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所求职56条吐槽&建议集锦:来自那些踩过坑的过来人!

 单位代码信息 2022-11-26 发布于吉林

是的,职场是残酷且现实的,无论在哪一个行业,所谓的避坑建议,往往建立在求职者是否拥有溢价空间。但,社会是向前进步的,权利是一点点争取的,谎言是一点点被拨开的。青年律师的发展,如果能从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律师,在趟过的路、爬过的坡、流过的泪后,总结下来的一点经验之中学到点什么,那青年律师就拥有了传承与发展。既然青年人好比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那么我们就有义务用一点阳光照亮另一点阳光,共同走向更壮丽的远方

56条吐槽与建议集锦,对应的是众多伙伴切身真诚温暖的经验分享,我们希望聚集的众多经验可以对屏幕前可可爱爱的你,有所裨益。感谢温暖的你们,感谢可爱的你们,感谢真诚的你们图片图片

特别感谢:@北京牛律师@北京刘律师@山西杜律师@山东鱼律@广州善逸@广州廖律师@广州黄律师@广州符律师@中山吴律师@深圳马律师@深圳石律师@邯郸梁律师@成都陈律师@蚌埠刘律师@六安王律师@海南周律师@西藏王律师@杭州王律师@上海Miss@上海高律师@上海何律师……还有更多更多的可可爱爱伙伴们。(注:前述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部分:吐槽篇

如果可以用★来衡量吐槽指数的话,和上面鸣谢可爱伙伴的排名一样……下述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你们自取!!我屏幕快写不下了!!!

1.比较明显的“坑”,建议能躲尽量躲
  • 律所要求最低服务期限的,否则有惩罚措施的,这格局未来可能会有麻烦;
  • 对助理的要求严重高于普通助理的,也要慎重,比如会做饭啥的,助理不是保姆;
  • 要求助理自己缴纳社保的,无语;
  • 要求助理缴纳学费的,更无语;
  • 要求助理三年学徒,两年效力的,恩,学相声还不错。

2.如果老板或者带教律师很吝啬对你的表扬或夸奖,也要慎重考虑。对于刚入行的青年人,在工作之中还是蛮需要正向鼓励的。

3.一个好的老板和团队,一定是鼓励多于批评,好的气氛真的很关键。不管业务能力进步如何,建立职业自信都是我们青年人非常重要的事情。

4.要求去顾问单位坐班的,要慎重考虑。因为一般来说,坐班助理是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的。相较于传统助理,你也会更少的接触到不同种类的案件。但是你如果是刚毕业的学生,也有可能从中得到一定的社会交往经验。各有利弊,谨慎选择。

5.要求去顾问单位或者业务单位看章的,一定不能去,存在刑事风险。之前某青年律师因看章不慎,涉嫌刑事犯罪被拘留。

6.如果面试时,被问能不能喝酒,或者透露出指导律师不能带教,或者上班时间非常不固定的,谨慎考虑。

7.老板带着助理出去应酬,面对动手动脚的客户,老板不制止的,果断掀桌子走人,别怕,谁都没有能力让谁在这个行当里生存不下去,正大光明比什么都强

8.如果团队要求有自媒体经验的,很可能到团队成为自媒体运营专员,而不是律师业务助理,慎重考虑。

9.夫妻店要谨慎,老板和团队某个成员交往过密的要谨慎。祸从口出,经常能从某个团队成员口中说出来的老板对你的评价,且老板经常当你面儿评价别的团队成员,也要慎重考虑。

10.如果工作只是打电话,做市场营销,那很难接触业务办理的,要慎重。

11.老板兼职太多,如做生意、搞投资,律师可能只是一个小的收入来源的,也要慎重,很有可能不会太重视律师职业和助理成长的。

12.业务类型过于单一的,大概率会充当团队后台螺丝钉,慎重考虑。

13.承诺刚进去就给挂证的,要谨慎一点,给自己和律所一个相互适应的机会。要是双方都适应那皆大欢喜,但如果挂证后几个月发现不合拍再离开,沉没成本相对较高。同时,也不要过分在乎沉没成本,一旦觉得不舒服了,且这种不舒服不是自己的原因,建议及时抽身。

