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散文|寂寞的孤独

 ymszbl 2022-11-26 发布于河南

文/谭玉峰

文章图片1

人生是一场旅行,在珍贵的时光里,有人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然而,聪明的人早已发现,唯有埋头过坎,强大自己,路才能越走越宽。 在生活工作中,能说会道的人胜在一时,行事稳重的人却赢在一世。他们一举一动间,尽显从容。一是言语沉稳:不多言,不浮躁,不轻佻。遇到困难时,不到处倾诉自己的痛苦;事情做成之前,不到处炫耀自己的能耐,而是稳稳地做出一番成就来。二是办事沉稳:遇事靠谱,让人安心,让人放心。遇事不逃避,难事不抱怨,做事想在前。他们深知,稳扎稳打是处理一切事情的根本。做事不能做表面功夫,一定要做彻底,做到“根”上;做人也该成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可靠的人。把事做得让人放心,踏踏实实,去赢得他人的认可。

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真正优秀的人,多数都是孤独而不合群的。因为他们会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默默努力,活出自己,谱写出不可复制的篇章。怎样才算活出自己?如果心中没有答案,就从不盲目从众开始。我们无法阻止岁月在脸上留下痕迹,但不能让岁月磨平我们的棱角,变成与路上的甲乙丙丁无异的人。正如《乌合之众》中所言:群体中的个人,不过是众多沙粒的一颗,可以被风吹到无论什么地方。很多时候,“不合群”,不是桀骜不驯,更不是狂妄自大,而是在人来人往的生活中,能始终保持一份清醒,有着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定海神针。成熟的人,不但能在别人的评价中保持清醒,更能耐得住寂寞,在纷繁世事中守住自我,沉稳地思考,不断地成就自我,逐渐向着理想迈进。

躬身深耕者,是任何时代的王者。往往改变人生的不是大道理,而是小习惯。优秀的人,往往会在工作中不断精进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不断跨越到更高的阶层。屁股不要坐在两把椅子上。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从师范学院毕业时,曾陷入艰难的选择中:是做一名教师,还是从事自己喜爱的歌唱事业,或者二者兼顾?在思想斗争毫无结果之后,他只得请教做面包师的父亲。父亲沉思片刻后,说道:“孩子,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的话,你的屁股也许会从椅子间的空隙里掉到地上,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子坐上去。”帕瓦罗蒂听完,豁然开朗。从此心无旁骛地投身于歌唱,最终成了一流的歌唱家。

文章图片2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庸。庄子讲过一个驼背翁捕蝉的故事:途径楚国时,孔子在树林中遇到一位驼背老人,老人用竹竿粘取蝉,就像在地上捡起一块小石头一样容易。孔子很惊讶,询问老人是如何做到的。老人说:“我粘蝉的时候,身如断树桩,手臂如枯树枝,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我只盯着蝉的翅膀,其它一概不理会,怎么会粘不到呢?”孔子赞叹老人“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再平凡的事,只要做到极致,便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这就是古人说的:“一事精致,便能动人。”力出一孔,利出一孔。认准一个领域深耕下去,全力以赴,才有资格成为头部1%的人。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精。人往往成于一,而败于二三。

丰富自己,胜过取悦他人。钱钟书不耐与人交往,他大多数时候都像独行侠一样,他曾说“不必花些不明不白的钱,找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合群,让他避免了很多无用的社交,节省下来时间做丰富自己的事,让他得以在那些看似孤独的时刻与自己进行思想上的深度交谈。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活在这世界上,最终还是要掌握与自己独处的能力:理解孤独、接受孤独、享受孤独。有时候,拉开你和别人差距的,也许就是你独处的时光。一个人在孤独时间所做的事,决定了这个人和其他人的与众不同。用独处的时间丰富你的大脑。《围炉夜话》中讲:“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那些你不断输入的养分,将成为你行走世间的底气。丰富你的见识。去体会高山的巍峨、沙漠的广阔、天地的无垠,不断见天地、见众生、见自我。丰富你的生活。人之一生,可以有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可以有琴棋书画诗酒花。内心有追求的人,却总能把生活过得热气腾腾。丰富你的心灵。温柔对待这个世界,拥有真实的自我,也拥有了难得的自由。

