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北岳常山洞,道教第五小洞天

 蔓萝花 2022-11-26 发布于安徽

恒山曾名常山、恒宗、玄岳、紫岳。汉、宋时,曾改名常山。唐、宋又名大茂山,神尖山。北岳恒山很早就被载入史册,历史渊源很深。《尚书﹒禹贡》中说:“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周礼﹒职方氏》中又言:“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山海经》中称恒山为“北岳之山”。汉朝著名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北岳,恒山也。”因为它位居北方,为万物所伏,系恒常之所,故称之为恒山。

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名曰总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西汉)真人郑子真治之。

常山为古北岳恒山别名,主要避汉文帝、宋真宗讳等改名常山。即今天河北省保定市的大茂山。北岳恒山山脉南起滹沱河谷,北止桑干河——永定河谷,绵延约200公里,为太行山北段山脉,即虞舜分天下十二州之并州地区。

大茂山是华北平原北部与太行山交接处,距保定120公里范围内最高的一座山,由20多座山峰组成,站在崖顶,就可看到那峰连峰,峰拥峰,峰压峰,峰峰争先的壮观景象。有民俗“神仙山40里,山顶有一米,一天滚一寸,几年滚到底”之说,形容山势之高。最高处太乙峰1890米,其峰为神山尖,俗称奶奶顶。《水经注》称为玄岳,又称镇岳,即北岳镇山或并州的镇山。因恒山上寺庙众多,为神仙所居,故又称神仙山。《方舆纪要》谓,北亘云蔚,南连正定,为河东(山西)、河北之捍蔽。《畿辅通志》载,登其巅,俯视河北、云中,诸山罗列儿孙。山阴冰雪,盛夏不消。黄帝问道太乙于大茂山,即此。《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向太乙求教本草。大茂山为太乙大帝(道教最高神之一)所居。道教《神仙传》称,北岳大帝为黄帝之孙颛顼大帝。

大茂山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遮天蔽日,脚下蜿蜒小路被横生的灌木挤得模糊不清。越往上爬,山势越险,山林越密,脚下云来如雾,林海生烟。颇有“凌恒山其若陋兮,聊愉娱以忘忧”(东方朔《七戒 自悲》)之感。山中有数不尽的自然景观;尤以石窟、溶洞为最甚。南端四面悬崖绝壁上有无数神秘的洞窟,仅有神话传说的就有黄龙洞、黑龙洞、无底洞、老君洞、白虎洞、野马洞等。黄龙洞内碧水常年不断,盛夏冰凉刺骨,洞深无底,流出的水中伴有菜叶、菜根等杂物,不知源发何处。西麓幽深金龙洞,洞中有河,河中有洞,是华北地区较大的暗河,平均水深一丈有余。洞内钟乳倒挂,形态各异。在金龙洞下侧还有一天然温泉,水温适宜,是沐浴的好场所。

常山是中国最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历史悠久,高道众多,理论宏富,首创宗派,影响深远,是我国的宝贵的人文资源。其中早期为方士活动,后茅山派,天师道和全真教等道家派别均有活动。道教视恒山为神仙所居,是道士 修行的洞天福地,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五洞天,名总玄洞天。

常山与佛教也有较深的渊源,佛家称神仙山为青峰埵。东晋十大名僧之一的释道安(公元312-385年),于永和十年(公元354年)率500名信众至恒山山建寺院传教说法。后为一代佛坛宗师的慧远及其弟慧持,亦来神仙山学道受戒,形成以道安为核心的恒山佛教僧团。

传恒山有72座庙宇,由于战乱,遭到破坏。现在山阳褶皱处,寺观遗迹随处可见。该山曾有万余铜神像,其中一尊耳朵眼里能容4人打牌的铜佛,均被毁。金龙洞口的圣母五龙庙,一进两殿,依山傍水。据旧县志和庙中13块残碑载,该洞旧称总真观。碑载,传汉末于吉得神符于此,宋守臣薛安抚三诣洞祈雨,敕封利泽侯,复加爵明惠公。旧县志载总真观建于金泰和四年(1204)。

真人郑子真,名朴,字子真,西汉末年左冯翊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人。隐逸民间,修身自保,非其所有,决不苟求。王凤为大将军以礼聘请,终不为所诎,名震京师,世号谷口郑子真。


       北岳庙坐落于曲阳县城西南,为华北著名的道教圣地。

    
    北岳庙坐落于曲阳县城西南

       其山名北岳恒山(常山),称道教第五小洞天——太乙总玄洞天;其庙原名北岳祠(观,亦称真君观),宋改北岳安天元圣帝庙,供奉道教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大帝。因传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率领起义军在此庙驻扎过,故庙内大殿又称“窦王殿”。为历代帝王祭祀北岳的地方(曾有39代帝王到北岳庙祭祀北岳大帝)。

