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军范军长私放朱德,13年后朱德苦寻恩人,惊闻他竟被神秘刺杀

 王浩然 2022-11-26 发布于山东

1949年4月23日晚上,中南海勤政殿正在举行一场热烈的庆祝仪式。

大家庆祝的内容是“人民解放军顺利渡过长江”。

解放军渡过长江,意味着全国也即将迎来解放的时刻。

参加庆典的朱德总司令与众位宾客把酒言欢,笑得像一个天真的孩子。

这时候,参加庆典的宾客提到了“南昌起义”。

朱老总仿佛一下子就被拉到了回忆之中,他看了看欢庆胜利的人群,叹了口气。

向众人表示,当初如果不是范将军,就没有人民军队,或许革命就不会走到今天。

可惜范将军后来被害了,否则今天的庆典上也应该有他!

那么,朱德口中的这位“范将军”到底是什么人,他与朱德之间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往事呢?

(范石生将军)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明说:

一 惺惺相惜的“青年英雄”

这名将军名叫范石生,朱德能够顺利地参加革命,范将军可谓是居功至伟。

1909年,22岁的朱德背着沉重的行囊,经过了四十多天的跋涉,终于到达了云南昆明地界。

他听说此地的“讲武堂”正在招收学员,便特意赶来报考。

但是,尽管朱德的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但他依旧没有被云南讲武堂录取。

无奈之下,朱德只能先在云南安顿下来,一边谋生,一边准备第二次报考。

好在朱德第二次投考时遇到了讲武堂“扩招”,有了进入其中的机会。

在军校里,朱德很快就认识了一群与自己志趣相投的同学。

其中有一个叫范石生的人和朱德的关系格外要好。

他们俩都对当时的时局非常不满,经常发表一些革命言论。

当时的云南一带,算是法国殖民者的势力范围,法国人通过越南不断向云南内部施加影响。

民国时期的云南

对此,范石生和朱德早就看不下去了。

于是,两人私下约定,如果哪一天自己做了一军的主帅,将来一定要带着士兵彻底清算这些殖民者的势力。

从讲武堂毕业以后,朱德和范石生都到了滇军当中担任军官。

起初,朱德因为是四川人,并不受上级长官的待见。

这个时候,还是范石生这个云南本地人站了出来,对长官保证朱德此人虽是川人,但却一心向往着革命。将来一定会成为滇军中的栋梁之材。

范石生的话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不久以后,朱德就和范石生一起被上级军官提拔为了营长。

他们二人的“军事指挥”生涯也就从此开始了。

在战斗中,朱德的表现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他曾经带着一个排的士兵在山上故意布下“迷魂阵”,挡住了4000多敌人的进攻。

范石生也因为作战勇猛被上级连续嘉奖了几次,成为了滇军的重要指挥官。

但就在两个人都在滇军中混得如鱼得水的时候,范石生却发现朱德越来越不对劲了。

朱德与范石生有着过命的交情,所以也不打算瞒着他。

一看见范石生来了,朱德便将他拉到了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对他说自己最近看到了一些宣传苏俄革命的小册子,觉得那才是正道!

范石生一听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当时,因为北大学生运动和《新青年》杂志等影响,全国各地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可谓是遍地开花。

虽然范石生本人对马克思主义没什么兴趣,但也对底层的工人和群众充满了同情。

听说朱德对刚刚爆发的“苏俄革命”感兴趣,范石生提醒他要对这件事情“严格保密”,否则就有可能引来杀身之祸。

为了保护朱德,范石生经常会主动替朱德接下一些差事,甚至请求跟朱德调到一个部队。

对于这里面的事情,滇军的长官们自然不清楚。

每每看到范石生忙前忙后地保护自己,朱德的心中都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情。

终于有一天,朱德告诉范石生自己准备出国留学,去追寻自己的革命理想。

范石生知道老同学的心意,他没有做刻意的挽留,而是拍了拍朱德的肩膀,让他到了国外要注意安全,那里不如国内,说话做事,一切都要小心。

朱德回过头看着昔日的老友,眼里流出来两行泪水。

他不知道自己现在选择的道路是不是正确的,但为了中国的未来他别无选择。

但令朱德万万没想到的是,几年之后他就会与范石生再次相遇。

而且,范石生还毫不犹豫地救了自己一命。

(正在检阅解放军部队的朱德总司令)

二 范石生私放“起义军”

1927年,朱德与周恩来、叶挺等人在江西南昌发动起义,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迫害。

虽然起义军一度攻占了南昌城,但是由于国民党的军队势力太过强大,起义军为了保存实力不得不暂时撤退。

可是,撤出了城市的起义军此刻又能去哪里呢?

