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关,就是“通天窍”!没有“通天窍”,且问你怎么能够“上得天”?

 扬帆踏浪a 2022-11-25 发布于四川

图片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中云:“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张三丰在《玄谭全集》中说:“一身内外之造化,名通天窍,炼丹炉,躲生死路,生身处,父母未生前,五行不到处。一点真阳,明明在四大形山秘密处,此个消息,玄之又玄。此个灵明宝珠在人身,与外天地日月同体,是一身之祖。”

“曰玄关,通天窍,正是内外五行真炉鼎。凡开关发火,踏罡步斗,执剑掌印,了鬼神窥不破之机,全在此也要知法度可也。”

世之学者,不得正传,无处下手,执己又不是,离已也不是。谁知一点元阳,明明洒洒,在己身玄中高处,隐藏于不内不外之密处,内外一气牵连,千古不传之秘。然人身现成放著两个真消息,与外天地日月同体,不差毫发,是天地乃万物之最大者,人为万物中之最灵者。天地不过是个大人,人不过是个小天地,所以人造化同天地也。认能省悟人人有个通天窍?人人有一味长生不死药?人人有个炼丹炉?人人有个上天梯?”

先师云:“这个天门,实际上就是玄牝之门,也就是玄关窍,在于四会阴阳之中,起着大天地之先天气,和小天地(人身)后天气互相调节的作用,有乾坤阖辟之机,天人相荡之象,故称天门。”

人身呼吸与天地阴阳两种气机的交换点处。所以张三丰还说:“是一身内外之造化,名通天窍、炼丹炉、躲生死路、生身处、父母未生前、五行不到处。”

又说:“谁能省悟人人有个通天窍,人人有一味长生不死药,人人有个炼丹炉,人人有个上天梯,人人有个人不识。”(《玄谭全集》)

玄牝者,阴阳也。阴阳出入于此,故称“玄牝之门”或“阴阳窍”。

天地之气和人身呼吸之气在此聚会,故称“四会田”。

天地人三才由此关联在一起,所以又称“三才窍”。

此气一通则人生,此气一断则人死,所以又叫“生门死户”等等。

通天窍,可以称他为机器的闸刀开关。闸刀一开,接通电源,机器就开始运作,空气进入人身,人身就能举动言笑。否则,机器如一块臭铜烂铁,不能动弹,人身如一具死尸,立即死亡。

黄帝说:从古老到现在,通天的地方,是人身活命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阴阳二气。他刚巧坐落在天和地(即乾坤二卦)的中间,这里正是四方上下六方相合的中间,以这中间之气为中点,外通天下九洲,内通人身九窍;内通人身五脏,外通十二节气;人身的一切,都是与天相通的。

要明白“中”之外面,是宇宙的大天地;“中”之里面,是人身的小天地,合起来就是“两重天地”;

“中”之外是天地升降阴阳,“中”之内是人身呼吸阴阳,合起来就是“四个阴阳”。

天地阴阳为一个消息,人身呼吸也是一个消息,合起来就是“两重消息”。所以吕祖说:“两重天地谁能配,四个阴阳我会排。”(《指玄篇》)

李道纯说:“踏破两重消息子,超凡入圣则如闲。”(《中和集》)

李道纯又说:“乾坤阖辟无休歇,离坎升沉有合离。我为孚菴明指出,念头复处立丹基。”(《中和集》)便是说明,呼吸出入、阴阳升降的情况。

“乾坤阖辟无休歇”者,天地阴阳二气一开一合永远不停止也。

“离坎升沉有合离”者,人身呼吸二气不停的浮沉升降有合有离也。从而形成一个“中”以外的“乾坤交”,“中”以内的“坎离交”的局面。这样四个阴阳的气便结合在一起,谓之“四者混沌,径入虚无”也。这样也就同崔希范说的“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入药镜》),就像吃醉一样,进入混沌的状态了。所以要解透丹诀要义,必须先把此图参透,才不会被旁门左道所惑,便有个功夫的入手途径了。

都是从“通天窍”三字延伸扩展开的。所以我们必须醒悟“通天窍”的重要。古人说:人的性命在乎呼吸之间。

“通天窍”是每个人的呼吸通道,呼吸又是内外一气牵连,人身生命延续的象征,呼吸也是阴阳二气的消息。所以黄帝说:“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易系》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孔子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一息不来,便不能活命,呼吸不来,脉博便停止跳动,刹那之间便和社会脱离关系)所以又说“可离非道也”。即:呼吸是阴阳,阴阳是道,说明修道就是修呼吸。呼吸就是气,炼气功,便是做呼吸功。这便是直接联系实际的解释。阴阳合一即虚无,虚无即先天一气,即长生不死药。

天窍上坤下乾,故称“乾鼎坤炉”,是阴阳呼吸四气往来交换之地,故又称“阴阳鼎”或“阴阳炉”。《悟真篇》说:“先把乾坤为鼎器(天地阴阳之气也),次将乌兔药(呼吸之气也)来烹。既驱二物(即乌兔药物)归黄道(即虚无通天窍之乾坤鼎器,岂不是现成的炼丹炉),争得金丹不解生。”通天之窍,岂不就是上天之梯,升天之路吗?主人公人人具在,却又人人不认识,你说可悲不可悲呢?

通天窍,外通天地阴阳,四方上下,九洲十二节气。内通周身上下,上通天谷泥丸,下通尾闾涌泉,九窍五脏任督及八脉,是天地人生之根与生药之源。

初下手心息相依,便是从外玄关听息开始的,也可以听息、观息同时进行并以念息结合之。庄子的“听息法”,观音的“从闻思修”,都一脉相承,从耳根悟入。一般的说,只要心息相依,上面元气便不会外泄,下面元精也不会下漏。佛典云:“若要泥牛(即元精之喻)过大海,灵山塔下始知踪。”明白点穿,只要在灵山塔下做功,元精自能从大海逆回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