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心结的《金瓶梅》

 Daweb_YN 2022-11-26 发布于云南

”何谓成熟呢?就普通人而言,能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能理解别人的痛苦。而哲人的成熟,更在这之上:他们能对人生在世的难处和痛苦产生悲悯之心。“——关于《金瓶梅》的写作主旨和作品立意

“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闻。”——关于《金瓶梅》写实主义、不露心结的写作方法

《秋水堂论金瓶梅》(田晓菲著)、雪隐鸬鹚(<金瓶梅>的声色与虚无》(格非著)——关于《金瓶梅》的小说导读和深度解读

《金瓶梅》里最擅长写的人情世故,特别是那类底层人物的生存之道,让人不忍卒读。
潘金莲、王六儿、宋蕙莲、如意儿,在作者看来是同一类人,都是通过出卖自己换取上层人士的生存资源。顺带其中,有人搭进了仁义,名誉和情感,有人搭进了生命。那些上层人士,如西门庆、李瓶儿、吴月娘、孟玉楼,亦不是无时无刻在出卖自己的资源,换取另一些利益呢?顺带其中,也是搭进去名誉、良知、本钱,甚至生命。他们生命表象千差万别,前者为一口饭一件衣物而忙碌辗转、五体投地,后者为微言大义、大富大贵或者情爱名分而奔波劳心、俯首帖耳。本质的诉求或者姿态,又是如此殊途同归。
千红一窟、万艳同悲?或是万马齐喑,深不可测?生命的形态,社会的运转,从来都是遵循这样的规律和方式。有趣的、值得研究的,从来并非宏观的规律或者宏大的道理,而是微观层面的生命形态,每种活法背后隐藏的逻辑自洽,艰难中的挣扎,背叛时的自嘲、夜深人静的孤寂、无情中的有情;有利时的掏心掏肺、称兄道弟,利尽时做鸟兽散的机敏果断、正色凛然。前者叫烈火烹油,后者叫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真是独有人类的笔触才能描摹出的世情。
这种生存智慧,是动物本能上附着的人类文明,让人可笑可叹,又感同身受,泪如雨下。或许,不是底层艰辛,是为人原本就艰辛。
可以称得上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