自打起义的半个月以来,朱德带着部队在江西境内到处乱窜。

最危急的时刻,朱德等人还和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极有可能全军覆没。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朱德万分危急的时候,他遇到了范石生。

当时,范石生率领一支部队驻扎在湖南、广东、江西三省交界的汝城县。

他听说朱德在南昌带着部队发动了起义后突然失踪了,便立刻派出心腹手下到处寻找。

万幸的是,南昌起义的几个月后,朱德也得知了老同学的消息,便主动率领部队往汝城县靠近。

南昌起义

面对士气低落的起义军,范石生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慷慨。

他不但没有乘机向朱德打听起义军的内部机密,甚至还将起义军成建制地保护了起来。

为了更好地掩护起义军的行动,范石生让朱德给整支部队挂上了一个“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47师140团”的假番号。

就这样,起义军不仅躲过了覆灭的危机,还在范石生的掩护下安安心心地开始修整发展。

到了起义军撤离汝城县的时候,他们不仅没有损失,还招募了不少当地的有志青年,革命的队伍又得到了发展和壮大。

后来,朱德回忆起南昌起义的时候,总是不忘跟别人提起范石生将军的功劳。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范石生将军的舍命相救,也就没有后来的人民军队。

但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快“范石生与朱德私交甚笃”的消息就传到了蒋介石的耳朵里。

(描绘“南昌起义”的油画)

比起手下的将领们打败仗,蒋介石最不能容忍的,便是手下人在政治上对自己的背叛。

秉持着“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放过一个”的心理,蒋介石下令对范石生进行秘密调查。

经历了这一番事情的范石生,对于中国革命的未来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与朱德告别的时候,他交给了老友一封信。

两人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有些话当着面不太好意思说出口,朱德与范石生相视一笑就全当告别了。

安顿下来以后,朱德迫不及待地拆开了范石生给自己的信件。

其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我相信,只有你们才能够救中国,未来的世界也必定会是你们的!”

这些话深深地震撼了朱德,也使他打定了革命的决心。

无论如何,自己一定要带着同志们打出一个“新中国”来。

不过,此时范石生的处境却非常危险。

朱德

在到达井冈山以后,朱德害怕范石生遇害,几次尝试着主动和他联系,但都没有成功。

到了后来,国民党的部队里甚至都找不到范石生这个人了。

那么,在朱德领导革命的这些年里,范石生将军到底去了哪里呢?

三 流落江湖的“革命者”

原来,范石生的消失不光与他自己有关,更与整个滇军势力有这不小的关系。

民国中期,由于滇军的势力逐渐衰弱,很多滇军部队都主动向李宗仁和白崇禧所领导的“桂系军阀”靠拢。

按理来说,在国民党的军队里当官,找一个靠山也不算什么新鲜事。

可是,偏偏桂系的一众将领与蒋介石闹得势不两立。

蒋介石早就“欲除之而后快”了,这回滇军投靠了桂系,相当于撞到了老蒋的枪口上。

不过,范石生与旧滇军的一众将领还是不一样。

蒋介石

他觉得日后桂系绝对不会是蒋介石的对手,于是私自率领着部队投靠了蒋介石。

但蒋介石对于地方军出身的部队本就满怀芥蒂,加上范石生又与朱德交情颇深。

所以,在范石生投靠蒋介石以后,他就被调离了一线的军队,到后方的机关里被委任了一份“闲差”。

范石生知道这是蒋介石在夺自己的“兵权”,但是奈何自己的实力弱小,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了。

