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A说成博 | 弘博网:锦官城内话瓷器

 灯下悦读 2022-11-25 发布于广东

为期3个月的“空明流光——宋瓷·五大名窑特展”即将落下帷幕,在这场以瓷为主题、以宋代生活美学为内涵的展览中,却折射出了我们所在的这个城市的文化剪影,透析出诗意成都的别样美感。请跟随本文,再一次回到展览中,感受宋瓷与城市中的我们。

——编者按

瓷,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创造,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与漫长历史同起伏,展现着其所属时代商业、工业、文化发展的状况,蕴含其中的艺术和美学精华通过世代的提炼、模仿、书写,浓缩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更成为当代中国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而宋瓷则为瓷器发展的一座高峰,“大俗大雅”的审美意趣和高度发展的城市文明,催生出令后世无限神往的“五大名窑”。成都博物馆正在展出的《空明流光——宋瓷·五大名窑特展》,以中华瓷器的巅峰——宋瓷为主体,汇集350余件极具代表性的宋代瓷器精品,40余件一级文物和大量新近出土的重要考古发现,是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于西南地区的首次集结,也是成都博物馆“辉煌成都”临展系列的重要作品。展览由唐代“南青北白”讲起,重点突出宋代名窑名瓷,并以其对后世深远的影响作结。其彰显的生活风尚刚好契合了当今社会流行文化对风雅宋朝之推崇,于今天的我们更有别样的意义。

展览现场

宋瓷和“五大名窑”的展现

“五大名窑”的概念,并非形成于宋代,而是后世文人雅士鉴赏、提炼的结果。清代许之衡所著《饮流斋说瓷》有言,“宋最有名之窑有五,所谓柴、汝、官、哥、定是也。更有均窑,亦甚可贵。”由于柴窑“身世”成谜,后世便将“汝、官、哥、钧、定”冠之以宋代五大名窑之称。实际上,宋代名窑名瓷百花齐放,耀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磁州窑、建窑、吉州窑等,各具特色,蓬勃发展。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分为四个部分,从唐代“南青北白”瓷器格局讲起,到宋瓷美学巅峰成就,再到宋瓷审美的后世影响,始终将瓷器的发展置于时代的经济文化背景中,讲述五大名窑的来龙去脉。为了展现宋瓷全貌,展览主体部分第一、二单元对五大名窑和其它名窑瓷器均着墨颇多,但却各有侧重。

序章“南青北白:中国古典瓷业的初成”,用来自浙江的秘色瓷八棱瓶和西安的白釉带盖注壶两件精品瓷器,为观众展现宋代名窑迭出的前奏。这一时期,“南青北白”的整体格局下,不同地域和窑场开始形成各自的特色产品,出现了品类的分野和制作精良、美名远播的精品名品。

序厅

伴随着唐人生动优美的赞颂诗句,展览正式进入第一单元“五色陶烟染繁华:宋代名窑与城市生活”。展览并未直接摆出五大名窑,而是首先为观众描绘出宋代城市生活变化、商品经济繁荣的背景下,宋代名窑名瓷层出不穷、百花齐放的画面。耀州窑工艺精湛,提梁倒流壶匠心独具,刻花剔花刀法犀利流畅、极具立体效果,是宋代北方青瓷的突出代表。黑白对比鲜明的磁州窑生动活泼、风格独特,以书画技法创作的釉下黑彩、褐彩的诗词、人物、动物、故事画装饰题材,展现着宋代及以后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

耀州窑青釉镂孔复层式熏炉 北宋 耀州窑博物馆

磁州窑白地黑花狮纹枕 金 故宫博物院

进入南方地区,景德镇窑在宋代开始崭露头角,润泽如玉的青白瓷获得了“假玉”之美称,畅销全国各地,四川地区亦崇尚青白。龙泉窑,继承了唐代“南青”的传统,釉料配方和生产工序的改进,使其创烧出备受后世推崇的粉青、梅子青,釉面如青玉般柔和,不仅畅销海内外,还进入了宫廷视野,名列贡瓷。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划缠枝花卉纹梅瓶 南宋 遂宁市博物馆

