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高的线条为啥都是弯弯曲曲的?

 蚂蚁景观 2022-11-26 发布于陕西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来聊聊梵高。小蚂哥期初接触梵高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就是《星空》、《向日葵》那些世界名作。后来随着我在挖掘艺术史的过程中,接触到了越来越多梵高的素描作品。就像这样:

由于自己也很喜欢平面设计,所以第一眼就爱上了这种风格。长短不一的曲线纵横交织在画面上,就像是线条在纸面上舞蹈,失去了颜色和笔触,只用这些线条非但没有降低画面的丰富程度,还使得内容更加纯粹。那么梵高为啥会这样画呢?

所以这期我们就来浅聊一下我对于梵高这种弯曲摆动曲线的理解。

首先有人说梵高没接受过系统的绘画学习,我觉得不对。

梵高出生于1853年,在他16岁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古皮尔艺术公司当推销艺术品的学徒了。在这期间,梵高接触到了大量优秀画家的作品,伦勃朗、米勒、德拉克洛瓦等等,其中米勒对于梵高可以说是偶像般的存在。

播种者

拾穗者

梵高对这些大作如数家珍,短暂的一生中数次临摹学习。

27岁-33岁梵高在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和安特卫普美术学院接受系统教育,但都未能毕业,他受不了学校的刻板,学校也忍受不了他的古怪。比如他曾经把一个女性石膏像加了一个丰满的大屁股,并对老师吼道:“你们根本不了解年轻女子……”

Anyway,梵高其实是有扎实的素描基础的,我们从他早期大量的素描作品中就能看出一二。

梵高从27岁开始学画画到37岁去世,真正作为画家的时间只有10年(如果去掉学的时间要更短),但即便如此他一生中画了864张油画,1037张素描,150张水彩画,可见梵高对素描的重视程度。

在梵高创作生涯的后期他接触到了印象派,一扫之前阴暗绝望的画风,画面开始变得阳光明亮,笔触也开始自由的流动。他虽然也像印象派一样写生,但他不追求当下的光影而是注重对象的本质。

刚开始的线条还算是中规中矩。随着他在生活的精神上接连受到打击,他的笔触也越来越扭曲,越来越富有动感,甚至在他的笔下,真实的形体已经不重要,表达当下自我的感受才是。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梵高完成了中西方艺术的融合。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重意不重形,我们的绘画是注重线条,讲究书画同源的。

富春山居图局部

单就用线中国画中就有十八描之说。文人画家的作品不一定真实,但下笔如有神,表达作画的心境就足够了。

十八描之柳叶描

传宋代刘松年西园雅集图局部(注意看草和石头的肌理和梵高异曲同工)

倪瓒的容膝斋图寥寥几笔空寂雅致的画面就让人神游其中。

可以说画家在作画时把自己的精神和情感都融入了线条之中,所以才造就了中国画题材相近但各有风味的局面。

西方传统绘画一直都很重视形体的表达,试图通过光影的描绘用绘画凝固真实的瞬间。

卡拉瓦乔《圣马太蒙召》

这听上去有点像照相,其实在文艺复兴之前的漫长历史中,绘画大部分功能就是记录圣经或者历史故事,你可以理解为时光照相机了。

文艺复兴之后,经过3-4个世纪的思想解放,各种绘画形式百花齐放,画家们逐渐认识到真实其实只是绘画表达的一种方式,表达自我成了越来越多画家彰显自己风格的流量密码。

比如追逐阳光的莫奈

善于自我营销的毕加索

但他们都没有能够彻底抛弃西方主流的绘画语境,创造出一种新的绘图语言,而梵高做到了。他没有来过中国但他的线条就像是山水画中的皴法,十八描中的行云流水描。通过一种弯曲密集的线条叠加营造出画面中强烈的动势,并且利用不同曲度,不同长短的线条塑造了他画面中的主角——海浪、草丛和树木。

那么这种画法好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有两点:

1、保证画面中气息的畅通

画画特别忌讳画死,而梵高的线条之间有空隙,可以让画面中留白的部分气息连通,自然让你感觉轻松自然,看久也不会审美疲劳。

2、长短线形成的不同质感

梵高用线点线结合,前景长曲线多一些,背景点多一些,但大多都顺着物象的结构排列,形成不同的画面肌理,特别像平面设计中的构成。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很多爱好者都在模仿梵高这种素描的方法。这篇文章中我收集到的也无法细细分辨,大家学习画法就好,下面我就分享他的这种富有特色的作品。

这期就到这里,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手绘的人,蚂蚁景观,以小见大,我们下期见吧~

点赞在看,干货不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