       据明刻《北岳庙图记》载,北岳庙原南北长542米,东西宽321米,占地面积17.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平面布局呈“田”字形,最南为神门,向北依次为:石桥、牌坊、朝岳门、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钟楼、鼓楼、飞石殿、德宁之殿、后宅门等。现存建筑有敬一亭(御香亭)、凌霄门、三山门、德宁之殿等10座建筑,及飞石殿、石桥、牌楼等遗址。


    
    北岳庙原南北长542米,东西宽321米

       北岳大帝为五岳之一的恒山大帝,为道教所奉岳渎尊神。道教《神仙传》称,北岳大帝为黄帝之孙颛顼大帝。唐天宝五年(746年),封北岳神为安天王。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加封北岳神为安天元圣帝。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元世祖加封为安天大贞元圣帝。北岳大帝的姓名,说法不一,《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四引《恒岳志》里说:“颛顼氏为黑帝(根据古人五行的说法,北方属水,色黑,所以北岳神称为“黑帝”),治太恒山。”《重修纬书集成》卷六《龙鱼河图》云:北方恒山君神,姓登名僧。北岳恒山将军,姓莫名惠。《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五又云:“北岳无虑山(太乙总玄)郁微洞洲无极真君晨鳄(金蝉第三子)。”《恒岳志》:“北岳恒山,天涯、崆洞二山为储副。岳神姓晨讳鳄。”北岳大帝的神职,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称,“北岳者,主世界江河淮济泾渭,兼虎豹走兽之类、蛇虺昆虫等属。”北岳大帝的形象,《云笈七签》说:北岳神君服玄流之袍,戴太真冥灵之冠,佩长津悟真之印,乘黑龙,统领仙人玉女七千人。

    初建北岳庙
    
    每年十一月朔日(初一日)为统一祭北岳日

       祭祀五岳是封建王朝江山一统、社稷永固的标志,五岳的祭祀由来已久,相传唐尧时期即尊四岳,恒山为北岳,西周辨九州为九镇,其中正北称并州,其山镇名恒山。到秦汉时期,对岳镇更加尊崇,西汉宣帝本始四年(公元前70年)确封五岳,即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此后,五岳始成定制,每年十一月朔日(初一日)为统一祭北岳日。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三月,帝祀泰山返北地祠常山(恒山)瘗玄玉,祠位于恒山北谷。后在山南侧台峪建北岳观。晋魏时期又在今曲阳县城西北建神殿,为东庙。台峪北岳观称西庙(唐代改安天王庙)。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年间(500~512),在今县城新建北岳庙。隋仁寿元年(601),在庙内建舍利塔,绘制帝像,设立坛场。唐开元二十三年(735)扩建。北宋初,契丹入侵纵火焚庙,次年宋太祖诏旨重修。新中国解放前期,毛主席从阜平城南庄路经北岳庙,曾拨3万斤小米用于维修保护北岳庙。

    天子祭祀北岳庙
    
    曲阳北岳庙逐渐萧条

       自汉代起,祭祀北岳恒山活动频繁。北魏太武帝时,设置90人专司祭祀。隋大业五年(608),隋炀帝临北岳庙祭祀,河北道郡守毕至,并大赦天下。唐武德、贞观年间,年各一祭。宋太祖时诏以县令兼庙令,宋真宗时祭祀更为隆重,遣使奉五册衮冕等祭品,设立坛场举行祭祀。蒙古宪宗二年(1252)至世祖至元二年(1265)间,全真道士杜志寥奉掌教大真人李志常命重建北岳(真君)观,并任真君观(庙)提点。李志常大真人于此代皇帝祭祀北岳大帝,并到道教第五小洞天(北岳常山洞)——金龙洞投金龙玉简,祈佑社稷永固。二十八年(1291年),元世祖下诏加封北岳为安天大贞元圣帝,道教全真教掌教张志仙代皇帝建醮祭祷,并立封神诏旨碑。张志仙并兼北岳庙提点。元英宗(1321~1323)、泰定帝(1324~1328)间,全真道士孙道微、赵道祥、彭正忠任北岳庙住持、提点,代皇帝建醮祭祷北岳。清顺治十七年(1664)北岳山神祭祀活动由曲阳北岳庙改至浑源。曲阳北岳庙逐渐萧条,但北岳庙内仍有民间祭祀活动。

