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月:不是故事的故事(长篇小说连载之十六)

 温馨微语 2022-11-26 发布于江苏

/四 月

赵主任的眉头越皱越紧……她知道这事儿捅到隔壁派出所其结果只有一个。至于居委会的大妈们,赵主任太了解了,她懂得利害关系,会把握分寸的。
“这事儿我知道了,下星期我去西后地居委会组织居民们学习,顺便了解一下吧!你放心好了,我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说话间就又到了周三居民学习日,是赵颖出外勤的时候。
西后地居委会和所有的居民点儿一样,居民们开会学习不用什么礼堂会议室,那棵粗壮高大的老槐树下一处敞亮地儿就是开会聚集的地方,各家夹着马扎拎着小板凳儿来就得了,有的甚至不用带什么,就找一块儿砖头屁股底下一搁。几个老汉已经捷足先登叼着烟袋锅子圪蹴在突兀的树根上了。前来开会的大多是婆婆媳妇大妈们,抱孩子的牵孙子的,能走会跑的孩子在人群里钻来跑去,大人们一边往各自的怀里拽一边低声呵斥。没有带孩子的女人们手里拿着针线活。她们身边没有孩子的嘻闹,只有纳鞋底时针线拽出拉过的轻微的摩擦声,她们边听边穿针引线忙着各自的事情。

办事员黄小平有条不紊地低头念着文件,这些大红头的文件他已经念过好多遍,那些政治术语、涉及的事件他早已驾轻就熟,他语气平缓地在字里行间释放着自己磁性的男中音。黄小平,一米八的大个儿,虎背熊腰,国字型的脸盘,浓眉大眼,厚墩墩的嘴唇,显得老实憨厚。几乎所有居委会的大妈大爷们都喜欢黄小平,喜欢这个叫女孩儿名儿的小伙子。每次开完会黄小平都难以脱身,大爷大妈们少不了要给他说媒。
赵主任站起身轻声招呼西后地居委会主任,“魏姐,咱俩到那边说几句话。”
魏姐四十岁不到,又白又胖,藏蓝色细布裤把屁股包裹得滚圆结实,两只硕大的奶子把碎花衬衣挑得老高,随着她的脚步两只奶子像惊恐的小兔在胸前衬衫里颤巍巍地乱跳。
“啥事儿啊?”魏姐边走边问。
赵主任朝坐在不远处的杨桃撇了撇嘴,“说说那姑娘的情况吧,街道办要对可就业人员摸个底儿,几个社办企业缺少有点文化的年轻人。”
“哦,你说这姑娘啊!”魏姐眸子里闪过抑制不住的爱怜。
魏姐说杨桃就像说起自家孩子,她滔滔不绝地说起杨桃的身世,赵主任一声不响地听她说,她说的和婉清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有些事情却更具体。

原来杨桃是魏姐丈夫的远房亲戚,魏姐丈夫高成是某国企制药厂的厂长。小山沟里出了“大官儿”,那年回乡探亲,来看热闹的乡亲自然不少,院子里挤着许多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晌午饭时大伙儿都识趣儿地告辞离去,只剩了高家的远近至亲们,杨成父亲一边招呼留下吃饭的亲戚,一边对往外走的人群喊:“杏儿,别走,啊,今儿就在舅爷家吃吧!”
留下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身材高挑面庞白净,瓜子脸上一双大眼睛扑棱扑棱。身上的袄子裤子虽说是褪了颜色补丁摞补丁,但却利索干净。
“哎,知道了,谢谢舅爷!”她放下背上背着的孩子,蹲下身子对孩子说了几句什么,那孩子点着头乖乖地在院儿里自己玩儿去了,而她却一闪身进了厨房。
高成瞥了一眼玩耍的孩子问,“谁家姑娘,这么利索。结婚是不是太早了?”
高成爹叹了一口气告诉高成,那孩子是她妹妹!
高成出来多年,第一次听说起爹的这个远房孙侄女,几个老亲戚也不时叹着气你插一言他插一句说起她那个不幸摔死的爹、疯了的娘,说起这女子十多岁就又当爹又当娘养活自己和妹妹……杨成这个在部队里摔打多年的铁汉子听着,不知为什么总是觉得心里酸溜溜的难受。

“一边吃一边说吧!”杨成母亲端着盘碗走出来,杏儿手上大盘小碗跟在后面,院子里两张桌子上很快就摆满了。杨杏就像一只春燕,轻盈地从厨房闪进闪出,直到大家都拿起筷子推杯换盏,她才走向不远处的孩子。
那孩子两岁模样,和姐姐一样瓜子脸大眼睛,只是她身上的小花袄没有补丁。“姐,我乖吧?”她抬起头问走来的杨杏。
杨杏蹲下来摸摸她的脸揪揪她的辫儿,“乖,当然乖了!我家桃儿最乖最听话,现在姐给你弄吃的,好不好?”说着她转身进了厨房,一转眼她端着一碗菜拿着几个馍出来了,“舅爷,舅奶奶,我和桃儿不上桌了,就在这儿吃了,您有事叫我啊!”
这一顿饭,高成嘴里应酬着亲戚们的寒暄酒盏,眼里心里满满堵着的却是不远处的姐妹二人。“你到那边看看,给姐妹俩添点菜。”他轻声对坐在身边的老婆魏淑芳说,此时他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决定。
“杨桃姊妹俩就是我们那年探亲带出来的。”魏姐说。

