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知旧书店:21年,守护合肥“一脉书香”

 星河岁月 2022-11-25 发布于江苏



增知旧书店



“七一”,朱成龙通过线上平台推荐了几本书,或是回顾战争历史、或是讲述百年沧桑巨变,与时空对话。在线推书,是朱成龙每日的例行工作,这是习惯、是坚守、是责任,也是一种“自救”。
朱成龙是朱传国的儿子,继承了增知旧书店——对于爱读书的合肥人来说,这是个无异于“文化地标”的存在。21年来,两代人接力传承,坚持“一座城市不能没有一家旧书店”的增知,始终用心守护着合肥城里的一脉书香。

图片

01




     一方静室     



图片

增知旧书店的故事源于上世纪90年代。
读书之人、爱书之人朱传国下岗后,萌生了“与旧书为伍”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练摊”,终于找到了六安路上的这个小店铺,开起了旧书店取名“增知”——无它,增长知识,书肆之意义所在。很多年后,缠绵病榻的朱传国无比庆幸当初的选择,“一座城市不能没有书店,我今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开了增知旧书店。”

图片

因为太过热爱,朱传国将全部心血都投到了旧书店里,平日除了看店就是想方设法地收书。走街串户收购,废品站里寻宝,旧货市集淘书……开业没多久,不到20平方米的小小书店里,塞满了各类旧书近两万册。不仅合肥人知道增知是个“宝店”,很多周边地区的人,三县的、芜湖的、南京的,也常来这里“寻宝”。
“要让每一个爱书人,来到书店都能淘到心仪的书。”这是当年朱传国的坚持,也是朱成龙坚守至今的初心。

02




     文化摆渡     



旧书的旧,只是一种表象;旧书的老,才是一种资历。
就像有人喜欢闻汽油味,有人喜欢闻酒精味,也有人偏爱旧书的尘霉味,散发着时光的气息。翻开一本泛黄的旧书,仿若开启一场奇妙的探险之旅,那些浸润着时光的印戳、批注甚至是签名就像是历史使节,讲述着光阴的故事、牵引着心灵的碰撞。

图片

最初的几年,增知旧书店是真的红火,不少爱淘旧书的人慕名前来“打卡”,常常将店铺挤得无处下脚。有人徘徊于书架间,翻找着一本又一本旧书;有人埋首于店铺一隅的报刊堆,收获一次又一次的心动;有人迫不及待地阅读着,沉迷于古籍里……“姿势”不同,但期待的心情却相差无几。

图片

图片
图片
增知的“口味”很大,除了古今旧书,旧报刊、老物件甚至是古玩,遍布书店的角角落落。增知的“店规”很严苛,基于对古籍经典、历史文化的敬畏,从朱传国开始始终坚持规范经营,筛选时必须看品相、看出处、看版本,从不收购一本盗版、低俗书刊。增知旧书店还常有别处难觅的孤本、珍本,不少作家、学者常来此找寻可用的资料。

图片

一本本旧书,从一个人手中传递到另一个人,从一个书架走向另一个书架,朱传国成为大家口中的“文化摆渡人”,而这也是朱成龙坚守的意义。

03




     接棒坚守     



很多人都以为,增知旧书店的故事会终于2016年。
是年底,罹患直肠癌的朱传国,与病魔抗战3年多后,不幸辞世。彼时,因为电商的冲击,实体书店日渐式微,增知旧书店也变得愈发清冷,最差的一年收入才两万元,还不足以支付房租。这样的行业景况,对于因病掏空家底的朱家来说更为艰难,但朱成龙和母亲陈桂霞还是继续经营着增知旧书店。“为了老朱,也为了读者。”陈桂霞说。

图片

朱传国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每周都会给儿子“上课”,将自己多年的经验悉数传授给他。“教我如何去淘书,了解什么是创刊号、网格本等,最关键的是每一天都叮嘱要我读书。当我在书店里值班的时候,父亲总会打电话来了解店里的情况,虽然他没有直接说过让我继承书店,但我能感受到这其中的留恋和不舍。”朱成龙将书店当做与父亲的联结,下定决心不仅要做下去,还要做好。
好在过去的数十年,陈桂霞一直陪同丈夫经营书店,收书、卖书的业务一点都难不倒她。只要有人联络收书,她都会和儿子一起上门去收,“增知旧书店收书的价格一直比较高,而且全部都是按本论价。老朱走后,我们也一直按照他定下的规矩,继续按本论价,文史哲类书籍、民国旧书全部都收。”辛苦且艰难,但是朱成龙不后悔,“现在,'船桨’交到了我手上,我不想做一个唯利是图的生意人,要像父亲一样做个文化摆渡人,增知将继续以书为媒、以阅读会友。”

图片

这几年,实体书店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增知书店也没有“反转逆袭”。有几次,店里来了好久不见的老客,陈桂霞和对方聊了聊才知道,娱乐化的碎片生活真的改变了太多人,很多“老书虫”或是放弃了纸质阅读,或是索性不再阅读转向短视频,这个答案让苦心坚守的母子俩不免有些伤感。

图片

如今,陈桂霞母子也尝试着开拓线上渠道,每天精选几本好书,写上几段推荐好词,发布至“朋友圈”“书友群”及其它社交平台,既是营销也是和关心书店的朋友们互动。只是,他们不再焦灼,对营收的要求仅是“维持就好”,他们要将增知旧书店当做情感的维系、情怀寄托地,让它长长久久真正成为合肥的文化地标。
图片

增知旧书店

图片
行走在庐阳的阅读空间
品味庐阳书香之时
我总想到增知旧书店
想到那位令人尊敬被称为文化“摆渡人”的
书店老板朱传国

斯人已逝
他的妻儿接过了增知旧书店的旗子
他们接下的是一家书店
其实是对朱传国文化追求与梦想的延续

正如朱传国生前的最后感悟所说:
“生命不能永生,但文化可以。”

图片

图片

【END】

策划 张慧 陈健中

审核 张慧 陈健中 贺欢

文字 王靓 摄影 高博 编辑 汪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