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荒野中。两只老虎都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好,互相羡慕对方。它们决定交换身份。开始时,十分快乐。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一只饥饿而死,一只忧郁而死。其实,我们多数人就如这两只老虎,一味地埋怨,却对自己生活里的幸福视若无睹。其实多去细心体察生活,会发现小确幸无处不在。你身无残疾,可看缤纷世界,可行远方千里;你满身疲惫回家,幼儿卧膝,尽享家庭温暖,这都是难得的幸福。日子好坏,世间美丑,不在于外界,而在于内心。学会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障碍,去拥抱那些美好的,放下那些失意的。幸福从不在远方,而在触手可及之处。

古人云:“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与错的人相处,会让你不知不觉中陷入泥潭中;与对的人相处,会如润物细无声一般地改变着你。所以在生活中睁眼看人是很重要的,遇善者,择贤而处之;遇不善者,敬而远之。跟酒肉朋友混在一起,你会被悄悄麻痹;与势利朋友相交,势倾则绝,利穷则散;和负能量的朋友在一起,你也会变得焦虑悲观。余生请远离这些一直在消耗你的所谓的朋友,屏蔽掉外界的纷扰,把时间留给自己,懂得在意自己,生活才会给予我们惊喜。得到了不狂喜,失去了不伤悲,把失败当寻常,把成功当恩赐;遇到再多不公平,也不会逢人就抱怨;取得再大的成就,也不会沾沾自喜;不需要阿臾外界来获得存在感;不需要靠贬低外界来获得优越感;与标榜自己的努力相比,更习惯自律;与憧憬未来相比,更珍惜当下的拥有。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 内心强大的人,自带光环,即使在逆境中跌入谷底,却依然心向光明。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放下后顾之忧,不必畏首畏尾,冲破重重藩篱,去勇敢做自己。每一个坚持逆风而行的人,终都会长出强韧的翅膀。

文章图片3

不吃改变的苦,就会吃淘汰的苦。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唯有懂得洞察变化,拥抱变化,找到自己的生态位,才能与时代浪潮共舞。皮肤表层生长周期是2到4周,毛发的完整生长需要3到6年。和身体细胞一样,你的认识、技能、执行力,也需要不断地迭代升级。万物新旧交替,才能生生不息。《周易》有云: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一个人懂得与时俱进的变通升级,才能利于做出判断和抉择,走出做事吃力的困境。深耕自己,圈子自会找到你。欲当大事,必须笃实。一个人只有走了足够多的路,能力积累到了一定高度,人生才会是另一番境遇,才会遇见更高质量的圈子,才会成就更好的自己有句话说:“俄罗斯方块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太合群,因为合群你就消失了。”总有一些人习惯于跟随潮流,流行某样东西的时候,一窝蜂地去模仿;看着别人买某个产品,自己也要跟风。殊不知他们都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害怕自己不合群。然而,真正成熟的人,往往都带点“不合群”,因为他们都懂得把自己当自己。

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挺拔的白桦无法隐于低矮的灌木林,南渡的大雁难以融入叽喳的家雀群。优秀总是伴随着超越与不同,就像,再深沉的夜幕也总有一颗闪亮的星,再荒凉的原野也总有一株摇曳的花。真正的优秀,都带点“不合群”。“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什么样,朋友就什么样,所在的圈子也就什么样。当我们感到融不进某一个圈子时,可能这个圈子并不属于自己。迎合与讨好只能换回短暂的交集;实力与人格才能建立起长期的关系。与其在无效社交上浪费时间,不如专注提升自己。实力有差距、眼界有不同时,不必强融。在很多时候,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一书中写道:我不再装模做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

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意以耻辱为代价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牺牲时间和精力去维持一些表面的虚假社交,实在是得不偿失。成熟的人,都会在漫长岁月里将自己打磨成独立而强大的个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