后来,蒋介石为了彻底肃清地方军头的势力,命令范石生的部队去攻打桂系控制的地区。

这样一来,如果范石生的老部队打赢了,蒋介石可以占领桂系的地盘,消耗地方军队力量。

如果范石生的老部队打了败仗,蒋介石也正好可以借机整治他们。

早就看穿了一切都范石生感到心灰意冷,没想到自己最后会落得个这样的结局。

上世纪的上海

他主动对蒋介石表示,自己放弃军权,退居二线,随后便长期居住于上海。

在上海时,蒋介石还命令国民政府停掉了范石生的工资,这让他的生活越发困难了起来。

最后,范石生不得不捡起幼年时期学过的中医针灸本领。

靠着“治病救人”的营生,范石生才总算没有被饿死。

在流落上海的这些年里,范石生对于中国的底层社会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

他自己的生活虽然已经朝不保夕了,但他依旧没有联系朱德和中国共产党人。

因为范石生知道,此时的革命武装更需要资金。

所以,无论再苦再难他都必须一个人承受下来。

抗战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上海和江苏的大部分地区。

范石生的生活也变得更加艰难,为了生存,他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一直低调地给人们看病。

可是,在1939年的一天,范石生像往常一样出门给人看病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范石生的家人几经打听才发现,他倒在了街上,身上还有好几处枪伤。

情急之下,范石生的家人们与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地下党同志们取得了联系,请求我党能够为范石生将军报仇。

那么,到底是什么人杀害了范石生将军?我党的同志又会如何为他“报仇雪恨”呢?

四 范石生被刺的“真相”

范石生遇刺的消息传到了延安,朱德顿感心痛,他发誓一定要找到凶手为老友报仇。

但是,当时我们党在敌占区的力量还是相对薄弱,根本无法调查清楚真相。

无奈之下,这件事情就被暂时搁置了下来。

当听说范石生将军遇刺以后,周恩来、毛泽东等一众党的领导人也赶到朱德的住处来看望他。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上海滩”)

看着一脸愁容的朱老总,周恩来拍了拍他的后背,用温柔的语气对他说,范石生将军的遇刺,我们也很难过。将来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们一定会抓住刺客 还范将军一个公道的!

老友去世对于朱德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打击,这么多年以来,朱德一直将范石生视作自己和革命队伍的“恩人”。

没想到汝城县外的匆匆一别,居然成了两人此生的最后一面。

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在庆祝大会上,朱德再次想起了范石生不由得悲从中来,叹息感慨。

他对身边的同志们说现在革命胜利了,我们也是时候为范石生将军和死去的同志们讨一个公道了!

1950年,在周恩来的亲自监督下,公安部成立了一个专门调查“革命时期案件”的小组。

而范石生将军遇刺的案件,更是被人们当成了重点案件来侦办。

周恩来

很快,在人民公安的强势侦办之下,当初刺杀范石生将军的两个凶手终于露出了马脚。

根据调查,当年杀死范石生将军的人,是上海本地帮会“青帮”里的两个马仔。

他们是两兄弟,哥哥名叫杨维骧,弟弟名叫杨惟骞。

杨氏兄弟的父亲杨蓁早年间也在云南讲武堂学习,碰巧还当过朱德和范石生的同学。

可是,这就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了,杨氏兄弟为什么要杀害父亲多年以前的老同学呢?

杨氏兄弟被关进上海市公安局以后,他们立刻改掉了以往身上的那股流氓气质,转过头来装起了“可怜人”,

说自己的父亲是被范石生给害死的,杀了他,完全是替父报仇啊!

办案的公安干警们一听这话也愣住了,毕竟当年范石生他们的事情自己也不清楚。

为了慎重起见,上海市的公安部门决定将这个案子上报给中央,听一听周恩来,尤其是朱德的意见。

周恩来与朱德合影

在接到报告以后,朱德可谓是长舒了一口气,因为当年杨蓁的死他是最清楚的。

当年在滇军时期,杨蓁还和范石生是并肩作战的好兄弟,他本人也是滇军中难得一见的将才。

当时,滇军内部的军队纪律奇差无比,很多士兵甚至私下里还有“抽大烟”的毛病。

为了彻底地整肃军纪,杨蓁向他的上级范石生提议要选择一支部队进行整训。

杨蓁的这一番话正好说到了范石生的心坎里,他想也没想,就给了杨蓁整肃军队的权力。

谁知道,正是范石生的这一道命令葬送了杨蓁的生命。

杨蓁这个人是一个直性子,平时打起仗来毫不怕死,做事的时候,也习惯了雷厉风行的态度。

因此,杨蓁到达基层以后就得罪了一大批基层军官。

在基层没有有效的政治基础,杨蓁的命令自然也就推行不下去。

(杨蓁)

这个时候,杨蓁认为是那帮基层军官们联合起来欺骗自己,便对其中的几个人进行了惩罚。

很快,杨蓁的一系列行为开始在整个部队里引起了连锁反应。

范石生也感到事情有些不妙,他立刻将杨蓁从基层召回,告诉他事情的严重性。

但杨蓁的思想过于天真了,还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嘴上满不在乎地说,不管底下的人对于自己有什么样的意见,军纪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无论是谁,只要违反了军纪都会严厉处罚,包括两人在内!

