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亲身感受,从小学到高中毕业,感觉从来没有认真学过语文,但是从来没有考过第二名,始终是年级第一名,只可惜大学读了理工科。 要我总结,学语文就在于日积月累,日积月累的关键是兴趣,而兴趣需要从小培养。 这里要先说说我的成长和家庭背景。我的爷爷小时候读过私塾,后来又做私塾先生,再后来出去读书学的工科。所以,无论建国前还是建国后直至改革开放后,爷爷在我们那里都是远近闻名的名人。我父亲受文革影响,从小只读书到小学毕业,就没再有机会继续读书,一直是我爷爷在家里自己教父亲读书。所以家里书籍特别多,特别是经典古籍都是整箱整箱的装。 我小时候,那时候电视很少,电视台的节目更少,所以晚上都是父亲或者爷爷读书给我听,每天晚上听大概两个小时的时间。后来慢慢的不满足于两个小时的听书,当自己认识字开始,就偷偷的自己把书拿出来看了,小学还没毕业,居然把家里的书全部看完了(这里还有好多是繁体字),再然后就存钱省钱买书看,现代的、古典的…全看。不过说实在的,我不喜欢看武侠小说,宁愿看《读者》、《知音》、《辽宁青年》、《故事会》这类的杂志,也不看武侠小说。 从小学到高中,没花多少精力在课本上,仅限上课听讲,回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是课文中的名篇肯定都要背下来,也喜欢去背这些名篇。比如《出师表》、《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师说》、《三味书屋》、《海燕》、《荷塘月色》……等等,包括到现在为止,二十多年过去了,好多名篇依然能背的滚瓜烂熟。没有原因,就是喜欢。 另外,喜欢写作文,我所谓的作文不是老师布置的每周一次作文课上写的那一篇。而是自己平时所见所闻所感,随手就写了下来,不去刻意的选择题材,不论叙述文还是议论文,等等。随意,想写了就写,就是想起来就写写,全当记日记了,所以平均下来每周最少也会有一两篇作文,这都是我自愿去写的,所以有时候我写完了一篇作文,居然都想不出来该起个什么样的作文题。我的作文经常被老师拿来当范文在班级里读,特别是高中语文老师同时是我的班主任,我在高中的作文居然都能得满分,他从来没给我批过80分以下的作文,90分以下都比较少。 我是最不喜欢写日记的,也从来不写,这点一直惹老师不高兴,我总觉得写日记没什么意思,有时候没有什么可写的,却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刻意的应付着去写。 就这样,操儿八蛋的对待语文,说操儿八蛋,是因为我真的觉得在语文上的时间安排,一个小时有40分钟都花费在看课外书和自己瞎胡写上了。 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学语文,语文一直是年级组第一名。所以我觉得积累和兴趣很重要,一定要扩大阅读量。我现在也是同样的方法培养我孩子的阅读兴趣,每晚睡前都会给她读书听,有的是故事,有的是古诗词。她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我领着她一句一句的读,锻练她的语句表述能力和理解能力。 |
|
来自: 格林书屋 > 《首藏网络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