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州古村落】江永叠楼村:社拔周家十四位进士的荣耀沉淀

 陈瑜工作室 2022-11-26 发布于湖南

【永州古村落】江永叠楼村:社拔周家十四位进士的荣耀沉淀

陈瑜

    由于曾经写文将周尧卿故居归于城下村,引起叠楼村的怒对,多次想寻机前往探个究竟,适逢江永奇石协会主席周东红先生伙同石友何红忠先生、曹德清先生一同前往粗石江黄金山村捡青花石之机拐道走进叠楼村。

   驻村凝神,琢磨“叠楼村”的含义,一个建于北宋年间的古村落,眼前随即幻影淼淼:高山缓坡,古木参天,围村耸立,青砖黛瓦,飞檐展翅,层层叠叠,马头墙高扬,如奔腾欲飞,依序排列,似待鸣哨而奔,十四个进士门楼,雕龙画凤,旗杆石上荣耀象征的彩旗飘飘,十四个水塘如同明镜,平铺楼前,水中荡漾着恢弘气势的楼影,楼前车水马龙,官轿林立,身着官服的大学士拱手作揖,好一派名望家族的兴旺与繁华……

    何红忠先生叫来村民周自成先生的召唤惊动了我的幻影,将我拉回现实,立马握手问好,与周自成先生攀谈起来。

    据周自成先生介绍,历史上的叠楼村很大,很繁华,也很有名气,叠楼村的村牌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亲笔题写,古村依山而建,修筑的楼房顺山而上,鳞次栉比,远望层层叠叠,故有叠楼村之名。由于人口的增大,原有的地盘无法满足家族的发展,历经四次搬村,才到现在的叠楼村。

     并引领我们走进现在的叠楼村,老屋基本倒塌和拆迁,仅存两栋清末时期的建筑,其中一座保存完好,门楣有“惠迪吉”三字,有门庐,有彩绘,有门当、门墩石,内有天井、正堂、左右厢房结构,门窗有精美雕花,

    “惠迪吉”,语出《尚书。虞书.大禹谟》:“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孔传:“迪,道也。顺道吉,从逆凶。” 意思是顺应天道就有吉祥,忤逆天道就有凶灾,两者的关系如影随形,似响应声。

    据《周氏族谱》记载:“我周氏宗谱以开基始祖帝喾公为始祖后又以三十七世祖源瑞为远祖,而后又以六十一世公归仁由山东青州府移居宁远大阳洞为世祖,又以六十七世弘交公移居暧水叠楼后为太祖,再以七十三世祖尧卿公为初祖,后又以第九十九世上赐公因尧卿故宅毁坏再度移居现今村子后为成祖”。

   现在的叠楼村曾有祠堂、门楼、青州庙、关帝庙、社公祠等古建筑,都因五六十年代被毁或拆除。

    理顺叠楼村脉络,如锡公生弘度(居雄川)、弘顺(居下甘棠村)、弘慎(居宁远大阳洞)、弘颁(居富川平顶村)、弘亮(住下甘棠村)、弘交(暧水叠楼)、弘立(灌阳太平村)弘交公生有二子:懋善、懋政(宝公),懋善搬迁至江永厂子铺村,懋政居住叠楼村,流传后世,懋政生均泽(显公)、均荫,显公生知抚、知旺、知辅,知旺生德端(移居城下)、国雄、德崇(居住叠楼),德崇生仁遂公,字正明,生于建隆元年,遂公次子就是周尧卿,周尧卿生诩公、詵公,周氏一脉相承。

    周尧卿(994-1045),字子俞,遂公次子,生于宋太宗至道元年,卒于仁宗庆历五年,年五十一岁。自幼警悟强记,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1024年)第进士,历任连衡二州司理参军、桂州司银、高安、宁化二县知县、饶州通判,累官至太常博士。以学问、品行闻名。