龙泉窑梅子青釉簋式炉 南宋 遂宁市博物馆

青、白之外,福建的建窑和江西的吉州窑更是将釉色变幻的技术掌握得炉火纯青,黑釉茶盏不仅成为宋人斗茶必备用器,其兔毫斑、鹧鸪斑、油滴等釉色,木叶纹、剪纸贴花的装饰工艺,更融入宋代茶文化的艺术鉴赏体系中,反映了宋人的审美意趣。遍地开花的名窑名瓷满足民众日常所需,更服务于宋人日常生活中的闲情雅趣。

建窑黑釉兔毫盏 宋

吉州窑黑釉油滴纹盏 宋

吉州窑玳瑁开光彩绘秋葵折沿盆 宋

进入第二单元“云在青天水在瓶:五大名窑的美学成就”,展览从民众生活中的宋瓷,进入代表宋瓷最高美学成就、进入宫廷视野的“五大名窑”。宋代士人好古、稽古,收藏之风兴起并对后世影响深远。及至明代中期,宋代名瓷也成为文人收藏的重要对象,经过各家品鉴、评述、推崇,“宋代五大名窑”的概念形成,并最终固定为定、汝、官、哥、钧。

继承唐代邢窑“北白”的定窑,在宋代达到顶峰,以白瓷著称并有“颜色天下白”之号。釉色以外,定瓷的装饰技法也十分丰富,尤其刻花、划花刀法简洁流畅,印花工艺的应用使装饰定瓷更为大规模生产,并广泛流传。定瓷自北宋初年便开始为宫廷生产日用瓷器,是贡御时间最长的窑址,其底部的不少款识都与宫廷生活相关。

定窑白釉刻划萱草纹玉壶春瓶 宋代 天津博物馆

定窑印花云龙纹盘 北宋-金 上海博物馆

天青色釉面上,鱼鳞和冰裂般的开片,汝窑因其釉质莹润、清雅精细而倍受崇尚自然风雅的北宋皇室赏识,有“汝窑为魁”美名。由于汝窑烧造宫廷用瓷的时间短暂,自南宋起便已非常稀有,如今更是以珍稀著称。

汝窑天青釉洗 北宋 故宫博物院

汝窑天青釉刻花莲瓣纹碗 北宋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从北宋到南宋,官府自办窑场,产品多供宫廷和官府使用,是为官窑。官窑以烧造礼祭器和陈设器为主,用于明堂、郊坛祭天等国家礼仪。官窑产青瓷造型古典文雅,釉面温润如玉,亦有疏密不一的开片。

官窑青釉四足方花盆 宋 故宫博物院

同样以釉面润泽、满布开片为特征的哥窑,由于缺少明确的考古资料,材料多来自清宫旧藏和各家收藏,更富有神秘色彩。哥窑器物的开片通常遍布器身,由黑色的粗“铁丝”状和土黄色细“金丝”状的片纹交织而成,称为“金丝铁线”。

哥窑青釉双戟耳炉 南宋 故宫博物院

五大名窑中釉色变幻最为丰富的钧窑,因其雅致的天青色釉和灿烂多样的窑变釉而备受追捧。天蓝、紫红交融,绚丽多彩;玫瑰紫、海棠红、葡萄紫、丁香紫等十余种窑变釉,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体验,使其在崇尚清雅的宋代青瓷和白瓷中脱颖而出。

钧窑天蓝釉红斑梅瓶 北宋 河北博物院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洗(底部“重华宫静憩轩用”) 北宋 故宫博物院

钧窑瓷器展示(从左至右):钧窑玫瑰紫釉葵式三足洗 宋 天津博物馆;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洗 北宋 故宫博物院;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花盆(底部刻“养心殿”“明窗用”,数字“九”) 北宋 故宫博物院;钧窑天蓝釉海棠式花盆托 (底部刻“养心殿”“明窗用”) 故宫博物院