14.画饼很常见。不影响自己的情况下,可以听的,但是要确定每月确切的到手工资。如果和入职前谈的差距很大,谨慎考虑。

15.选择团队时,可以提前了解一下,实习期结束后如果有业务方向调整,能否所内调整团队。有的团队会提出:离开团队,必须离开律所,这种团队要慎重。

16.求职的时候,问关系人脉的、问父母职业工作的,这种大概率是搞关系的律师,未来办业务也可能让你找关系,慎重。

17.鼓励团队内部相互举报的,慎重。

18.团队内部薪酬不透明,搞背对背的,明令禁止助理之间相互了解薪资的,谨慎去。

19.进入团队后,主要工作就是贴发票,或者直接让找发票的,慎重。

20.团队要求助理去购买发票的,坚决不去,老板不懂吗?为什么让你去,他为什么自己不去?自己赚钱,就要自己承担风险。

21.办公场所太压抑的,谨慎考虑,例如天花板特别低的、上门发现里面的工作氛围死气沉沉的,办公场所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工作心情。

22.每天只让你写文书,好几个月都不带你办案子或者不带你全程参与案件办理的,慎重考虑。

23.每天让你感恩的老板,时不时暗示你给他送礼感谢他的老板,慎重考虑。

24.选择老板,建议选择仍然在一线工作的。如果你冲着名气大,选择已经不亲自办案子的老板,你的基础办案能力可能会有相对较大的缺失。

25.当你谈工资,老板和你说年轻人不要在意钱,这样不好;当你谈学业务,老板和你说这里不是学校,要懂得职场规则;当你谈规则,老板和你说师徒情深、用心良苦,凡事不要算的太清楚,计较的不要太多;当你谈成长,老板和你说你啥也不是;这样的地方,请慎之又慎


第二部分:建议篇

26.找工作是双向选择,他们选择你的同时也是你们在选择他们,不要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年轻人常因羞于表达而吃亏。羞于表达和不好意思会让老板利用你、CPU你。

27.面试之前,最好可以对求职的律所和律师做基本的尽调工作
  • 律所是否受过行政处罚。有些业务,受过处罚的律所是不能做的,比如涉证券市场业务;
  • 律师是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行业训诫。了解下基本情况,一般司法局和律协的官网上会有,还有全国律师诚信信息公示平台;
  • 在裁判文书网查一下所求职律师代理的案件。看下律师所做的案件和宣传的案件是否一致,以及初步判断律师是否还在亲自做案件;
  • 了解律所能否马上提供实习指导律师。有些律所把年轻人忽悠进去,但是一时半会没有符合条件的实习指导律师名额,等待的时间成本,也要在求职时考虑好。
28.个人觉得,任何团队都是得经过面试交谈之后,才好进一步确定是否合适自己的,其他小伙伴在前面也讲了很多。当面试后收到offer的,个人建议不要急着回复接受,可以从以下方面再做一定了解:
  • 在律师平台查询团队的律师情况,包括执业年限、有无被处罚;
  • 在裁判文书数据库查询团队的主要业务领域、案件数量等,像批量案件或者专一领域的一看就知道;
  • 在微信等平台搜索团队律师,特别是老板的文章,一方面可以看到有无受邀参加活动或者兼任某些职位的,另一方面就是能看到有无撰写一些专业文章,都可以侧面反应老板的专业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再者,还可以观察是否一直有在招聘,一直都有或者时不时就有,也要警惕;
  • 可以在一些自媒体社交平台,搜索团队有无被人发帖吐槽过的,方便避雷;
  • 经过上述了解,团队无问题且很符合自己预期的,那么个人觉得可以进去亲身体验了。

29.面试的时候,对方给你的感觉很重要,其实多面试几家就能对比出来了。有些路,自己走了才知道深浅。听别人说的,理解起来可能没有那么深刻。

30.一定程度上来讲,即便是同一个律所,所内律师的业务水平、办案风格、相处模式也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相较于律所本身的知名度,指导律师个人给你的观感可能更重要

31.个人感觉,团队大于律所或公司,但很多时候只有进去了感受后,才能发现到底适不适合。不过可以在面试的时候,凭直觉筛选掉不合适的。如果在入职后才发现不合适,那就及时止损。

32.和老板一定谈钱,没必要表现出无所谓。记住一句,老板给你开的工资,那才是你在他心中真实的重视度和价值

33.要记住出来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不要羞于谈工资待遇,也不被所谓的“年轻人刚入行,不要先着眼于眼前的待遇”一说所震慑住。谈待遇多关注晋升机制、组成部分、计算方式、发放方式、发放时间等具体的内容,不要仅仅拘泥于数字上。当月1号预发当月工资的>当月30日发当月工资>次月10日发上月工资>次月15日发上月工资,如此类推。

