦云。毛主席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企业与军队一样,只有那些真正融入血液的信仰与文化才是战无不胜的力量源泉。

二、制度是文化价值观的外显,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尤其是企业高管团队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孔圣人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企业文化必须落实到具体制度流程及员工行为规范中去,才会有生命力与战斗力。没人嘴上会否定企业文化的极端重要性,但如果企业上上下下说一套做一套,这种知行不合一的企业文化一定会成为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摆设。如有的企业嘴上讲用户是衣食父母,但在具体事务上则怠慢用户,对用户抱怨爱理不理;有的企业奖罚不公,贡献大的获得少,领导红人总是获奖专业户,完全没有正确的是非对错标准,把企业搞得乌烟瘴气;有的企业任人唯亲用人不公,明显违规的人护着不处理,善于溜须拍马喜欢打小报告的人受重用,错用一个人伤害一批人的恶果常有发生;有的高层领导或明或暗地以权谋私损公肥私,台上一套冠冕堂皇台下一套肮脏至极,完全的德不配位财不配位,一个好端端的企业很可能就毁于那些内部蛀虫之手。

三、企业文化内涵必须尊重人性及公序良俗,同时也要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并符合行业关键成功要素要求,才能造就一家受人尊敬的可持续成长企业。康德说“人是目的而非工具”,员工必须是具体而非抽象的存在,他们都是有理想有追求有责任感有创造力有喜怒哀乐的人。今天不少企业仍然视员工为没有情感的螺丝钉,上级象使唤牛羊一样使唤员工不关心其成长,不视人为人,这种不尊重人性的价值观是与今天的公序良俗、90后00后年轻人的信仰理念格格不入的。当然,优秀的企业文化还必须适应市场环境与行业竞争要求,如To B企业一定是比To C企业更强调严谨、标准化及可信赖,To C企业员工一定要比To B企业员工更感性、乐观、个性化一些,如美国迪士尼的核心价值观是“带给千百万人快乐,并且歌颂培育传播健全的美”。一般制造型企业更重视标准化、流程化及高效率的企业文化,文化型企业更崇尚个性化,平等、试错、包容的企业文化,富士康的令行禁止与腾讯的百花齐放肯定是不一样的。

四、企业文化的贯彻落实必须和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结合起来,才能避免企业文化的空谈空转。除了有是非对错等价值标准外,企业应该将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规范列入管理考核范围,执行好的奖励,违反的处罚。这样员工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认知就会不断强化,员工心中的“价值观之锚”才能越扎越深,企业的竞争力就会越来越强。如阿里巴巴的KPI考核指标有50%权重与价值观行为规范挂钩,在完成业绩目标的前提下,还特别关注各团队是否互相支持配合,拟晋升的干部必须要培养一定数量的后备人才,偏离原定的业务战略方向凑数完成的KPI得分要打折扣,违反红线者要一票否决;华为的“奋斗者为本”文化强调谁的贡献大谁的收益奖励就多,长期奉行论功行赏的文化,官大的不一定收入高,一个世界级的华为由此诞生。显然,一家没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要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是不可能的,一家有优秀企业文化但做不到知行合一的企业同样不能获得持续的成功,卓越的企业家们都是深谙此理。

古人讲得好: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没有一家优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完全基于物质利益的,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企业一般都走不远。中国文化非常强调“财富要取之有道、守之以法、用之以义的”,是故孔圣人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能接受或享受)”。也许当下靠坑蒙拐骗活得好的企业不少,就像劣币驱逐良币一样,但它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阶段性灾难,坏人活得好的市场是不可持续的。历览古今成与败,那些百年老店型企业一定是义利兼顾并坚守公平正义价值观的优秀社会公民,它们一定是客户利益、员工利益、公众利益、伙伴利益、政府利益、社会利益及股东利益的卓越创造者与忠实维护者。总体而言,财报是企业文化的试金石与体检书,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无所遁形的,只是有人看破不说破而已。我们可以从那些优秀企业财报的方方面面真切地感知与验证他们在“客户、诚信、公正、创新、责任、团队、分享”等方面的价值理念与卓越实践。我很喜欢华为任正非总的一句名言:一切资源终将枯竭,唯有文化可以生生不息。的确优秀的企业文化永远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别人偷不走、抢不去、学不会的硬核实力,值得每一家企业好好呵护与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