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稿本是红楼梦的底本:高鹗程乙本改文为证,对比之下方见真相

 风吟楼 2022-11-25 发布于广东
文章图片1

今天是《被忽略的红楼梦真本:红学谜案百年无解,稿本给出惊天答案 》的第九讲

“梦稿本”是“程乙本”的底本真相再证:对两个本子勘校比对一下,立马见真章。

本文选择了第二十二回与第八十五回两个章回进行比对。前文讲过,“程乙本”不是对“程甲本”的纠错改修版,而是“程甲本”出刊后才发现了“梦稿本”,于是短短70余日再版“程乙本”,所以说“梦稿本”是“程乙本”的母本。

文章图片2

接下来文本比对举证:

一、“程乙本”中高鹗的加字可以证明“梦稿本”早于“程乙本”

从“梦稿本”过度到“程乙本”后,高鹗在二十二与八十五两个章回共加字143个,其中80%的字是可加可不加。下面举例说明时,从“梦稿本”原文录入,括弧内是“程乙本”后加的字。

第二十二回例:

1、“你连多少大生日都料理过(了)。”

2、“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

3、“我难道(连)这个也不知道?”

4、“我(若)私自添了(东西)你怪我不回明白了你了。”

5、“且说(史)湘云住了两日便要回去。”

6、“我也没处(去)诉冤。”

7、“贾母果真更(又)喜欢。”

8、“自己添了气便说(道)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了。”

9、“宝玉听了这话(赶)忙近前(拉他)说道。”

10、“他(原)是公侯的小姐。”

上述高鹗在“程乙本”加字的意图显而易见,是往大众化靠,是想语句表达得更准确些。但是这些字可加可不加,说明“梦稿本”原句子就语义表达而言已经是很完整的。但这些加字可贵之处,它保留了“程乙本”从“梦稿本”过度来的文本历史痕迹。假如要你试试,从“程乙本”再往回改,能改到“梦稿本”的句子吗?可以肯定地告诉你,绝对不能!这就是“梦稿本”是“程乙本”的底本的铁证。

二、“程乙本”的改字足证“梦稿本”是“程乙本”的底本

“梦稿本”过度到“程乙本”后,上述两个章回中高鹗共改动了35个字,告诉你这些字全部都可以不改。括弧内是被改了的“梦稿本”原文。

第八十五回例:

1、“我不过弄倒了药罐子(潵)泼了一点子药。”

2、“你还只管信口胡唚还叫人家先要了(你)我的命。”

3、“宝玉去给(北静王)王爷拜寿。”

文章图片3

4、“说着呈上谢宴并请午安的(片)贴子。”

5、“回来说了个式样叫他们也(做)作了一块来。”

文章图片4

6、“袭人正要说话只见那一个也慢慢地(蹭)踱过来了。”

7、“只听外(面)边一片声嚷起来。”

8、“唬得战战兢兢一面哭着(便)因问到底是和谁?”

9、“你们只管在外(头)面照料。”

10、“宝玉笑道几个钱什么要紧傻(东西)丫头不许闹了。”

从以上改文我们不难看出,高鹗的这些改动完全可以不改。这种现象也说明了“梦稿本”原文是完整的,高鹗改动的意图无外乎尽力向口语化、大众化靠近,但改文不如原文,甚至有的改错。例如:“我不过弄倒了药罐子(潵)泼了一点子药”句中,原文“潵”比改文“泼”更准确;又如“你还只管信口胡唚还叫人家先要了(你)我的命”句中,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你”字应该是对的,改成“我”是错的;还有“宝玉去给(北静王)王爷拜寿”句子中,高鹗把“北静王”改为“王爷”,多此一举。

然而,这些高鹗的改文现象对研究“梦稿本”的真相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文本历史价值:

第一、说明“梦稿本”原文已经是很完整的,无需修改。

第二、证明了“梦稿本”是“程乙本”的底本这一历史真相。不信试试,从“程乙本”再往回改,能不能改出一个“梦稿本”来,不可思议!

