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穴压豆治疗顽固性湿疹医案分享

 灵兰小草 2022-11-26 发布于山西

一、湿疹的表现

  湿疹系多种庑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多发生于体质过敏者。其主要特征是:患者阵发性奇痒,并呈弥漫性潮红、水肿、丘疹、水泡糜烂、渗液结痴、脱屑,表皮为苔疣样多形性损害。

二、湿疹的耳穴选取

主穴:肺、肾上腺、内分泌、神门。

配穴:

 湿热浸淫证加脾、三焦;

 脾虚湿蕴证加脾、胃;

 血虚风燥证加肝、心、风溪、皮质下。



三、治疗方法

  指甲大小的胶布数块,几粒小绿豆。先用比火柴头稍大些的探棒在耳穴有关处探压,发现压疼点或水肿压之不起处,即为治疗穴位。再将小绿豆粘在小胶布上,贴于穴位点。让病人每天自己按压三至五遍,每遍以按压至耳朵发热为度。贴一次可作用一星期(一疗程)。


四、医案分享

 医案1、

  赵xx,女,27岁,社员,1975年9月27日就诊。病人十多年来左大腿外侧从髋关节到膝关节为大面积湿疹,奇痒难忍,经外涂和内服多种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就诊时发现大腿外侧皮肤大面积糜烂、流黄水,味腥,边缘皮肤增厚粗糙,为重叠鱼鳞状。

 治疗:先祛风清热利湿,后养血祛风除湿。

  经耳穴探压检查发现,在肺、内分泌、枕、神门、肾上腺、腮腺六穴处(见图一)有水肿凹坑不起和压痛。

  以上六穴用胶布贴压,让病人自己每天按压每穴3至5遍。经第一疗程治疗后明显好转,患处只隐约见到3至4处绿豆大小红点,仍痒,其它皮肤恢复正常。第二疗程治疗,除以上六穴外加一个脾穴,很快痊愈。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医案2、

  张xx,男,32岁,工人,1975年8月25日就诊。主诉:开始全身性痒疹,后集中在下肢,外生殖器。患处皮肤溃烂,痒不可忍;后整个阴囊溃烂流黄水,化脓。经多方治疗,吃药打针40多天未见好转。

  诊断:过敏性湿疹。

  治疗:该症系湿热下聚所致,故需祛风清热利湿

  经耳穴探压发现,在神门、枕、肺、脾,外生殖器、内分泌、肾上腺、腮腺八穴处有水肿凹坑不起和轻度压痛。以上八穴用胶布压豆(见图二),让病人自己每天按压3至5次。压豆后三至四天基本痊愈(患处渗液吸收,皮肤正常,无结痂),一星期后全好。半年未见复发。


医案3:

   王xx,64岁,男,社员,1975年8月6日就诊。病人因痒疹搔抓,两腿上儿乎长满小脓疖(红胎白顶),有的连成片呈硬肿块,此落彼起,经数月治疗未见好转。后经在神门、肺、枕、内分泌、肾上腺、下肢相应部位六穴胶布压豆治疗(见图三),连压两次痊愈。为巩固疗效又贴压一次。随访半年多未见复发。



五、耳穴治病分析

神门:有镇静、安神、止痒、止痛、抗过敏作用。能清热、泻火、解毒,对炎症疾患有效,还可平肝息风。常用于瘙痒症及过敏性疾病,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烦燥、疼痛。

肺:能补虚、传热、除湿、镇痛。肺主皮毛,故对感冒、盗汗、自汗及各种皮肤病等均有效。肺是治皮肤病的主穴,也是耳针麻醉中切皮时锁痛的主穴。

内分泌:可祛风利湿,有抗过敏抗风混功效;还能调节各种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疾病;也有促进吸收排泄的作用。常用于皮肤病、妇科疾病、泌尿系疾病、消化系统的吸收障碍、血液病及疟疾病等。

肾上腺:有肾上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能祛风、清热、除湿、消炎、消肿、抗过敏、抗风湿、解毒及舒通血液。可治疗各种皮肤病、胶元性疾病和各种慢性病。

枕:能消炎、镇静、止痛、止痒和调节神经系统平衡。

腮腺:对各种皮肤病可消炎、止痒。

脾:有养血调血、健脾补气作用。可用于治疗出血性疾患及血液病。

相应部位:

病变在下肢取下胶穴,病变在外生殖器取外生殖器穴,能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有消炎、止痒、止痛、清热功能。

同样用以上八穴压豆治疗其它皮肤病,如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二十余例,亦均有较好疗效。

注:本文摘自《河南赤脚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