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的文艺工作从这里走向人民——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昵称21405352 2022-11-26 发布于湖南

图片
图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决定了党领导的文艺工作的人民立场。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的根本方向问题“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阐明了文艺如何为人民群众服务以及在文艺工作中如何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为党的文艺工作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指明了前进方向。

图片

01

“山顶上的人”和“亭子间的人”的结合

“延安文艺界存在的与革命工作不协调的问题”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决贯彻全面抗战的正确路线,此时的延安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许多追求进步、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毛泽东曾在延安接见过许多文艺工作者,并多次在讲话中阐明他的文艺观点。1938年4月,毛泽东出席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成立大会并发表讲话,阐释了艺术的作用和使命。他以“山顶上的人”和“亭子间的人”分别比喻经过长征到达陕北的原苏区文化工作者和从城市来到延安的文化工作者,希望他们能够结成统一战线,在民族解放的大时代去发展广大的艺术运动。

图片

毛泽东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发表讲话

据统计,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有4万余人,文化程度初中以上占71%。其中,包括历史学家范文澜,哲学家艾思奇,文学家何其芳、艾青,艺术家吕骥、蔡若虹等。这些知识分子的到来,为延安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的元素,也为党的文艺工作增添了无限活力。

由于当时许多延安文艺工作者,对革命生活、工农群众的理解缺少实践层面上的考察,暴露出严重脱离群众、自由主义倾向、宗派主义色彩等诸多问题,引起了党中央的极大关注。

1942年春,为深入调查延安文艺界存在的种种问题,毛泽东给众多文艺界人士写去书信,或以集体谈话的形式邀集鲁艺党员教师等交流意见,了解他们的想法。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毛泽东在4月10日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报告了“延安文艺界存在的与革命工作不协调的问题”,正式提议召集延安文艺界人士座谈,就相关问题交换意见。27日,他以请帖方式邀请延安的文艺工作者们参加座谈会,“为着交换对于目前文艺运动各方面问题的意见起见,特定于五月二日下午一时半在杨家岭办公厅楼下会议室内开座谈会,敬希届时出席为盼”。

02

“枪杆子”和“笔杆子”的结合

“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杨家岭召开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并指出开会目的:“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他还做了一个生动风趣的比喻:“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德)总司令的,一支是鲁(迅)总司令的”(后来在正式发表时改为“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延安文艺座谈会先后于5月2日、16日和23日召开了三次大会和多次分组讨论会议,与会人员进行了广泛发言和激烈讨论。23日,毛泽东针对座谈会上讨论的种种问题作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总结。他强调,讨论文艺工作,应该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基础考虑问题,而问题的中心,就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

首先是“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毛泽东指出,文艺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文艺是有阶级立场的,封建时代的文学艺术是为地主阶级服务的,资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现阶段的中国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是为人民的”。因此,“无论高级的或初级的,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这是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毛泽东认为“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我们的文艺,应该为着上面说的四种人。”既然文艺要为“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服务,那么文艺工作,特别是文艺工作者就必须“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而不能站在小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这就是在彻底地解决一些文艺工作者没能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进行文艺工作的问题。对此,毛泽东明确指出,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把立足点移过来”,移到工农兵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

其次是“必须到群众中去”。毛泽东认为,文艺工作者只有解决好“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真正走到人民群众中去,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群众服务,创造的文艺作品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才能真正推动历史前进。

到群众中去才能真正了解和熟悉工农兵群众。毛泽东指出:“既然文艺工作的对象是工农兵及其干部,就发生一个了解他们熟悉他们的问题。”在这方面,文艺工作者需要做很多工作,但了解、熟悉工农兵群众“是第一位的工作”,他反复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需要“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使“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才能真正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能达到“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农兵大众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

到群众中去特别是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毛泽东认为,革命的文艺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唯有如此,文艺工作者创作出的作品才能深得人民群众的喜欢。

到群众中去帮助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前进。毛泽东认为,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他指出:“革命的文艺,应当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来,帮助群众推动历史的前进。”文艺工作者要通过文艺作品,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

第三,“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在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这一问题上,毛泽东特别强调要处理好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毛泽东认为,在文艺工作中,普及的东西比较简单浅显,也比较容易为广大人民群众迅速接受。高级的作品比较细致,比较难于生产,也往往难于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迅速流传。当前摆在工农兵面前的最迫切问题,是他们正在和敌人作残酷的流血斗争,但“他们由于长时期的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不识字,无文化,所以他们迫切要求一个普遍的启蒙运动,迫切要求得到他们所急需的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知识和文艺作品,去提高他们的斗争热情和胜利信心,加强他们的团结,便于他们同心同德地去和敌人作斗争”。因此,“在目前条件下,普及工作的任务更为迫切”,“轻视和忽视普及工作的态度是错误的”。

毛泽东还特别指出:“普及工作和提高工作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普及是人民的普及,同时,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在他看来,“普及工作不但不是妨碍提高,而且是给目前的范围有限的提高工作以基础,也是给将来的范围大为广阔的提高工作准备必要的条件”。毛泽东提出,革命文艺家要自觉地歌颂群众的革命斗争,对迫害人民群众的行为进行暴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大趋势在其生活中能够得以表现,革命文艺工作者要能够对其生活进行歌颂。对于人民群众自身的不足,革命文艺工作者要避免敌对的状态,采用教育群众的态度,这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03

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的结合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毛泽东最后指出:“同志们中间还有很多的唯心论、教条主义、空想、空谈、轻视实践、脱离群众等等的缺点,需要有一个切实的严肃的整风运动。”“过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我们必须和新的群众相结合,不能有任何迟疑。”“'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面对凶恶的敌人绝不屈服,面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即应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刊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文艺新时期的开始。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及《讲话》的发表,对抗战时期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以及后来党的文艺政策的制定、文艺工作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图片

1943年10月19日,《解放日报》刊载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部分)。

《讲话》发表后,延安文艺工作者掀起了学习热潮,他们深刻检查剖析自己的思想,坚持文艺为人民大众、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深入到农村、工厂和部队中,创作出一大批适应抗战需要、深受根据地群众欢迎的优秀文艺作品。如鲁艺的大型新歌剧《白毛女》,京剧《逼上梁山》《三打祝家庄》,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艾青的《吴满有》以及欧阳山的《高干大》等等。这些文艺作品,不仅在当时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直到今天仍然是人们记忆中的红色经典。

文中所示档案为中央档案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