三、“程乙本”改句大多不如原文,但它却是来自于“梦稿本”的铁证

第八十五回例:

梦稿本:“宝玉心里越发狐疑起来。”

程乙本:“宝玉越发心里狐疑起来。”

梦稿本:“宝玉便说道我再到外头问问去。”

程乙本:“宝玉便说道我外头再去问问去。”

梦稿本:“凤姐道二舅舅那边说后日儿日子好送一班戏来贺喜。”

程乙本:“凤姐道说是二舅舅那边说后日日子好送一班戏来贺喜。”

文章图片5

梦稿本:“宝玉进来听见这些话越发乐了。”

程乙本:“宝玉进来听见这些话越发乐得手舞足蹈。”

梦稿本:“薛姨妈正走到厅房后面早听见金桂大哭又见宝钗迎出来满面泪痕。”

程乙本:“薛姨妈正走到厅房后面早听有人大哭却是金桂薛姨妈赶忙走来又见宝钗迎出来满面泪痕。”

第二十二回例:

梦稿本:“你婆婆也不敢强嘴你就和我梆啊梆的。”

程乙本:“你婆婆也不敢强嘴你就和我梆梆的。”

梦稿本:“宝玉听了喜得拍膝摇头称赏不已。”

程乙本:“宝玉听了喜得拍膝摇头画圈称赏不已。”

梦稿本:“湘云道明早就走还在这里做什么看人家的脸子。”

程乙本:“湘云道明早就走还在这里做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

梦稿本:“你们跟我来保管叫他收了这个念头。”

程乙本:“你们跟我来保管叫他收了这痴心邪说。”

梦稿本:“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着嘴儿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歪论你要说你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

程乙本:“湘云道大正月里少信着嘴儿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的人。”

上述例句为我们道出了两大真相:其一,高鹗的笔杆子远不如原作者。高鹗原以为对“梦稿本”句子修改后会更加完美,殊不知越描越黑。

其二,说明“梦稿本”早于“程乙本”。开山人推出的“梦稿本”是“程乙本”的底本的这一论点可以成立。

四、高鹗录错句子,恰恰成为“梦稿本”早于“程乙本”的证据

1、第八十五回例:

梦稿本:“北静王又命两个小太监送出来,才同贾赦等回来了。

(另起一行)贾赦见过贾母便自回去。贾政带着他三人请过了贾母的安。”

程乙本:“北静王又命两个小太监送出来,才同贾赦等回来了。贾赦更各自回院里去

(另起一行)这里贾赦见过贾母便自回去。贾政带着他三人请过了贾母的安。”

文章图片6

句中高鹗多加了一句话且错写了一个字“贾赦各自回院里去。”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来“梦稿本”此处是改文处理,不细看容易认错。高鹗就犯了没细看的错误,结果多加上了一句“贾赦更各自回院里去”,弄得前后语义无法衔接的尴尬句子。高鹗录错句子是“梦稿本”改文凌乱造成,足证“梦稿本”早于“程乙本”。

2、第二十二回例:

梦稿本:高鹗改“山门”正是“梦稿本”早于“程乙本”的证据

“宝钗点了出(山门)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宝玉道只好点这出戏。”

“山门”应该是从“醉打山门”简化而来,也许当时人们一说“山门”就知道是“醉打山门”,也就是“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这出戏。可是“梦稿本”这一小段里出现了两次“山门”,足见并非作者误写,而是作者心里很清楚“山门”就是“醉打山门”,也就是“鲁智深醉闹五台山”,观众不会误会的。按理说这一改应该是改好了,因为我们现代人看“山门”这一简化戏名,不一定就知道它所指就是“醉打山门”。

但是,高鹗对“山门”的修改,恰恰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梦稿本”早于“程乙本”的文本历史证据。不信,你从“程乙本”的“鲁智深醉闹五台山”往回改,能不能改出“梦稿本”的“山门”来?万万不能!此乃铁征矣!

