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痹汤:

 玄术之门 2022-11-25 发布于江西

血痹汤:黄芪30克,白术10克,乌梢蛇10克,党参15克,鸡血藤15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

血痹汤的功效与作用

崔建军副主任医师

三甲 内蒙古林业总医院 中西医综合科

血痹汤具有温经散寒或祛瘀养血等功效。主要用来治疗身体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崩漏、月经不调、月经提前、淋漓不尽,或者一个月多次发生月经周期改变的临床症状。同时伴有不孕症、腹部寒凉、手脚冰凉等表现。

看见更大的世界

打开 App

血痹汤治疗肢体麻木·四十年经验方

李医生


四肢麻木在临床非常常见,也非常难于治愈,它的症状和中医学所说的“血痹”非常相似,是脑血管病、颈椎病、周围神经系统病变的主要症状和糖尿病的并发症。

杨师根据“气虚则麻,血虚则木”的原理,宗《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阴阳形气俱不足,勿施与针,而调以甘药”之旨,自拟了“血痹汤”治疗此证,疗效满意。

血痹汤组成:

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当归10g,川芎10g,桂枝10g,白芍10g,乌梢蛇10g,鸡血藤15g,甘草6g,加生姜、大枣。

是在《伤寒论》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基础上加益气活血通络之品而成。

功能:补气生血、通络治麻。

主要治疗脑血管病、颈椎病、腰椎病、神经炎所致的四肢麻木。

认为,中医常说“气虚则麻,血虚则木”,但实际在临床很难将麻木截然分开,往往麻木同病。本方以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气行则血行”,气旺则可鼓舞血行;而“气血同源”,气旺则可以培植血液生化之源。当归、白芍补血。桂枝辛温通络,鼓舞血行,与白芍同用,调和营卫,疏通络脉。乌梢蛇搜风活络,兴奋神经,治顽麻血痹。鸡血藤活血通络,配当归活血补血,使血流畅通而不伤新血。诸药相合,可使气血旺盛,经络通畅,血流通利,营卫调和,麻木自除。


东城子村赵某,自述左侧上肢麻木疼痛,常在睡梦中被麻醒,影响睡眠,白天活动后麻痛减轻。在县医院拍片诊断为颈椎骨质增生。多方求治,成效甚微。


1983年8月21日来到杨师处要求中药治疗。查患者面色萎黄,身体虚胖,体倦乏力,心悸气短,稍劳则甚,食欲缺乏,舌淡苔白,脉沉细。四诊合参,该患者系气血不足,血行无力,左上肢络脉痹阻之故。处方:黄芪60g,党参15g,白术10g,当归10g,川芎10g,桂枝10g,赤芍10g,白芍10g,羌活10g,威灵仙12g,青风藤10g,海风藤10g,乌梢蛇10g,鸡血藤30g,甘草6g。服药5剂而麻痛皆轻。继以血痹汤原方,服药5剂,麻木消除,食欲旺盛,面色好转。


1992年杨师医院医生王某患腔隙性脑梗死后左半身麻木,活动不利,每日静脉滴注脉通、维脑路通、脉络宁、血塞通等,持续一个多月,疗效甚微。因系本院同行,杨师向其介绍血痹汤一试,他迟疑不决,没有服用,而是加了大活络丹、华佗再造丸联合应用。又过一周,还是不见成效,才勉强一试。没想到才服药3剂,麻木感明显减轻。继服5剂,豁然痊愈。他如获至宝,临床每遇肢麻一证,便欣然以此方治之。皆获效验。


本文选自《老中医四十年悬壶手记一济世良方》杨承岐口述

血痹的偏方

血痹这种疾病在我们正常人当中其实并不常见,但是现实中还是会有一些人因为劳累时出汗被风邪入侵身体所致的血痹,发病时人的关节四肢一般多都疼痛,而且脉象也不稳定。但是由于这种血痹症比较少见,所以常规的医治对于治疗血痹并没有多大的效果。所以很多患者在深受其害的同时,寻求一些治疗血痹的偏方。

偏方一:脾肾阳虚

(1)治法:益气温经,和营通络。

(2)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3)组成: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2g,丹参30g,细辛3g,炙甘草5g,生姜3片。