34.个人建议,可以尝试在面试的时候给老板做一个压力测试,例如提到某律所开出了更高的工资。在这种突如其来的压迫性发言之下,他的反应会直截了当地揭示出,他最看重的部分或者对你的要求

35.相信我,一个真正优秀的团队,不会因为你做反向测试就拒绝你。与之相反,那些感觉到自己作为支配者的尊严被挑衅到了的人,不值得你为他工作。

36.有时候决定职业选择的,就只是面包而已。但是,不能因为面包,一直选择下去。从择业的时候,尽量可以给自己至少定下3-5年的规划,并且实施下去。

37.个人觉得要重视试用期,老板坑不坑、自己适不适合这个团队,试用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在试用期这段时间,要好好感受,觉得不合适,建议尽快抽身、及时止损。

38.试用期的时候,注意观察老板是不是诚信之人。对助理说的,对客户说的,对同事同行说的,大部分是否能落实执行,还是说完就当完事了。

39.我面试了很多不同的工作、不同的团队,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如果他对自己的能力、团队的实力是有信心的,其实他越不会去压榨下面的人,更希望通过合适的薪酬机制跟待遇,激发下面的人的活力的

40.我们主任就在年会上说,先把日子过好了,工作才能做好。律所谁的生活不能保证的可以站出来,律所可以在一定程度给予支持。真的一万个点赞,不压榨新人

41.选择团队时,也要关注工作强度。就个人而言,现在看到工作强度很大,就果断pass掉。如果说工作强度一般,那就是很大;如果说很大,那就是相当大;另外,如果说轻松,大概率意味着没什么业务

42.从长远看,如果自身不太能接受高强度工作,即使短时间能适应,长时间后大概率出问题。这种问题是连带的,先是心理产生抗拒,渐渐地身体也会作出抗拒的反应

43.个人觉得,精力再旺盛,也不能持续性透支,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还是蛮重要的。持续性透支真的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44.找团队或者律师不一定必须要找年纪较大的资深律师。现在到一定年龄的资深律师,有些已经不办案件了,而且思想也可能相对封闭。年轻老板年轻有活力,还可以共同进步。

45.面试或者在试用期,可以重点关注以下事项:
  • 单位的薪酬结构、福利待遇、差旅报销流程,这个能看出来是否大气;
  • 日常工作流程是否规范,不要把精力放在无效的沟通,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单位/领导是否有足够的领导力、协调能力。

46.进入一个目标团队前,如果可以,建议找到熟悉的人提前了解一下团队老板的风格、手下律师的工作状态。仅听面试时的一言之词,很难判断真实情况。曾听某老板招人时说比公务员下班早,可他团队经常加班,正常下班时间也比其他团队更晚。

47.我目前觉得好的团队具备的特征:
  • 精研专业。大家目的相同,都是为解决案件疑难和让团队成员学习进步,熟悉办案内容和程序;
  • 平等讨论。团队有讨论的气氛,同团队前辈律师和带教不会有先学到知识的优越感,不趾高气扬,不居高临下,不自以为是。无论是谁,都主动发表自己见解和观念;
  • 薪资透明。有明确的奖励机制,而不是看老板心情;
  • 情绪稳定。无论是老板还是团队成员,平静地做事情,劲往一处使。经常被骂和被说教真的会很不舒服。

48.说几个我的亲身经历吧:
  • 选择律所和团队的时候不要太在意律所本身的品牌,找一个愿意真心教你的指导律师才是最重要的。面试的时候,不只是律所在筛选你,也是你去了解面试你的团队的机会,可以通过面试你的律师的谈吐,大概判断出团队和你是否适合;

  • 面试通过和HR以及律师的沟通,可以初步判断工作内容在一次面试中,我就被问到过是否会做公众号运营,以及能否接受加班,我当时给的答案是不接受无理由和长期的加班,最后自然也没有考虑那个律所;

  • 个人现在的一点遗憾就是由于进的是专业类型的律所,只做知产案件且大部分都是专利案件,对于其他类型案件,尤其是律师常规案件的处理一窍不通,优点就是在本领域的工作内容会学的很深,但是我个人是建议实习期尽量多接触一些案件类型的;