    《永州府志》记载由欧阳修撰写的周尧卿先生墓志“有笃行君子曰周君者,孝于其亲,友于其兄弟。居父母丧,与兄万、弟燮居于倚庐,不饮酒食肉者三年,其言必戚,其哭必哀,除衰而癯状不能胜人事者,盖久而后复。自孔子居鲁,而鲁人不能行三年之丧,其子弟疑以为问,则举鲁而他国可知也。孔子没,而后世又可知也。今世之人,知事其亲者,多矣;或居丧而不能哀者,有矣;生能事,死能哀,或不知丧礼者,有矣;或知礼,而以谓丧主于哀,不必合于礼者,有矣。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礼之失久矣,丧礼尤废也。今居丧,惟仕宦、婚嫁、听乐不违此法令之所禁,至其哀麻之数、哭泣之节、居处知别、饮食之变,皆莫知夫有礼也。在上位者不以身率其下,在下者无所望于其上,殆废矣乎!故吾于周君有所取也。君讳尧卿,字子俞,道州永明人也。天圣二年(1024)举进士,累官至太常博士,历连衡二州司理参军,桂州司录,知高安、宁化二县。通判饶州未行,于庆历六年(1046)六月朔日卒于朝集之舍,享年五十有三。皇祐五十一年[162]勅葬于道州永明紫薇冈。曾祖讳知旺,祖讳德崇。父讳仁遂,赠都官郎中。母唐氏,赠仙游仁寿县君。娶黄氏,封金华县君。学长于毛《诗》、《左氏春秋》。家贫不事生产,喜聚书史。官禄虽薄,常分俸以周宗族朋友,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报之。其为吏,所居皆有能政。有《文集》二十卷。子七人:曰谕,鼎州司理参理军司;曰诜,潮州归安主簿;曰谧,曰讽,曰说,曰諲,曰谊,皆未仕。有女一人,出适。

    呜呼!孝非一家之行也,所以移于事君而忠,仁于宗族而睦,交于朋友而厚,施于为政而笃。始于一乡,而推之四海,表之金石,示之后世而劝。考君之所以见于是,无不可以书也,岂独俾于子孙之不陨也哉。”

    据《永明文化之旅》转引永明县志所载:如锡公第十四子弘交,分迁于永明即江永的白土塘暧水(今天的叠楼村即社拨)弘交六世孙周尧卿,是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1)进士,屡官至太常博士,范仲淹荐其“经行可师表”。周尧卿及其弟侄子孙中,共有十四人中了进士,声誉远播,号称“社拨周家”。

    《濂溪公轶事》载:“庆历皇祐间,周子以事往粤之浔州,经过永明邑,宿笛楼村族人周尧卿家讲学……”按《年谱》对照时间应在公元1041---1048年。浔州相当于今天的广西桂平县,笛楼村是周尧卿再次分迁后的居所。“族人”一词揭示濂溪公与尧卿同族,即同属“舂陵周氏”。

    据《宋史 卷四百三十二 列传第一百九十一 儒林二》记载:周尧卿,字子俞,道州永明人。警悟强记,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举进士,历连、衡二州司理参军、桂州司录。知高安、宁化二县,提点刑狱纮入境,有被刑而耘苗者,纮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我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纮至县,以所闻荐之。后通判饶州,积官至太常士。范仲淹荐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以庆历五年卒,年五十一。
     始,尧卿年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则
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知而异之,谓族人曰:“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矣。”卒能如母之言。及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既葬,慈乌百数衔土陇上,人以为
   
孝感所致。其于昆弟尤笃友爱。又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必以周
宗族朋友,罄而后已。
为学不专于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长于毛、郑《诗》及《
左氏春秋》。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也。郑之笺欲详,或远于性情,非以意逆志也。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由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耶?”读庄周、孟子之书,曰:“周善言理,未至于穷理。穷理,则好恶不缪于圣人,孟轲是已。孟善言性,未至于尽己之性。能尽己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而可与天地参,其唯圣人乎。天何言哉?性与天道,子贡所以不可得而闻也。昔宰我、子贡善为说辞,冉牛、闵子、颜渊善言德行,孔子曰:'我于辞命,则不能也。’惟不言,故曰不能而已,盖言生于不足者也。”其讲解议论皆若是。
    有《诗》、《春秋说》各三十卷,文集二十卷。七子:谕,鼎州司理参军;诜,湖州归安主簿;谥、讽、諲、说、谊。

   叠楼村因周尧卿而闻名,叠楼村的后代子孙因祖先的荣耀永远记忆,曾经的鳞次栉比都随着岁月而风化,而那份荣光依然在这片土地上久久诉说、传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