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民宅四十年进化史

 知易行难nev5ph 2022-11-26 发布于河南

天气好的时候,我喜欢骑车去各个村庄游荡。如今的乡村里,各种高颜值的独栋别墅屋时不时映入眼帘,也是一道很亮眼的风景,颇为赏心悦目。

作为一个农村人,想说说自己所生活的时代里,八十年代至今的农村住宅建筑的变化。

坐标,浙江省东部,宁海县长街镇。

我的童年是八十年代初中期,农村的生产形式开始由生产合作社(生产队)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各家收了稻谷后要交公粮(农业税)。此阶段农村民宅的形态还是延续过去的石头屋、茅草屋,只有极少数人家盖得起二层水泥楼房,也有的半层石头半层水泥。茅草屋比较麻烦,既容易漏水又容易着火,一般隔一两年就要翻新稻草。

图片

那时候造房子的地基打得低,屋子容易进水。像我家的两间石头小屋造在小河边,地势低,一到下大雨,河里的水就漫进屋里,到处湿漉漉的。最可怕的,还经常会有水蛇游进来,盘踞在碗柜深处、桌子底下、门背后,冷不丁发现,真个吓煞人。

不管是石头屋还是茅草屋,屋内陆面多为夯实了的泥土,湿掉的话,人走路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在地,无人照料的小孩就在泥土地面上又爬又滚。有的人家铺了石板地面,比较干净些。

那会子多数为多子女家庭,卧室少,父母和孩子们挤一屋睡觉。





八十年代中后期,就普遍都是二三层的水泥楼房了。这种水泥楼房清一色都是苏式(仿前苏联)建筑,造型简单,布局对称,呈长方体,跟火柴盒子似的。水泥柱子正方形,外表一律是灰扑扑的水泥墙,整个外观几乎不带任何装饰,千篇一律,整齐划一。这种房子除了实用功能外,可以说毫无美感。

由一层跃至二层,居住条件是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这种房子结构比较“傻大粗”,一间地基为一间屋子,三间地基就只有三间屋子,空间过大,很浪费。所以,房屋看上去有一排,实际上房间不多。楼下一般不住人,设一个灶间、一个用来供奉神像和放稻谷、农具和杂物的中堂、老人通常也住楼下,分给他们一间。楼上几间才是夫妻和孩子们的睡房。房间还是不够一人一间,兄弟姐妹还是要拼屋拼床睡。只有独生子女才能分到一间单独属于自己的房间,长方形的屋子过大,又没什么家俱摆设,显得很空旷。过年来了客人要住宿,房间不够就打地铺。屋前的“道地”(院子)也多为长方形的一块,前后邻居家挨得很近,不打围墙。

图片

典型的苏式农宅,玻璃是后来装上去的

苏式楼兴建时期还没出现卫生间,厕所还是传统的茅房,平时洗漱在烧饭用的灶间进行。新打的柴火灶,灶头上贴瓷砖,中间会贴上一两块有图案的花瓷砖,这可以说是整个楼里唯一具有装饰性的地方了。毛巾就挂在一个木架子上,下方搁着脸盆。来了客人,饭后主人会倒上热水拧把热毛巾给客人擦把脸,这是待客礼仪之一。至于洗澡,夏天时男人们就站在道地上穿个裤头冲洗,女人们则端个盆子在屋子擦洗一番完事。

那样的房子虽然土得掉渣,然而在那时,靠土里刨食的农民家庭造起楼房,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了,起屋乃人生大事。有的人家儿子多,父母给儿子们造起一长排的楼房,都算得上气势恢宏了。当时造房子都是备好各种材料后,出工钱请一位泥瓦师傅来,所需的其它人力则请亲戚朋友一起帮忙出力解决,无论是搬砖头,搅拌水泥,还是抬沉重的水泥条,全靠人力完成,又担又抬,肩挑手提,才把房子造上去。有些男人力气出了名的大,很受称赞。

彼时我们村里造的最气派的一座水泥楼房,是在二层楼的三面都设了走廊(另一面与邻居的墙面靠住),三面环栏杆,难得一见,人们奔走相告,十分羡慕。





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大批年轻人进城务工,年纪大点的则进了附近厂里打工,传统农耕模式慢慢瓦解。这时期,新造的农房在式样、构造、用料上,慢慢丰富了起来。普遍使用马赛克和小块的瓷砖贴外墙,出现琉璃瓦、飞檐翘角,挑梁(房檐无柱子)等装饰性元素,外观上也不完全是长方体的水泥盒子了,有了一点层次感和色彩。时髦一点的,已是高低错落的小洋楼款式。最大的变化是内部的房间构造由原来的一间地基一间屋变成了小套间设计,房间功能齐全,就像城市里头的商品房一样。同样尺寸的地基,房间起码多了一倍,设了客厅、客房和卫生间,日常洗漱遂退出了灶间。有了卫生间,人们终于能举起莲蓬头痛快洗热水澡了。

但此时房间的内部还谈不上什么装修,无非是简单的墙面上白漆、天花板装吊顶、地面贴瓷砖,再换点新的家俱家电,装修的概念尚未大兴。

此时期,八十年代造的苏式楼房半新不旧,很多人家就在屋里改造卫生间,也有的在道地上另外造起一间小屋做卫生间。传统的茅房渐渐消失。





新世纪以后,西式的别墅样式开始出现。初期的小别墅,式样和色调较雷同,比如以米色外墙、红色琉璃屋顶居多。到后来就多样化,装饰性元素也越来越多。

严格来说,别墅是指占地面积较大,带庭院和花园绿地的独栋精美住宅,农村自建别墅有小院子,但很少有花园绿地,不能说是真正的别墅,我们当地人叫“别墅屋”,主要指主体建筑而言。这里就姑且称之为“别墅”。事实上,花园绿地对农村人来说意义不大,远不如一片菜地来得实用。一块菜地,才是农村别墅之标配。

