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笔记:从音乐来反思自己的思想

 婷先生 2022-11-26 发布于山西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孔子和鲁国的大师乐讨论关于音乐的原理。孔子十分谦虚的讲到:“关于音乐的原理大概能理解。(比如一首代表国家民族精神的曲子)刚开始的时候,好像含苞待放的花蕾,轻轻的舒展;接下来由小到大,非常纯正;再到乐曲的高潮部分,或慷慨激昂,或庄严肃穆;最后这个乐曲演奏完毕了,还是会余音缭绕,还有幽幽未尽之意。”

       礼、乐,在中国文化当中是并称的。因为在古代,一些庄严的礼祭仪式上,对于音乐的甄选和使用是有严格的要求的。好的音乐,可以滋养人的性情,亦可以移风易俗。相反,一些靡靡之音,会激发出人的欲望,让思想趋于混沌,扩大人的情绪。孔子所处的时代,已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因此孔子并非随意谈论音乐,而是在这里刻意指出了,纯正的音乐大概是怎样的。

       我们不妨思考下,在过去的人生中,哪些乐曲、哪些歌曲,让自己印象深刻?自己平时喜欢听哪些类型的歌曲呢?这些歌曲、乐曲,对自己来说,又意味着什么?笔者自己,比较喜欢听古典合奏的乐曲,比如西方形式的新年音乐会。有时,我会买票到现场去参加,如果条件不允许,也会在网上听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当然,年轻时偶尔也听听流行音乐,但反复听古典乐却一直延续至今。我反思后发现,古典乐当中,所蕴含的能量更为丰富,并且不同年龄段去听,所获得的感受是不同的。年轻时更多是喜欢其旋律和变化的节奏,后来再去听,大概能听出曲作者想传达怎样的思想,或振奋、或沉寂、或愉悦等等。并且,不同的音乐会,把不同的乐曲先后排序,也给听众不同的体验感。如能遇到大师级别的演奏者或是指挥家,所呈现出来的作品亦是包含了他们自己的理解,作为听众也能感受到他们用音乐所传达而出的思想。比如,当全球疫情肆虐的年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没有一位观众,但指挥家仍然和乐队完美合作,为全球观众奉献了一份线上版的新年音乐会,并激励和振奋全球的听众,要对生活和世界保持热爱。全程没有一句话,但我当时看着音乐会,竟然非常感动和深受鼓舞。我想,这就是音乐所散发而出,没有用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吧。

       当我回看过去自己听的一些歌曲,可能是十几岁时听的上瘾的流行歌,再去听,虽然自己不是特别喜欢流行歌,但却更能理解当时自己为什么喜欢听。但随着心智的成长,就不怎么会再去听了。或许有的人,追忆青春,还回去听。但我自己的话,有时候再去听一些音乐,过于悲伤,或是强调情绪,我就不甚喜欢了。反而更青睐于西方,以及东方的古典乐,觉得这些音乐与自己的内心更为匹配。

       诸位读者,若是感兴趣,也可以对自己喜欢哪些类型的音乐回顾和反思下。说不定会有不同的发现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