    现存庙宇

       北岳庙现存主体建筑德宁之殿建于元至元七年(1270),位于中轴线后部,为我国现存最大的元代木结构建筑。
    
    大殿重檐庑殿式,琉璃瓦脊

    宋元结合的建筑风格

       大殿重檐庑殿式,琉璃瓦脊,青瓦顶,通高30米。殿周有月台,台周围以汉白玉栏板和望柱,柱头上雕有形态各异的石狮,柱础刻大莲瓣。殿身平面布局与宋《营造法式》相吻合,面阔九间,进深六间,上层檐用单抄双下昂六铺作斗拱,下层檐为双抄五铺作斗拱。前檐明间、次间的枋上雕有云龙图。砖砌墙基,上有浮雕人物花卉。德宁之殿的结构用材既接近于宋式,又在结构方面趋于装饰性,反映了元代建筑过渡时期的典型特点。

    
    壁画描绘天地、五岳、四渎之神聚会北岳恒山的故事

    壁画大画面

       殿内原有泥塑神像15尊,其中3尊为坐像,12尊为陪侍立像,形态各异,有的面目慈祥,温文尔雅,有的横眉怒目,面孔狰狞。大殿的彩绘砖雕有浓郁的道教风格,天花板、阑额、普柏枋等处,几乎都有太极图,位于团花中心或杂于其间,构成了画面的要素之一。大殿内壁画为元代所绘,亦是道教题材,描绘天地、五岳、四渎之神聚会北岳恒山的故事,把天宫、地祇、山川、人物融为一体,生动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东壁绘《云行雨施图》,西壁绘《万国咸宁图》,两壁的壁画各高8米,宽18米。北壁绘《北岳恒山神出行图》,高8米,宽27米。壁画总面积504平方米,画面之大,为国内道教宫观罕见。

       恒山作为中国道教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被称为“道教第五小洞天”。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国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们风雨苍沦的足迹。远在春秋太上老君在北岳恒山千佛岭结庐炼丹,燃灯道人演兵斗法;西汉初昌蓉往来于恒山;西汉景帝、宣帝年间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术,留下了千年解不开谜的在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为天师的寇廉之在北岳宣扬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从嵩岳投奔恒山修炼,恒山香火威极一时;唐朝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炼,名道人管革结庐悟道,致使恒山道教道场香火名扬天下。 恒山道教主流属全真教龙门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双修一应俱全。其中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长期修炼,在恒山留下了大量的仙踪遗迹和神话传说,下面为大家讲述一段最为有趣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鲁班因修河北赵州桥和张果老有一段恩恩怨怨的故事,鲁班一夜间修起了赵州大石桥,轰动了远近各州府县,张果老当时正在恒山修道,听说此事后,就想去凑个热闹,一来看看鲁班是何许人也,二来想试试这座石桥坚固与否,于是就牵上他的乌云盖顶小毛驴,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邀上柴荣,推看金扑银把的独轮车,车上载了恒山、泰山、华山、衡山四大名山,游游荡荡到了赵州桥边,问;“这桥能吃得住我们这小车和驴吧”?鲁班说;“大车大马尽管过,还在乎这小车和驴”?张果老和柴荣赶驴推车就上了桥,他们一上桥,石桥就直摇晃,眼看就要塌了,鲁班一看不好,就赶快下桥用手托住,桥是保住了,但却向西扭出一丈多远。张果老过了桥,回头看看鲁班说:“可惜了你这双眼睛哟”!鲁班觉得有眼不识泰山,越想越惭愧,便把自己一只眼睛挖了出来,放在桥边走了。 >后来马王爷从赵州桥路过,把这只眼睛拾起来,安在了自己额上,后来马王爷就成了三只眼,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现在木匠吊线时都用一只眼,张果老回到恒山后,很是不安,一句话说的使鲁班挖了一只眼,玩笑开大了,心里过意不去,他就邀请鲁班来恒山一游,以补偿自己的过失。鲁班接到邀请函以后,心中大喜,能和名振四海的张果老一叙,是求之不得的事啊,他就带上小妹鲁姜一起来了恒山。张果老热情地接待了鲁班兄妹二人,带领他们遍游了恒山美景,不觉半月有余,二人想辞别果老返乡,张果老婉言相留,说:“还有个地方没去,我们应该去尽兴一游。”一日他们三人来到了金龙峡谷,此时正值暑夏,突然大雨倾盆,山洪暴发,眼看磁峡紫气升腾、山腰似有琼楼仙阁,只是洪水阻隔,不得近前。张果老趁机说:“此处要有一座小桥就好了”!鲁姜一听说“桥”,立即来了兴趣,她说:“倘若不弃,就让我来造一座桥吧”此话正中果老下怀,赶紧说:“小妹能造桥,求之不得,只是人手太少,怕一时难以完工”。鲁姜自小争强好胜,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生气地说:“一座小桥,何用他人,我一人就够了”,鲁班一听小妹口吐大言,又把自己排除在外,很动气地说;“你若一人造桥,我就另盖一处殿阁,咱们比比,看谁起的快”。小妹不服气地说:“我架桥是空中作业,你是平地盖房,你占便宜,这种比赛不公平”。鲁班说:“你在空中架桥,我在空中盖楼,这不就公平了吗?”于是兄妹二人击掌打赌,约定一夜间完工,到鸡鸣时请果老验收。兄妹二人说干就干,没等雨停水退就忙乎开了。鲁班依照在烟雨中隐约可见的仙阁轮廓,很快就完成了主体工程,不想鲁姜的速度更快,子时刚过,一座横跨东西二峰的拱形桥就完工了,时命名为“云阁虹桥”。鲁姜建好桥后,脚踏桥头,烟云缭绕,不觉心旷神怡,意气焕发,就学着鸡叫,放开嗓子大叫了三声。这一叫不要紧,引起附近唐家庄村的鸡都叫了起来。鲁班一听鸡叫了,主楼虽已成形,但南北展翅的配殿还未动工,忙乱中只好压缩工程规模,将南北配殿紧缩为小阁楼,并命名为“玄空阁”。后因时事变迁和其建筑特征,至北魏孝文帝时改名为“悬空寺”。从此也留下了一个怪现象,磁硖谷附近村庄的鸡比城里的鸡早鸣一个时辰。 >传说只是传说,但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悬空寺乃神为之也”!当您登上悬空栈道时,悬崖上“公输天巧”四个字也直接作出了回答。“公输”乃理班之姓,鲁班是春秋时鲁国人,复姓公输,名“般”,因是鲁国人,后人就称其为鲁班。

