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追寻培德中学

 唯我英才 2022-11-26 发布于河北

□郑新芳

培德中学民国时期的校门。

培德中学校长段云峰。

清末民初保定教育发展迅速,保定有“学生城”的美誉。民国年间,保定中学教育呈现出“众星捧月,群星璀璨” 的局面。那月应该是名满海内外的育德中学,那些星星就太多了,有常被人说起的省立六中(后改为保定中学)、同仁中学等等,还有些人们也偶有提起,如培德中学、民生中学、志存中学、四存中学等等,但知之就甚少了,当时学校在哪儿、谁是校长、有什么建树,一经问起,人们也就茫然了。

本文今天就说说培德中学。

1924年4月10日,段云峰等人集会于保定穿行楼东街张墨侪先生家,商定创建保定培德中学。他们在酷暑难耐中商讨校规,编制预算,规划校舍,于8月24日开学,公推段云峰为校长。

创建培德 肩负使命

创办培德中学的动机是什么?段云峰等人有过成熟的思考。

一是保定地方的需要。那时保定是省会,交通方便,地方幽静,一向为河北省教育的中心。这里学风朴实,优于平津;办法优良,胜于各县。自民国以来,教育发达,河北中部、南部小学毕业升中学者必先来保定,落选者方转天津,此种情形久为北方教育界所共识。当时保定虽有省立六中、育德中学、保定二师、同仁中学等学校,但还是不能满足需求,许多报考者未能录取只能悻悻然离开保定。

二是学风亟待挽救。河北自清末创办新学以来,学风极佳,彼时声誉几冠全国。但后来学校里沉下心来认真读书之风气渐颓,创建斯校,冀挽颓波,管训力主严格,教学必求实用,务必使学生潜心向学,以达求学之目的。

段云峰(1888—1984年),字巍霄。清光绪十四年出生于直隶省保定府蠡县东孟尝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曾进第四陆军大学读书,曾在保定军校任教官。在民国期间曾任段祺瑞政府代理参谋次长,曾任陆海空军总司令部高级参谋,曾任军事委员会总教官,授中将军衔,但最值得纪念的是他痛恨军阀混战。段云峰辞职回乡后创办保定私立培德中学,冀挽教育颓波,是他的理想和追求。

奔走北京保定 谋求办学地址

1924年,办学伊始,在穿行楼东张墨侪家的院门口挂出“培德中学筹备处”的牌子,但校址尚未选定。当时的董事张秀溪先生募得办学基金一万元,商请省长王孝伯应允,以旧道尹公署房舍一所办学。7月5日招生两个班,为培德中学之始。天有不测风云,因公署房屋多年失修,降雨连绵,房舍突然颓圮,且无法修葺。正值开学,百般焦急。是老天爷成人之美,还是校长、教员苦苦寻觅踏破铁鞋,终于开学前在东大街觅得一所民房,在内开学。校舍原为粮店,有房47间,略加修缮勉强开学,将东门脸一个大坑填了一下就算是操场。

好事多磨。1924年10月,保定为国民第三军所占,学校驻进了军队,无法上课。段云峰心急如焚,奔波于京保之间,反反复复,最后恳请第三军军长孙禹行(孙岳)答应,在北关外前医专旧址办学,几经磋商,始蒙批准。1925年春迁移新校址。4月,省教育厅派员视察,说学校成绩良好,准予立案。但到第二年,奉系军阀驱逐国民军,独居北京政府,李景林为直隶督军。有一二心怀野心者,妒忌培德中学,拟趁机摧毁它,所以极力怂恿河北大学向培德索取校舍。

这是因为河北大学是将医学院、农学院、高等师范学院等整合创办的,旧房产似有纠纷。经刘竹坡先生代为疏通,培德中学才得以保存下来。到1927年,学生大量增加,校舍拥挤,又交涉占用了卫生医院的旧址,并借用附近北岳庙院落一所,计20间。这年暑假,奉军准备南下,第二十、二十六师曾先后占据本校两个月,但已届开学,学生纷纷返校,经多方交涉方得开学。到1934年,办学已10年,这年河北省举行会考,全省初中第一名是培德中学的,前十名培德中学有三名。