  • 一个好的指导律师一定是愿意为你的劳动付费的。如果他在谈薪资的时候疯狂ICU你,那么在你工作的过程中大概率也会经历ICU,建议面试的时候就快跑。
49.分享几个反向面试指导律师的方法:
  • 要保证给你面试的是以后直接带你的老板,或者起码要求与指导律师进行谈话。部分律所会出现联系人与指导律师不一致的情形,那对我们来说就无从判断了;
  • 判断老板业务能力。首先,办公室大小和位置往往反映了他自身业务水平在所内的排名;其次,搜索裁判文书网其名下案例,观察其业务方向和案件量是否是你想要的;最后,有条件的可以咨询律师同行或者相关人员的私下评价;
  • 判断老板与你的相处模式。一般来说,资深律师因为长期需要与陌生人打交道,是能够正确表达态度,那么他与你的第一次接触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他想要在你面前展现的态度。如果连想象中的自己都是独断甚至无礼蛮横的,那这样的老板会在以后的日子里让你十分难过。另外面试后到入职前的时间,建议多接触老板的其他助理,通过加班时间、工作内容等判断老板对你的期许,如果相差太多建议离开。
50.个人看法:小城市的初创律所,包括某总所开的分所,这类律所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问题,自身在做职业规划时也需要重点考虑:
  • 律师专业:如果带你的是刚执业没多久的律师,就面临律师执业能力的问题,很多案件需要你做大量的检索,而不能给你提供指导;如果律师做金融案件(例如银行批量案件)较多,那么在实习期间所做的工作可能就是流水线工作,如银行用印、修改诉状信息,可能学习不到实质内容;
  • 律所管理:初创律所还可能会面临管理问题,要么是什么事不想管,要么是什么事都想管,合伙人之间不能达成统一意见(合伙人内部有矛盾),律所发展缓慢。同时,初创律所面对较大的经济压力,合伙人会想要快速回收成本,各种奇怪的开源节流方式就有可能会出现;
  • 自身执业:在实习后是否留在这个律所,可能会困扰自己,律所是否会有其他的方式不放人;
  • 其他还有一些常见的通病:实习律师在律师眼中很多只是“助理”、“实习生”,并未真正将你看做一个实习律师(案源大把除外),可能会面临成为“贴发票工具人”、“保洁”、“前台”、“行政”、“司机”、“代账人”、“未来的韭菜”,将来执业后管理费、工位费、办公室房租费用也会接踵而至。
51.个人观察,小城市选择律所存在两种状态:
  • 团队制:和老板业务能力相关。年长头衔多律师:团队成员多,老板做案件时间不多,应酬多,案件多由手下律师办理;中年律师:专注于办案,团队精简,愿意带新人;
  • 公司制:指有专门业务部门,律师负责办案的所。作为实习律师,案件只能做律师挑剩下的,没有律师带,靠自学研究案件,高强度加班,但能积累案源,执业后快速独立。

52.个人认为,打破那些行外人给出的律所鄙视链。无论是红圈所、精品所、大所还是中小所,都各有利弊,都有好的律师,也都有不专业的律师。

53.个人认为:①如果确定做独立律师,好好跟着指导律师学习,说真的,不论指导律师怎样,他都比初入职场的我们经验丰富;②如果比较惨没有遇到好的指导老师,也不建议闹僵关系(除非大城市换所),小城市里面的老律师基本上都认识,闹僵了挺吃亏的。

5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即便再普通的人,也许依然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借用海瑞斗严嵩的一句话:贪官奸,你就要比他更奸,不然你怎么能斗得过他?。自己淋过雨,以后尽可能的帮别人撑把伞,而不要去做那种把人家的遮雨棚砸了的人

55.面对选择,个人拙见:多观察,坚持自己的价值判断,道路嘛,对的路试过了之后,对了就对了错的也得试过才知道是错的,有些东西就是年轻必然要承担的成本。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没有确定性或确定性不太强的时代,永远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坚守好今天,相信最好的就是今天

56.最后的最后,青年律师,当你以后成为了老板,做了合伙人,衷心地希望你可以记得,做个让更年轻的人真正尊重的律师,请不要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人


结语

正如可可爱爱的伙伴善逸所说:“发自己的光就好,不要去吹灭别人的灯!”我们汇集分享的众多经验,既是期盼自己可以更好的发光发热,也是希望可以将这份温暖的光亮传承下去,一点光亮照亮一点光亮

感谢可可爱爱的伙伴们的真诚分享,感谢屏幕前每一位可爱的你的耐心阅读,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以上所有内容,仅为温度法律圈众多伙伴的个人看法,仅供大家交流参考。文中如有不足之处或大家有任何问题,欢迎与笔者一起讨论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