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十年前的青岛崇德中学,青岛十一中前身的历史印迹

 青岛城市记忆 2023-11-03 发布于山东


如今,阳信路二号大门旁,墙上的校牌是“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七中学南校区”,但在很多老青岛的记忆里,它是曾经的老十一中,还有前些年延续时间不长的“青岛九中南校区”,而追溯学校的历史,则是创办于1911年的青岛崇德中学(初名“明德中学”)。


1933年,青岛崇德中学编印了《青岛崇德中学校刊》一书,详细介绍了青岛崇德中学建校历史,教务概况、训育概况、事务概况等学校行政介绍,校董、职教员、学业生、同学录、班级、生活,以及当时学校的诸多影像资料,择其部分图文,与众读者朋友分享。回望历史,留住记忆。

沈鸿烈为青岛崇德中学校刊题字

蔡元培先生题词

北大校长蒋梦麟题词

南开大学创始人张伯苓先生题词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题词

校 史 纪 略

本届校董会

崇德中校创于1911年,系美国北长老会聂克林夫人捐资建筑校舍,以为其子聂侯纪念。其目的在以“基督化”之精神施道德教育,以造就中国青年,初名“明德中学”。

第一任校长为刘思义,当时来入学者仅三四十人,几乎全为教会子弟。所有常年经费,基本由北美长老会差会负责,学校行政及管理,亦大致由差会代表任之。

次年刘思义去职,王守清先生继任校长,努力建设、惨淡经营,历任七载,煞费心血。其时为旧制中学四年毕业,学生由三四十人渐增至六七十人,仍多系教会子弟,皆循规蹈矩,勤苦攻读,故毕业生之服务教会及公家与社会者大有人在。

1919年夏,因爱国学生起为“五四运动”,致遭外人之忌,对于本校横加摧残,驱逐校长,解散学生,学校停办,王守淸校长被迫他去。本校遂迁于潍县,与文华中学(即今之广文中学)合并,为时一年,此系本校之不幸中断时期。


1920年秋,本校复回青岛,乔基堂先生为校长,学生达五六十人。此时在日本统治之下,进行颇难,历经艰苦,元气渐复而继续迈进。1922年,乔基堂校长去职、董文珍先生来校不久又复去。旋即聘姜渔渭先生为校长,不料于1925年春季运动会时,偶与美国学生发生误会而引起学潮,学生纷纷离校,故复行停止,此系本校之又一中断时期。

1925年秋,本校负责当局,以学校之不可久停,百方物色继任校长,终赖德位思教士之努力,敦聘王子云先生为校长,并改名为胶东中学,凡阅四载,学校改取开放主义,即不限于教会子弟,故学生突增至一百七八十人。而斯时中国各地新思潮澎湃奋发不可一时,尤注意于外人教育权之收回,及教会管理之改良,激荡感摩。初虽见地各殊,终归折衷一致,即由西国教会与所在之中国教会协议合作,于所管各教会分区内,各组织一地方委员会,掌理当地教育医药及布道事宜。本校当由青岛地方委员会照章整理为设校董会,用以奠定本校,俾依国民政府教育法规负责办理。


不幸于组织校董会时,学生竟发生风潮,全体职教员学生,相率离校,事在1929春,本校又行停滞,此本校最后之中断时期。


本校停顿数月,旋于1929年7月23日,经胶东区....青局地方委员会之决议通过,设法恢复,当由地方委员会代表设立者选聘姜汉三、焦善亭、谭星文、乔子升,陈德亮(西教士),李海寰、王德润(华教士),为第一届校董,于8月3日成立校董会选举职员,是为本校有校董会之始,改定校名“青岛市私立崇德中学校”。出资产设立者为美国北长老会,由校董会出名与订契约,租借其校产,接收其资财,惟其时已距秋季开学之期不足一月,校长与教职员尚均付阙如,亦未开始招生,盖当时之校董会抱有一定宗旨,以为当风潮之后,于校长人选,非得老成持重者不足以资整顿。于招收新生,非严定资格不足以树良好之基础。于是敦聘王守清先生为校长,以其与本校历史上之关系,又为教育界素负重望也,则举凡聘任教职员,以及招收新生,整理校舍诸端,悉以任之。果也筹备未及匝月,而能于是年9月18日开学授课,较通常开学之期,不过旬日之迟耳。先设初中一二年级各一班,并设有预备班,教员七八位,学生仅六十余名。然教者学者皆异常奋勉,在本市举行党义竞赛会时,本校学生竟名列第一,得甲等优胜奖品,草创之初得此荣誉,殊属意外!校董会同时并向本市教育局以新校名义呈请设立及进行其他应有程序。


1930年3月10日教育局批准设立,复遵指令照章呈报其他表册。适值教育局划归社会局,故于4月4日,经市政府社会局予以批准。是年秋季学生报名入学者极为踊跃。所可惜者以限于经费,校舍不敷应用,已不能全数录收矣。复为整顿学校内容,提高各科程度起见,敦聘甫由北平燕京大学教育学系毕业之王履平(即现任校长)来任教务长职,依部颁课程暂行标准规定课程,并于12月将立案表册,呈由教育局转呈教育部请予立案。只为设学宗旨一项,往复修正延至年余,始于1931年12月蒙国民政府教育部准予立案。同时蒙市府自1931年1月份,月给五十元之补助金以示鼓励,学校基础,于焉奠定,而茹苦含辛之王校长守清,其心血亦于此时耗尽矣!