管理中规中矩 成绩名优辉煌

培德中学创办伊始非常中规中矩。学校设立董事团,段云峰被推荐为董事长兼校长,制定了《培德中学董事会章程》。段云峰网罗名师,组建精英队伍。在此基础上,学校制定了《培德中学校学则》,六章二十九条,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籍、考试等诸方面都有详明规定,如第五章第二十一条从五方面规定训育标准,一、思想方面:1、培养民族的意识。2、培养国家的观念。3、培养革命的思想。4、培养科学的头脑。5、培养艺术的兴趣。二、精神方面:1、培养创造建设的精神。2、培养担当事业的精神。3、培养热心公益的精神。4、培养果敢进取的精神。

学校还制定了《培德中学行政组织大纲》和《培德中学校行政系统表》,制定了《培德中学校歌》。校歌由教师缪彦威即后来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缪钺作词,词如下:

临渤海,倚太行,

燕赵士,多慨慷;

设校化俗兮,紧培德以名庠,

学期致用兮,德贵自疆。

振华夏之声威兮,御外辱之强梁;

冬兴松茂,春兴兰芳,

懿欤吾校,山高水长。

段云峰不但抓管理,还兼授国文、数学课,教学管理抓得更实。据老学生撰文回忆,他在校园、楼道见到学生就询问学习情况。一次,见到一个学生,他先念了“挟泰山以超北海”,让学生“接着背!”学生背得滚瓜烂熟。这个学生就是他的二儿子段仲宇。抓教学,他连儿子也不放过。

我想起一件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北京某高校读中文系时,系主任是李菊田先生,他是当年培德中学第二班学生,后又在母校任语文教师。我阅读资料,竟然看到省教育厅督学听他的课给与的评价。难怪我们中文系党总支书记、系主任等随时就抓住学生,指令背背哪篇文章,这是有传承的。

1934年私立培德中学举行10周年校庆,正好教学楼落成,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题写匾额:“培德中学校十周年纪念楼”;北大教授胡适题匾曰:“十年教训”。社会名流、毕业老学生纷纷来函祝贺,锦旗条幅琳琅满目,最显眼的一幅是:“筚路蓝缕”,其意义可谓深远。培德这10年,不容易!

校长段云峰在《培德中学校庆十周年纪念专刊发刊词》中写道:“夫保定处燕赵之间,土厚水深,风习淳朴。当明清之际,孙夏峰、颜习斋、李恕谷诸先生,志节皎然,树立宏伟。自乾隆以降,惠戴诸儒崛起江南,以考据之道易天下,而北方学风湮沉,遂少所影响。方今国势陵夷,民气委弱,吾等怀乡贤之遗风,宜如何发扬蹈厉,抱坚贞之心,为有用之学,以自拔而救国。此则峰所愿与吾校师生共勉者矣。”他的宏论别具匠心,批评了桐城派的考据之道盛行,保定本土的“颜李之学”沉落,使得中国日益衰败,这警世之钟堪称振聋发聩。他的理念毫不逊色当时的教育名流,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私立培德中学从创办之日起因管理有方、教学质量高,声誉日隆,成为保定周边颇有影响的中学。“七七”事变后,日军攻陷保定,9月底,办学13年的培德中学被夷为平地。

夜幕降临,段云峰和郑厚庵老师将学校重要文件收集在两个铁箱子里,其一掩埋在校舍南端隐蔽处,其二准备带回家乡。添完最后一铲土,二人挥泪告别学校。这时,培德平民学校一位学员——人力车夫来到段校长面前,说:“校长您上车吧,我拉您回老家。”

战火连天的岁月,车夫的行动令人感动,这也折射出段校长在平民学生中的地位。培德中学从此“匿迹”,但没有“销声”,一直到今天。

私立培德中学早已不存,创建培德中学的校长段云峰也早已作古。在此我写一首诗,献上由衷的纪念:

从军未逞霍嫖姚,

鸡水清清浣战袍。

革命老人留美誉,

培德军校一巍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