宋瓷中的城市生活

宋瓷是我国古代制瓷业的高峰,尤其在美学上达到了巅峰。但宋瓷精品众多,各地窑口系统庞杂,到底如何展现宋瓷的美?如何让观众更加深刻的体会这种美?成都博物馆副馆长、本次展览总策展人黄晓枫说:“所谓美学巅峰,离不开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只有把这些都讲出来了,观众才不会走马观花,只是观赏瓷器的造型,才能深刻理解其美学内涵。”

宋代制瓷业空前发展、名窑辈出,与城市社会生活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展览选择从“城市生活场景”这样的角度,提炼了包括汴京、临安、成都等宋代城市共有的场景特征,将各个窑口的瓷器重新组合,形成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展示。

第一单元第二组“都市生活美学”场景展示

展览选择了饮食、鉴赏、书斋、饮茶、焚香等五个具体场景,结合书画作品和场景复原,表达文化内涵,同时在适当位置融入成都本土的特色文物。比如在“书斋雅赏”部分,展览复原了宋人书房,除文房四宝之外,瓷质的砚滴、水盂、省油灯等物件也常常出现在文人的书桌之上。展览将成都邛窑浅绿釉省油灯和景德镇青白瓷砚滴、水盂放在一起,并配合馆藏的二玄社制范宽《溪山行旅图》和苏轼《寒食帖》的复制品,再现宋人在书斋写字、赏画的文化生活,以及胸怀社稷并神游于山水之间的情怀志趣。

“都市生活美学·书斋雅赏”场景展示

展览对于五大名窑的叙述围绕与皇家关系展开,但同时也将其放在城市格局的背景下考察。如对宋代官窑的讲述就离不开其与汴京、临安城市布局的关系。北宋政和、宣和年间,官窑窑场在汴京附近设立。宋室南迁之后,继续在临安重新设立窑场。据文献记载,南宋官窑共有两处,分别位于修内司营及郊坛附近。修内司营位于皇宫禁苑之内,因此又称为“内窑”,派专人掌管窑务;郊坛是南宋皇帝每年春天祭祀的场所,则位于临安皇城宫苑的南郊,且紧邻管理窑务的八作司(瓦作、砖作和青瓷作等)。

南宋临安皇城宫苑图及南宋官窑的位置(图片来源:叶喆民著《中国陶瓷史》)

宋代美学

与今天的我们

展览以“瓷”为媒,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充满城市生活美学的宋代,然而今天的我们,又能从这样的宋代得到些什么呢?策展人黄晓枫谈到本次展览与观众的关系时,是这样说的:“我们这次展览在信息传播方面有三个层级:一是针对那些不太了解瓷器或宋代文化的普通观众,来参观展览可以直接欣赏到宋代瓷器优美的外形,留下些许印象,就达到目的了;二是信息探索性观众,展览通过挖掘瓷器背后的城市生活向观众展现宋瓷及宋代文化的关系;第三层则是针对专业学者和研究人员,我们将最新考古发现和文化研究成果囊括进来,并通过各大博物馆的传世典藏将中青年学者的目光吸引过来。”

的确,现今的博物馆展览已不仅是古代文化的展示,更应服务当代的公众,也是当代文化的反映。展览可将宋瓷放于其历史背景中考察,而展览本身也可被置于当下文化与社会语境中加以探讨。近几年来,在包括影视剧、时尚界、畅销书、新媒体在内的各个大众文化领域的共同推动下,风雅宋代得到了大众的推崇。宋代的城市商业发展,人民富足,其文化的高度发达、简洁雅致的审美倾向、诗酒茶花的闲情逸致,让奔波于城市高楼大厦之间的我们,看到了长期以来缺失的生活情趣。

“都市生活美学”场景展示

本次展览中对于宋瓷雅致及其使用场景的复原展示,以及对城市生活美学的强调,恰好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细致的宋代生活想象范本。观众行走其中,用身心体会宋人的慢生活,似乎也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了一些。这也许就是展览的意义所在——提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当代观众的精神,找寻当下生活的答案。

本文作者:史易思

空明流光——宋瓷·五大名窑特展

展览地点: 成都博物馆一层临展厅

展览时间: 2022年8月6日至2022年10月28日

立足 成都 博览天下

成都博物馆

更多内容

请关注成都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