       历史上,许多著名学者对恒山都有过动人的描绘,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有“望常山之嵯峨,登北岳之高游”的描绘。唐代贾岛《北岳庙》诗中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 人来不敢入,祠宇白日黑。有时起霖雨,一洒天地德。 神兮安在哉?永康我王国。”的赞叹。唐代大诗人李白则在恒山留下墨迹“壮观”二字。金著名诗人元昊问写有《登恒山》:大茂维岳古帝孙,太朴未散真巧存。乾坤自有灵境在,奠位岂合他山尊。 椒原旌旗白日跃,山界楼观苍烟屯。谁能借我两黄鹄,长袖一拂元都门。

       道教视恒山为神仙所居,是道士修行的理想地区,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五洞天,名总玄洞天。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三十六小洞天》曰:“第五北岳常山洞,周回三千里,号曰总玄洞天。在恒州常山曲阳县,真人郑子真治之。”

       唐朝道士张果,也就大家所熟悉的张果老,曾隐于恒山修炼。《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一云:“张果者,不知何许人也。则天时,隐于中条山,往来汾、晋间。时人传其有长年秘术,自云年数百岁矣。尝著《阴符经玄解》,尽其玄理。则天遣使召之,果佯死不赴。后人复见之,往来恒州山中。开元二十一年(733),恒州刺史韦济以状奏闻,又遣中书舍人徐峤□玺书以邀迎之,果乃随峤至东都。……后恳辞归山,……(赐)银青光禄大夫,号曰通玄先生。……乃入恒山,不知所之。”

       现在,在果老岭,还可以看到那一行行三寸深的小圆石坑。传说八仙之一张果老在恒山炼丹修道,他骑驴上山下山印下了这些印呵,所以后人称之为“果老仙迹”。上山的人们喜欢踩着这些石窝走,据说这样可以“沾上一些仙气”。

       除了果老岭,还有许多自然景观中的奇迹。比如苦甜井在恒山半腰,两井相隔一米,水质却截然不同。一井水甜美清凉,被称为甜井;另一井水却苦涩难饮。甜水井井深数尺,却取之不竭,可供万人饮用。唐代时,玄宗李隆基曾赐匾甜井为“龙泉观”

北岳庙


       建于明代弘治年间,是恒山庙中最为宏伟的一座。它位于恒山主峰天峰岭南面的石壁之下。北岳庙门有“贞元殿”。门侧有长联,上联为:“恒岳万古障中原惟我圣朝归马牧羊教化已隆三百载”;下联是:“文昌六星联北斗是真人才雕龙绣虎光芒雄射九重天”。

       北岳庙内,有北岳大帝塑像大殿不仅有壮观的外表,殿内东西两墙均绘满艺术价值很高的巨幅壁画,长18米、高8米。传说为唐吴道子手笔,壁画内容东壁为“云行雨施”,众天神兴师动众,施云布雨,普降甘霖的具体情节。其中的苍莽巨龙,体态蜿蜒,腾云驾雾,几欲离墙而去。西壁内容为“万国咸宁”。画的是众天神为民降福弥祸后得胜回宫的场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