杨蓁的话虽然说得有道理,但是范石生知道,他这么做很有可能遭到士兵和基层军官的记恨,将来稍不留神就会闯下大祸!

于是,范石生情急之下请杨蓁暂时到别的地方去躲一躲,等避过了这一阵锋芒再说。

但是,杨蓁还在一旁嘴犟,一直不肯走,弄得范石生不得不在原地叹气。

这时候,几个低级军官带着兵突然闯入了范石生的指挥部。

范石生见状立刻上前准备劝退这一群人,表示大家都是在一个战壕里蹲过的,有什么事情不能好好地聊。

对面带头的军官亳不买账,将杨蓁打倒在地,对他开始拳打脚踢。

范石生起初还试图控制局面,但是叛军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

他们任由杨蓁在地上疼得打滚也绝不停下,最后,杨蓁被这些人活活地给打死了。

杨氏兄弟告诉公安机关,他们杀死范石生完全是为了“替父报仇”。

但是,周恩来和朱德都认为杨氏兄弟所谓“替父报仇”借口,实在是不能成立的。

当时杨蓁的死因非常清楚,而且,他的家人也没有表示有异议。

如果杨家人认为杨蓁的死真的与范石生有关,为什么要等到多年以后才下手将其除掉呢?

朱德注意到了杨氏兄弟都是“青帮分子”,因此,他们杀害范石生很有可能不是出于私仇,而是为了替某些人当打手才这么干的。

那么,在1939年的上海滩,又有谁能有这么大的面子让青帮下场帮自己杀人呢?

毫无疑问,这一切而幕后主使都是蒋介石和黑暗的国民政府。

当时的范石生在上海隐居,一度过得穷困潦倒。

所以,国民党高层认为他随时都有着“投靠共产党”的可能性。

他们选择“先下手为强”,派出青帮手下的两个流氓除掉了范石生。

可怜范石生将军一生都在想着“如何拯救民众于水火之中”,直到生命中的最后几年还在坚持“治病救人”。

但最后,他还是没能躲过政治暗杀。

只能说,国民党依靠暗杀来统治国家、打压正义,不亡是没有天理的。

查清真相以后,人们在北京和云南等地,为范石生将军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仪式。

这个站在南昌起义军背后的爱国将领,逐渐走出了历史的迷雾,被人们所熟知。

在人们了解完范石生将军的一生后,无不对他的生平感到痛心和惋惜。

如果他没有倒在歹徒的枪下,或许他就能亲眼看见中国革命的胜利。

或许他还能继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突出的贡献……

但是,历史是没有如果的。我们从来不以结果论英雄,而是站在人民的角度看待一切。

有的人虽然死了,但人民会记住他的名字,有的人虽然活着,但是却会遭到人民的唾骂。

当年,我们的先辈们举起革命大旗就是为了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这是我们所有人的幸运。

当我们抬头仰望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和平鸽时,一定不能忘记曾经艰苦奋斗,直至牺牲的同志们。

他们的鲜血染红了中国革命的旗帜,他们的汗水浇灌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今天的国家无比富强,今天的人民自信自强。

这份荣耀属于我们当下的每一个中国人,更属于无数个为了胜利倒在黑暗中的先烈!

参考文献:

《范石生对南昌起义军的支持援助》郭军宁

《周恩来、朱德关于范石生将军的谈话追忆》候方岳

《朱德与滇籍将领范石生的“同窗情”》静湾 张荣久

《旧案迷踪———范石生军长遇刺》裘真

《朱德和云南同窗范石生》军事春秋

《朱德与范石生合作的前前后后》邝若刚 徐宝来

《两军阵前旧时友——朱德与范石生分道不分谊》柯云 丽阳

《朱德与云南同窗范石生的一段交往》李小婉

《范石生与朱德的统一战线》郭军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