五、梦稿本:高鹗改文不如原文的现象正是“梦稿本”是“程乙本”的母本的文本证据

“梦稿本”第二十二回例:

下面句子从“梦稿本”录入,括弧内是“梦稿本”原文,粗体字是高鹗的改文。

“宝玉没趣只得又来找黛玉谁知才进门便被黛玉推出来了将门关上宝玉又不解何故在窗外只是(低)声叫好妹妹好妹妹黛玉总不理他宝玉闷闷的锤头(不语)自审(紫鹃)袭人却知端底当此时(料)不能劝。”

此句“梦稿本”原文是“紫鹃”,过度到“程乙本”时高鹗改成了“袭人”,结果改错了。

因为宝玉是从湘云处吃了闭门羹,这才感觉没趣,只得又来找黛玉的。此时想劝宝玉而不敢劝的正是紫鹃(黛玉的丫鬟)而不是袭人,因为袭人不在场。

宝玉在黛玉处又吃了闭门羹,“竟回来躺在床上,只是(闷闷)瞪瞪的。”此时袭人才出场:“袭人(虽)深知原委,不敢就说,只得以别事来解(说)......”

“紫鹃”错改为“袭人”的这种情况只能说明高鹗对故事情节、前后文关系没搞清楚所造成的。但这个句子中的几处改文都不如原文:“低声”改为“吞声”,“锤头不语”改成“锤头自审”,“料不能劝”改为“断不能劝”。还有后面句子中的“闷闷的”改“瞪瞪的”,“解说”改成“解释”等等。

这几处高鹗的改文感觉很糟糕,有的无需改而改,有的改文不如原文,甚至有的改文令人无法接受。然而,就这种文本现象,为我们提供了“梦稿本”是“程乙本”的母本的文本证据。

六、错误继承是“梦稿本”早于“程乙本”的铁证

梦稿本第八十五回例:

贾政道这吴大人本来也相好是我辈中倒还是有骨气的人。”此句子在“梦稿本”里是个修改句,原句子是这样的“贾政道这吴大人本来也相好是我辈中人”,然后句中加上了“倒还是有骨气的”七个字,但本应加在“人”字之前的加字符号错划了位置,划到了“人”字之后。结果句子变成了病句:“贾政道这吴大人本来也相好是我辈中人倒还是有骨气的。”而“程乙本”恰恰就错误继承了。这种错误继承成了“梦稿本”早于“程乙本”的铁证。

文章图片7

七、原样继承也是“梦稿本”早于“程乙本”的铁证

“梦稿本”八十五回中保留了五处“多”字用法,“程乙本”全部原样继承了。

1、“不多时里面出来了个小太监问了好。”

2、“此时袭人麝月摸不着头脑。”

文章图片8

3、“叔叔不信只管瞧去人来了在咱们大门口呢。”

文章图片9

4、“下面两桌众人让黛玉坐。”

文章图片10

5、“贾母想了一想也笑道可见我如今老了什么事糊涂了。”

文章图片11

这些“多”字用法,是“梦稿本”里保留下来的,《石头记》作者习惯用字的文本历史痕迹。此痕迹在过度到“程乙本”时,几乎全部改成“都”字了,唯有第八十五回例外,不但没改而且原貌原样继承了,没改的原因应该是漏改。恰恰是这一个章回的漏改,成为了“梦稿本”是“程乙本”的底本的铁证。

下面两个例句更是为上述铁证的再证:

同样在八十五回有一句:“奴才还听见说现今工部出了一个郎中缺部里()吵嚷是老爷拟正呢。”此句中的这个“多”字在“梦稿本”里改成了“都”字,“多”改“都”的修改痕迹明显,但字迹有点模糊,所以高鹗在不好拿捏的情况下直接未用,故“程乙本”里既无“多”也无“都”字。

文章图片12

还有一个特殊的例句,同样也在八十五回:“说的大家都一笑黛玉满脸绯红。”此句中的“都”字是“梦稿本”誊清时就已经改成了“都”字,“程乙本”依然是原样继承了。

文章图片13

从上述举例我们不难看出,这种对底本特殊痕迹的原貌继承,实际上就是对底本的复制性继承,此种复制性痕迹只是在第八十五回这一个章回中存在,这种现象更能说明“梦稿本”是“程乙本”的底本的这一历史真相。

后记:此一讲从“梦稿本”过度到“程乙本”时的加字、改字、改句、原貌继承、错误继承等诸多方面再次证实了“梦稿本”早于“程乙本”的历史真相。其实,“梦稿本”何止是早于“程乙本”?比“庚辰本”“甲戌本”还要早!请留意第十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