图片

十多年前,镇上就有人造起“真正的别墅”。它由几座二层别墅组成,庭院宽大,带花园、草坪和游泳池,屋子的墙壁和地面都用上好的原木装修,堪称奢华,吸引很多人前去参观。

最近的几年间,欧美风格的各种小别墅在各个村落里遍地开花。它们造型精巧,色调不一,争奇斗艳。普遍使用欧式建筑元素,比如希腊式罗马柱、拱形穹顶、拱形门窗等。外墙普通点的,贴正方形大瓷砖,讲究点的用花岗岩。占地面积大的大别墅,看上去就像一座城堡,固若金汤。

造一栋别墅屋,从打报告去批地基的等待,到设计图纸、开工建造过程中与邻居之间产生的各种矛盾冲突的解决,到全部完工,再装修完毕,历时两三年很正常。

建造时也不是从前的靠人出力了,最吃重的活全程机械化,以前用于大工程的塔吊、打桩机、挖掘机、铲车、搅拌机都开了进来,有的打个地基要掘地数十尺,可以想见房子的牢固度。

外部是西式的,在内部装修设计上,财力强的人家多青睐“新中式”风格,所谓新中式,大概可理解成融合了现代感的明清中式风。客厅基本是一二层大通顶,装大吊灯,格局通透,营造出奢华感。以下几样必不可少:大理石地面、红木太师椅、红木大圆桌、紫檀木博古架,架上放点玩石和假花之类,墙上挂点字画……家电要最新的,眠床的价格要一万块以上,窗帘用电动式。这便里里外外令人称羡了。一通装修和置办下来,费用比造屋还多。

图片

除了基础功能房,有的还配有茶室、棋牌室、健身房等,集起居、休闲、娱乐于一体。

房子造得好不好固然重要,最难得还是周边的自然环境。那种立在水边、树丛中、或者稻田边的,又和别家的屋隔得较远的,才是上佳的,富有诗意的。一眼望去,很有些英国庄园的风味。这种位置,有的是老的宅基地所在,有的是新批下的,不过这些年农村宅基地很紧张,要想批块新的地基非常难。

供上一组本人于不同季节拍摄的风景优美的乡间别墅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对于前后左右都有邻屋的一般人家来说,推倒老楼房再造别墅屋,有个很大的缺憾是,别墅的纵深空间比原来的苏式楼要长,完工后屋前的“道地”空间就只剩下很狭小的一块了,和前面邻居的屋子几乎要抵住。

别墅时代的农村,农民多数已非传统的农民,早已成为进城的打工者、生意人,或者成为附近工厂里的流水线工人,有的把田地承包给种田大户,有的土地被征用成为失地人员。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彻底改变,因此,别墅里已经没有种种农具的踪影。也有些舍不得扔的旧家具还在,比如几把坐出“包浆”效果的老竹椅。

图片

一栋别墅屋的主体造价在数十万至数百万元之间,这其中各种人力的费用要占很大一部分。普通的农村家庭是怎么造得起上百万别墅的呢?有些是赚了大钱的土豪造的,在用材上不计投入,怎么花钱怎么来;有些是在外打工多年攒了一笔钱以后回家造的,可能会负上一些债,用材和装修上也量力而行;也有些纯粹是靠自己在附近工厂做流水线挣出来的。

第三种情况,以我认识的一个50多岁的阿婶为例。不种田地后,她和丈夫常年在附近厂里打工,夫妻俩月工资加一块八千左右,年入十万。日常花销极俭省,平均每月用不到一千。干了十多年,攒起百来万存款,造了一座三层的两间别墅,造完装修完,银行卡里还有一点多余的钱。平时省吃俭用,弄房子很舍得花钱。房间一共有五六个,她在每间卧室里都配了卫生间,放上一次性洗漱用具,搞成和酒店一样的规格,供过年过节时来访的客人居住。一些建材和家居用品,她专门跑去县城订制来,样样都要自己钟意的。二楼装个吊篮,她闲时坐着看看窗外的田园风光,很舒心。没有借谁一分钱造起一幢别墅,她觉得自己是非常硬气的一个人。

选择在城里买房还是老家造别墅?在资金有限只能选其一的情况下,一些年轻人选择在家造别墅。城里买一小套鸽子笼,在家可以造一座很像样的别墅屋了。盖因此地距离县城半小时车程,人在县城上班,可以每天开车来回。而在偏远的山区,别墅房就相对少,多数是为考虑养老用。

眼下的农村社会,就算没钱的,想要盖新楼房,除了造价高昂、款式时尚的别墅屋以外,似乎别无选择。大概还是个面子问题;再去造过时的老款式,总觉得不合时宜罢。

总体来说,别墅屋,相比以前的农宅,在居住质量和建筑审美上是一个质的飞跃。它们,也见证着农村的发展和变化。目前,农村民宅的建筑形态是一个别墅与老楼房共存的格局,最老的水泥楼房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以我粗略估计,别墅数量大概占个二成,有部分正在建造中,将来应该会更多。

我幻想,什么时候,农民不用靠外出打工,而是守着土地种出农产品就能发家致富造得起别墅?

图片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