杨杏进厂当了工人,偌大的一个制药厂,厂长人威言重,安排一个工人对高成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儿。杨杏进厂两年后又由高成做主结了婚,那一年杨杏十八,小杨桃四岁。小伙子是高成的小车司机韩冬,一个老实憨厚的西北汉子,退伍军人,大杨杏八岁。高成说男人大点好,特别是杨杏杨桃,两姊妹需要一个依靠。
“韩冬这孩子真的不错,姐妹俩这些年多亏了有他!”魏姐感慨到。
魏姐说起了居民们几乎人人皆知的往事。
杨杏杨桃有了家,有人呵护她们了!简陋的里外套间的土坯房硬是被韩冬打理得蓬荜生辉。房顶缮上了新的牛毛毡,一块块青砖把牛毛毡压得结结实实,风啊雨呀的再也不怕漏水了。房间里墙面用生白灰刷得白光耀眼,把墙上的年画儿玻璃窗上的大红喜字衬托得越发光鲜夺目。新盖的小厨房不再冷冷清清,拉风匣垮塌垮塌的声响里不时地夹杂着一阵阵笑声,杨杏家屋顶袅袅的炊烟里,终于飘散出和别人家一样的人间烟火味儿。
韩冬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娶上这么如花似玉的媳妇,从小没有爹娘的他视媳妇如珍宝,四岁的杨桃被他宠得像自己的孩子,背着抱着肩上驮着,院儿里啧啧的赞叹声不绝于耳,有人故意逗小杨桃,“呵呵,杨桃有爸爸喽……”。每当这时小杨桃总是瞪大眼睛天真无邪地给那人纠正,“他是韩冬,是我哥,是我冬哥!不是我爸!”

韩冬对杨桃万分爱怜,这个小东西粘着他的感觉让他心酸。“冬哥先吃!”“冬哥擦汗!”“我给冬哥点烟!”韩冬脸上略有不快,小杨桃就一脸惶恐不安,这孩子被冷清孤独吓怕了,她怕失去韩冬,怕失去这种家的温暖,怕失去这种被呵护的安全。小东西的表现明显超出她的年龄,这更加令韩冬心疼。对桃好一些,不管日子再苦也不能苦了她!他不止一次对杨杏说。杨杏眼眶子发热,这辈子她和妹妹有靠了!
赵主任静静听着并不插嘴,西后地是街道办的重点居民辖区,也是赵主任的工作责任划分区,这里居住的人口多人员杂,杨桃姊妹住的大杂院就有十多家,老老少少职业不同秉性各异,但说起韩冬,说起杨杏杨桃姊妹却都是交口称赞。
“杨桃有福啊,不是她冬哥,这孩子恐怕早就没命了!”魏姐啧啧赞叹,“杨桃也争气,漂亮能干,心灵手巧,谁家剪裁个衣裳剔个鞋样都找她!这孩子性格好心善,见不得可怜人,前院儿的王奶奶老两口儿她可没少照顾。”魏姐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
(本文叙事纯属故事,如有雷同,请勿对号人)
【未完待续  隔两天刊发一期  谢谢关注】

作者简介

四月,实名李蕊芬,女,19504月生人。四肢重度残疾患者,用一根手指打字。所著《中华民族大家园》荣获中国教育部、新闻总署“十个一工程”一等奖。《精彩瞬间》《幸福不残缺》曾在市级报刊发表;《点亮心灯》曾荣获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三十周年征文大奖。《温馨微语》最忠实的朋友,近年在此刊发过《童年拾遗》等近六十篇短文。喜欢用文字讲述故事,因热爱而坚持,因坚持而快乐。

图片除署名外,其它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出处“温馨微语”

转发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往期链接

四月:不是故事的故事(长篇小说连载之十五)

四月:不是故事的故事(长篇小说连载之十四)

四月:不是故事的故事(长篇小说连载之十三)

四月:不是故事的故事(长篇小说连载之十二)

四月:不是故事的故事(长篇小说连载之十一)

四月:不是故事的故事(长篇小说连载之十)

四月:不是故事的故事(长篇小说连载之九)

四月:不是故事的故事(长篇小说连载之八)

四月:不是故事的故事(长篇小说连载之七)

四月:不是故事的故事(长篇小说连载之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