(4)备选方:右归丸,适用于偏肾阳不足者,见遇寒则四肢冷甚,指趾皮肤颜色苍白或青紫,肢体麻木疼痛,腰膝酸软发凉,畏寒怕冷.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

制附子6g,桂枝6g,淫羊藿10g,菟丝子10g,山茱萸15g,鹿角胶6g,枸杞子15g。

(5)加减:

若肌肤甲错者,加红花10g、地鳖虫10g;皮肤溃疡者,加蒲公英10g;

脾虚泄者加云苓15g、白术15g健脾止泻;

寒邪重者,加干姜3g、小茴香6g以温经散寒;

气机阻滞,加木香6g、陈皮l0g理气。

(6)临证事宜:本证虽以阳气亏虚为主,相当于疾病的早期,阳虚则鼓动无力,易致气机阻滞,血行迟缓,而使脉络闭阻,可诱发或加重病情,故在温经同时可酌加调理气血之剂。

偏方二:阳虚寒凝

(1)治法:温阳散寒,活血通络。

(2)方剂:当归四逆汤加减。

(3)组成:当归15g,白芍15g,桂枝10g,细辛3g,通草5g,吴茱萸5g,甘草5g。

(4)备选方:

①若女性患者手足厥寒,指尖有如白蜡,继则青紫,伴头晕目眩,形寒怕冷,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多见于新陈代谢低下或身体虚弱的女性,可予温经汤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当归9g,吴茱萸9g,白芍6g,川芎6g,人参6g,桂枝6g,丹皮10g,甘草6g。

②阳和汤加减,适用于肢端皮肤苍白,发凉,伴冷痛麻木,而无发热,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者。

(5)加减:

若寒重拘挛疼痛者,加川乌3g、蜈蚣10g以逐寒通络;

手指疼痛者,加片姜黄10g、制乳没各10g以活血止痛;

畏寒甚者,加附片3g、肉桂3g以温经通阳;

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6g、地龙10g。

(6)临证事宜,本型以阳虚为本,寒邪阻络为标,临证时应注意标本兼治,扶正而不忘祛邪,祛邪亦不可伤正;虽以阳虚为本,但不宜纯用辛热之品温阳祛寒,因此类证型多伴阴血之不足,故应以温经散寒为其大要,使阳气温通,去经络中寒邪;

另外要中病即止,不宜过剂。


偏方三.气滞血瘀

(1)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2)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3)组成: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川芎5g,赤芍6g,牛膝9g,柴胡3g,枳壳6g,延胡索3g,郁金6g。

(4)备选方:身痛逐瘀汤,适用于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四肢痹痛,肢末端青紫,局部发凉,疼痛明显者,舌质紫黯,苔薄白,脉弦迟或涩。

(5)加减:

伴有气虚乏力,可加:黄芪15g、党参15g补气通络;

病在下肢,以足趾为患者,加牛膝15g、益母草10g引药下行;

血瘀肢痛较甚者,加乳香l0g、没药10g、血竭6g、丹参10g以加强活血通络之力。

(6)临证事宜:本型多因情绪波动或受寒而使得脉络瘀滞加重,从而使病情加重,在治疗时要注意有无诱因,若有诱因存在,应去除诱因而缓解病情;要注重理气药与祛瘀药适当配伍,气行则血行之故也;临证时酌加引经药,以使药效达于病所,若痛在上肢,多予桔梗、桑枝等引药上行,如痛在下肢,则加川牛膝、益母草等引药下行。上面文章所介绍的三种关于治疗血痹症的偏方,目前还没有得到任何医生的验证,所以大家在使用这些偏方治疗血痹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小心。在使用偏方的同时最好同时接受医生的常规治疗,以保证身体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如果有什么不良反应的话最好就是立马停止使用。

它是由熟地、白芍、川芎、白术、柴胡、五味子、川续断、肉桂等组成,其中熟地、白芍具有滋肾敛阴的作用,白术具有健脾胃的作用,川芎具有理气活血的作用,柴胡可以疏肝,川续断可以益肾助阳,肉桂能够暖宫,五味子能够收敛止血,所以对于妇人的肝肾虚寒、经水后期、量多效果不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