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医有百药》谈养生(转)

 mountlr 2022-11-26 发布于山东

治病要求医。如果不求医,还有康复的办法吗?平时要养生,有没有养生的大药呢?本文细加分析。

明代大医龚廷贤在《鲁府禁方》里有一篇名为《医有百药》的文章。其内容写的非常实在,紧接地气,合乎《内经》理念,且非常适合于我们当代人养生之需。

思无邪僻是一药,行宽心和是一药。心平气和是一药,心静意定是一药

龚廷贤所谈的“医”,应该是我们老百姓。所谓“医有百药”,意思是老百姓要想健康,或者想大病重病康复,就要先内求,而不能完全依赖医疗。在医疗的基础上,如果能配合服此一百种良药,则必然能健康无病,病者亦能早日康复。

我们来看看龚廷贤推荐给我们的都是哪些药呢?

第一药是“思无邪僻”。

所谓“邪僻”,即乖谬不正,或指品行不端。我的理解是,心要正,不能偏。因为心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若心思邪僻,就会导致五脏六腑皆失正而容易患病。

进一步说,思无邪僻的意思是,要保持正信正念。那么,何谓正信正念呢?我的观点是:凡是健康乐观、积极向上、利益他人、促进和谐的情感和念头,即是正信正念。比如说,善良、自律、乐观、积极向上、慈悲心等,都是正信正念。正信正念有益于健康,因为正信正念与心神相关。而心含君火,正信正念能让君火明亮。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实,有正信正念的人会更健康!

那么,如何才能“思无邪僻”?我的观点是,不妨从经典入手,因为经典是圣人话语,如果能有向慕圣人之心,并且愿意主动与圣人接近,进而按圣人说的去做,就一定能够“思无邪僻”。这就是“近朱者赤”的意思吧。

当然,“思无邪僻”更需要自律。要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言行中偶尔出现的邪僻,并及时纠正。善莫大于知错,知错而改,则自然能“思无邪僻”。

第二药是“行宽心和”。

所谓“行宽”,我的理解是,行事能心地和善,做到宽容忍让;所谓“心和”,即心平气和。任何时候都不慌张,不忙乱,心神不妄动,并且远离怨恨恼怒烦等负面情绪。

进一步说,所谓的“行宽心和”,就是心定而静,静而安,安而和。心和则身和,然后身心归于和谐。身心和谐,则形神兼顾,五脏六腑归于和谐。如此当然可以不病,即使大病亦能康复。

从生活中所见,七情六欲总是不可避免。生活工作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负面刺激,这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负面刺激亦容易扰动我们的心神,导致相火上扰,心神不安,进而造成五脏六腑失去平衡。

怎么办?当然要努力做到心平气和。但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或者说根本是办不到的。我的方法是,一则,要认识到,心平气和是维持健康的关键。并且要愿意去提升自己的 精神境界,去达到心平气和的境界;二则,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汲取养心安心的大智慧,把这些智慧主动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三则,客观面对现实生活,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当有负面刺激时,要认识到,这都是因果。既然逃避不了,那就坦然接受;四则,学会自律。烦恼来了也不要紧,但要善于自我克制,并且学会自我排解。比如,我选择跑步去排解烦恼,出一身透汗,所有的负面情绪都随着汗出而烟消云散。当然也有别的偏静办法,比如,可以选择作画、写字、读报等。

要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一切的方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我的心。心主神明,心含君火,只要把神明安和了,把君火明亮了,什么样的疙瘩都能解开。那么,如何安和神明,如何明亮君火呢?

我的建议是,其一,扩大心量。多利他,多想着别人的利益;其二,多看别人的好处,多找自己的毛病;其三,包容,宽容,要学会对自己、对他人、对周围、对社会的包容,肚里的容量越大,困惑就越少、牢骚就越少,就越可能产生平和之性、平和之心;其四,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心向内求,就容易“心平气和”。反之,若心向外求,往往越求越痛苦。

我学习中医,我借中医来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我的体会是,中医里即有关于安和心神的法门。比如,《内经》明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神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这些都是再好不过的方法,对于我们追求健康长寿来说,确实是无可替代的良药。

进一步说,如果能学习《内经》中圣人的养生方法“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一定可以心平气和。一个如果能心平气和,必然能让五脏六腑和畅而诸邪不侵,百病不生。

