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宝成长记|6岁8个月(忽而线上,忽而线下)

 小哈的漫生活 2022-11-25 发布于上海

       疫情进入第三年,越来越忙,元宝的成长记也足足拖了数月之久,隔离与分裂撕扯了一切的理所当然,眼见着我们的世界往扭曲的方向发展,荒诞得超出我们有限的科学储备和人生体验,自由和远方变得分外遥远,感慨着“明天会更好”从信仰慢慢变成了无可奈何的无力讽刺。

       世事变幻,鬼神莫测,人们躲在屏幕之后却又无所遁形,惴惴不安地想象着潜伏在幕后高高在上的隐形巨兽,会不会什么时候给你猝不及防的当头一击,而大自然对这一切不以为然,从三月的春和景明到盛夏的碧波万顷再到如今层林浸染,万物自顾生长,浮翠流丹,四季的颜色如华章般跳跃欢欣鼓舞,对所谓的静默似嘲笑嗤之以鼻。 

       面对完全无法预知的明天,所有的计划可能都只是徒劳,当然要庆幸地是在举步维艰的当下,我们没有停下工作与生活,还可以在元宝面前尽量表现得像个胸有成竹的大人,过好每一个当下,一如既往说着明天会更好,一切都会过去,元宝想坐的长途飞机,想去看得火箭发射,想要去往的蔚蓝大海,未来的未来,都会如约而至……

       不由想起契诃夫在沙俄统治最黑暗的时期写下的那部传世之作——《装在套子里的人》,主人公叫做别里科夫,总是用“套子”把自己紧紧裹起来,当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别里科夫还固守着旧有观念,试图阻挡所有人的进步,只有呆在套子里,别里科夫才能活下去,一旦有人敲开这个保护壳,他的世界便瞬间崩塌。

       万万没想到,别里科夫死去100多年,“套中人”依然活着,他们循规蹈矩,他们自我封闭,他们守着“经验”不放裹足不前,某种程度上甚至社会的规训就是如此,做个套中人吧,把自己包起来,外面都是洪水猛兽。 

       显然,成为套中人不是我的价值观,疫情已三年,努力适应,雷打不动的核酸、核酸、核酸,人生像被一根根小小的棉签捆绑再捆绑……

        难得的国庆假期,不想给自己桎梏加码,说走就走,带着元宝自驾一路向南。临时叫上了同事一家,元宝也有了旅途的小伙伴娜英,同事也因此近距离感受了我们旅途的随意,今天不知明天,甚至白天不知晚上住哪,就像是一场放逐流浪。

       国庆假期江浙沪的高速,倒也没有堵到怀疑人生,路上的车都像是同道中人,第一次不因堵车焦虑,反倒陡升出几分惺惺相惜之感,本就习惯了长途自驾的元宝,这次多了娜英一起,更是兴奋不已,直接把车内当成了游乐场,不厌其烦玩着一些只有两个小朋友Get到笑点的游戏,越玩越上头,嗨到停不下来。

        临时决定去的松阳,热门古村的精品民宿早就一房难求,能订到的都是一期一会的缘分。我们被10小时后抬头瞥见的漫天繁星治愈,元宝和娜英则一头扎进民宿庭院的沙石堆里,乐此不疲玩着他们的运石子游戏,至少在玩游戏中,他们已经掌握了那个被当下推崇的育儿教主蒙台梭利博士所说的道理:完美的秘诀在于重复练习。

       尽管也有古村溪水边的奶茶冰咖,边城小镇里就着夜色的海鲜烧烤等休闲项目,我想同事小朴一家已经彻底领悟到了,跟着我们,是一场文化与风景的苦旅,在三十多度的天气里造访古村,在热的没有空调的工作坊里捏着泥巴做碗,下午四点在海边的礁石上等日落,日落之后意犹未尽凌晨四点半起床继续等日出……神奇的是,这一切元宝甘之如饴,什么叫苦叫累不存在的,同事小朴不得不服,感叹元宝果然是从小长在路上的孩子。

       才知道这是同事小朴一家看得第一次日出,她由衷赞叹海边的日出真美,却也毅然决然在看完日出后的下午决定乘高铁返程,坦言要回去睡上三天三夜,才能恢复这一路铁人三项般的旅途拉练。

       告别同事后,我们的南下之旅仍在继续,这是疫情之后我们的第三次福建自驾,原本想要不要一路向北,最终还是被北方更为保守的疫情政策劝退,不得不说福建真是个适合旅游的好地方,这里有可口的美食,宜人的气候,优美的风光,漫长的海岸,最最重要的是人性化的政策,让人在旅途中深感如沐春风。