1931年6月12日,本校小幸,王校长操劳过度,患脑充血溘然长逝!鸣呼痛哉!然而王前校长精神不死,本校仍继续努力。俾有以继王前校长未竟之志!旋于是年6月19日敦聘本校教务长王履平先生继任校长。今校长本为王前校长素所倚重,驾轻就熟,胜任愉快,自在意中。而尤为难能可贵者,则以最低度之俸给,并二人以上之职务(缘当时以抚恤王前校长故经费支绌,今校长除兼教务长外,且于每星期授课十数小时)坚苦卓绝,奋励异常,俾有今日!然非值沈公鸿烈来掌市政,一切事实求是,与教育局长雷法章凡事指导协助之力,则以难乎其有今日。于是而校长得人,鼎力可藉,遂致本校有蒸蒸日上之势矣!是年秋季经第二届校董会议决,停止开办高小,中学改为五班,学生达二百五十余人,教员已增至十七位,全体精诚团结,儆惕有加,不图事功未立竟于是年12月,蒙市府批准月给补助金二百元,本校负管理之责者,受此补助,益增感愧,愈思所以改良进步,有以副当局期望之殷,与夫社会需要之切。但以现势观之,限于经费,校舍狭隘,欲谋发展非增筑校舍不可。欲堆筑校舍,则舍募捐外,实无他法。估计增筑校舍需费万元以上,幸有西国义士陶克理君愿认半数,但以华方亦能募集半数为条件。本校现已开始募捐,首蒙市长沈公慨助千元以为之倡,复蒙热心公益诸公惠予捐助,业已集有成数,一篑之欠。则一举足一投手之劳耳!嗣后维持本校于不敝,并得日进于发展之境者,悉当局之提携指导,与夫社会上之援助焉是赖,是则本届及其后各届校董会,所深切盼祷者也。

1931年秋季,崇德中学全体摄影。

青岛市教育局长雷法章为校训题字

本届校董题名

本届董事长焦善亭、前届董事长姜汉三


董事兼文牍王德润、董事谭星文、代理董事兼会计樊都森


董事李青选、董事李海寰、董事乔子升

职 教 员

校长王文坦



前任校长王静安遗像


教务主任兼史地教员:齐显伟
事务主任兼数理教员:安光霞
训育主任兼党义教员:李荣章


军训教员:乔凯成
音乐教员兼训育员:邓余鸿
国文教员兼文牍:谭德温


数学教员兼事务员:张兰亭
英文教员:顾延龄
国文教员:李云峰


军训教员:乞文波
国术教员兼童子军指导员:纪雨人
艺术教员:乔永祥


军训教员:于景秀
博物教员:董吉恒
劳作教员:郭养元
校医:焦景汉
国文教员:薛青萍


1933年3月,崇德中学校职教员全体摄影。


校门


校园


校楼



大礼堂


科学实验室


阅览室


校歌



校旗


校徽


校花(耐冬)

毕 业 生


崇德中学第一届毕业典礼摄影纪念


崇德中学三年级师生合影


崇德中学第三届毕业师生合影

班  级



中二甲组


中二乙组


中一甲组


中一乙组


高小二年级

生  活




尚武精神

木固枝荣



海水浴场、海滨公园

如上仅是节选小部分九十年前校刊中的图文,后期会继续摘录编发。回眸历史,如今校院内的布局及建筑与半个世纪前已大不相同,历经110余年风雨,变换的是多次更改的校名,不变的是这方土地教育的根。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后,在人民政府大力支持下,崇德中学得以恢复并健康发展。1952年,更名为“山东省青岛第十一中学”。

1998年,青岛十一中与青岛女子职业中专合并,合并后名称为"山东省青岛第十一中学,加挂青岛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牌子"。

2008年10月21日,根据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市区部分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通知》,青岛十一中普通高中部(含综合高中)教职工(含离退休教职工)、学生并入青岛九中。女专部教职工、学生并入青岛艺校,青岛艺校加挂青岛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牌子。青岛十一中现有场地、校舍、资产及债务并入青岛九中,女专部教学仪器、设备及有关经费划转青岛艺校,青岛十一中停办,十一中校址更名为 “青岛九中南校区”。


2011年6月8日,青岛市教育局发布通知,山东省青岛第十一中学(青岛女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等四所中学,随着十一中的停办,综合高中在岛城也逐渐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而随着十一中并入青岛九中旗下,从此历史悠久的青岛第十一中学在青岛市的教育界编制中彻底消失。

2018年,青岛37中从原来的镇江路迁往上海路,崇德中学的老校址上,“青岛九中南校区”的校牌,再次更名为“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七中学南校区”。仅是十年的光景,竟已是三易其名......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重新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