限于篇幅,我不再详细论述这一百味良药。现列出《医有百药》全文。大体说来,这一百味药都与正心和行正相关。这完全符合中医理念,中医以心为本,治病养生都要先安心正心。

我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属于心正,那么《医有百药》即详细列出了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方面。若能一一对照学习,细细参详,并“学而时习之”,必然会有益于身心健康。

以下是《医有百药》原文。我的建议是,健康之人可以依此而养生,患病之人可依此而康复。这一百味药不但是健康的大药,亦是平安、快乐、吉祥的大药。愿意与诸位读者一起学习并实践这百味大药。

1.思无邪僻是一药。

2.行宽心和是一药。

3.动静有礼是一药。

4.起居有度是一药。

5.近德远色是一药。

6.清心寡欲是一药。

7.推分引义是一药。(安分守己,以理服人)

8.不取非分是一药。

9.虽憎犹爱是一药。

10.心无嫉妒是一药。

11.教化愚顽是一药。

12.谏正邪乱是一药。

13.戒敕恶仆是一药。

14.开导迷误是一药。

15.扶接老幼是一药。

16.心无狡诈是一药。

17.拨祸济难是一药。

18.常行方便是一药。

19.怜孤惜寡是一药。

20.矜贫救厄是一药。

21.位高下士是一药。

22.语言谦逊是一药。

23.不负宿债是一药。

24.愍慰笃信是一药。

25.敬爱卑微是一药。

26.语言端悫是一药。(悫,厚道、朴实)

27.推直引曲是一药。(言语谨慎,不主观臆断)

28.不争是非是一药。

29.逢侵不鄙是一药。(被侵犯也不行卑鄙之事)

30.受辱不忍是一药。(受辱后要设法发泄,不强忍)

31.扬善隐恶是一药。

32.推好取丑是一药。

33.与多取少是一药。

34.称叹贤良是一药。

35.见贤内省是一药。

36.不自夸彰是一药。

37.推功引善是一药。(赞扬别人,引导别人行善)

38.不自伐善是一药》(不炫耀自己的长处)

39.不掩人功是一药。

40.劳苦不恨是一药。

41.怀诚抱信是一药。

42.覆蔽阴恶是一药。

43.崇尚胜己是一药。

44.安贫自乐是一药。

45.不自尊大是一药。

46.好成人功是一药。

47.不好阴谋是一药。

48.得失不形是一药。

49.积德树恩是一药。

50.生不骂詈是一药。

51.不评论人是一药。

52.甜言蜜语是一药。

53.灾病自咎是一药。

54.恶不归人是一药。

55.施不望报是一药。

56.不杀生命是一药。

57.心平气和是一药。

58.不忌人美是一药。

59.心静意定是一药。

60.不念旧恶是一药。

61.匡邪弼恶是一药。(匡,纠正;弼,此处当辅正讲)

62.听教伏善是一药。

63.忿怒能制是一药。

64.不干求人是一药。(自己的事自己做)

65.无思无虑是一药。

66.尊奉高年是一药。

67.对人恭肃是一药。

68.内修孝悌是一药。

69.恬静守分是一药。

70.和悦妻孥是一药。

71.以食饮人是一药。

72.助修善士是一药。

73.乐天知命是一药。

74.远嫌避疑是一药。

75.宽舒大量是一药。

76.敬信经典是一药。

77.息心抱道是一药。

78.为善不倦是一药。

79.济度贫穷是一药。

80.舍药救疾是一药。

81.信礼神佛是一药。

82.知机知足是一药。

83.清闲无欲是一药。

84.仁慈谦让是一药。

85.好生恶杀是一药。

86.不宝厚藏是一药。

87.不犯禁忌是一药。

88.节俭守中是一药。

89.谦己下人是一药。

90.随事不慢是一药。

91.喜谈人德是一药。

92.不造妄语是一药。

93.贵能授人是一药。(能将珍贵之物或品德传给他人)

94.富能救人是一药。

95.不尚争斗是一药。

96.不淫妓眚是一药。(不嫖娼宿妓,不欺侮盲人。眚:1、眼生白内障;2、过错,此处指盲人)

97.不生奸盗是一药。

98.不坏咒厌是一药。(不做巫术咒别人)

99.不乐词讼是一药。

100.扶老挈幼是一药。(董洪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