       南泥湾的渔网甲骨文,峭壁边像被时光遗忘的小渔村,金色稻田边的隋代古塔……旅途中的一切自带美好滤镜,滋养了元宝的成长给他更多的童年色彩更滋养了我的中年生活本身。

        再一次来到台州的国清寺,想着它已经走过了一千年多年的风风雨雨,就已经被彻底打动,眼前的国清寺,已经超越了建筑层面的意义,而像某种信仰的力量,或是历史的化身。它是一座真正被文化浸润的千年古刹,从孟浩然、李白到郭沫若、赵朴初等文人雅士均在此留下墨宝,有大量的摩崖、碑刻、佛像和法器等珍贵文物,隋代种植的梅花仍郁郁葱葱,宛如置身一千多年前的时空现场,本担心这些略显沉闷的人文景点,元宝会不会觉得无聊,没想到他比我还要投入沉浸,在观音殿和罗汉堂徜徉许久,看着那些神情各异的罗汉津津有味喊着让我去拍,跟在僧人后面听佛堂的诵经,也学着拜佛的人跪在蒲团上闭着眼睛许愿,上上下下对每一个角落都好奇的样子还以为是在逛一所宗教的游乐园。

       隐于山林之间的国清寺,让我想起了缅甸想到了仰光的大金塔,如果我们对当下的世界感到困惑,这些亘古如斯的庙堂寺宇,足以舒缓与告慰对世俗生活的精神焦虑,你会感到自己仿佛触碰到了某种永恒,然后明白国清寺的真正可贵之处,任岁月变迁仍坚守初心如灵魂般坚韧不朽。

       我不知道元宝是不是明白这点,但不重要,这些看过经历的美好物事会像基因一样刻在心灵深处,也许未来的某一天,等他再邂逅某些特定的情景,这些沉睡已久的意向与记忆会在脑海中翩然苏醒。 

       回到上海后没多久,线上教学的通知宛如一个晴天霹雳,顿时在家中炸开,和陶迅速研判,我妈是指定教不会了,集中精力培训元宝,让他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网络技巧,几天后学校通知复课,才开心没两天深夜因为有密接,作为密接的密接,通知全员红码,线上教学一周,这就像是一个开端,诚如电视剧里演的,一周又一周,陷入无限循环……

        作为密接的密接的密接之家长,我们宅家和元宝呆了一周,全面见识了什么是线上教学,原来线上的体育课也是要上的,趴在椅子上将身体悬空,摆动双手和双脚,学习游泳,练习的最多的是跳绳,不得不说元宝是个四肢发达的体育健儿,刚练习跳绳的时候只会一下一下蹦跶几个,没几天就能跳几十个,过了一周陶轻描淡写和我说,元宝现在一下子能跳一百多了,还好,在这期间我镇定住了,没和元宝应承什么跳到多少就许诺买玩具的把戏……

       两周线上,刚熟练掌握了腾讯会议,学校下达通知,要从腾讯会议转到Class in,那一刻,第一次在心里觉得还是我小时候简单幸福,忽而线上忽而线下,忽而提前放学说要封控,忽而延迟下课说要等全员核酸阴性才能离开,没有计划,老师也是临时被通知猝不及防,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心累,新冠一代的中国小学生,也是承受太多……

       老师、学生、家长,是不是所有的人心中都隐隐存有疑惑,为什么,为什么正常的教学上课,在和平年代竟然会成了一件不可捉摸的难事,难于上青天,上个学如履薄冰步步惊心,宛如身处十面埋伏于夹缝中险象求生,是什么造成的?是那头凶险的病毒巨兽么?还是什么不言可说的禁忌之事?如此线上教学这些祖国的花朵真能担得起伟大复兴的大任?难不成其实被定性的是躺平就好,要学会享受头脑简单的大智若愚?

        佛说:不可云,不可云,戛然而止。

        又想起了契诃夫的套中人,作者在最后提出的终极疑问:事实上,别里科夫已被埋葬了,可这样的套中人又有多少留下来,将来还会出现多少啊!

民宿的大树与小溪

在路上~

河中捉鱼

小城烧烤

古村戏台

小小古村

快断流的瀑布

最美夕阳

花竹日出

海边小镇

海边挖沙

无人的渔村

千年古刹

宅家时光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