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霸秘籍7:上课听不懂?因为没预习

 智汇百川 2022-11-27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今天进入第2章,详细拆解六大学习环节: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作业,周末复习,考前梳理,考后总结。要想取得高考这场游戏的胜利,每一关都很重要。

今天我们来到第一关: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好,课上效率高

1

Why为什么

你知道自己为什么上课听不懂、跟不上吗?你知道为什么作业写得慢吗?你知道为什么一学就会、一考就废吗?如果你存在这些问题,因为你没做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让听课事半功倍,让课后省时省力。

第二天老师上课会讲,为什么还要自学呢?

你还记得之前提到的学习三区吗?舒适区太简单,恐慌区太难,学习区的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如果要学的知识,85%是熟悉的,15%是未知的,这就是学习区。

比如数学。什么是长方形?就是四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什么是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长方形。你看,每次只在之前知识的基础上,多一个条件,就能快速理解新知识

文章图片2

如果你没做预习,上课直接听老师讲,就会有20%、30%、50%的陌生知识,就进入了你的恐慌区,你当然听不懂、跟不上、学不会了。

反之,如果你提前预习,把知识已经熟悉一遍,不会的知识就缩小到15%了,你当然能够一听就会,一做全对

这时你可能有一个疑问:老师上课讲,我都听不明白。自己预习,怎么能够学会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我问你,考试的时候,你是否出现过算错数、抄错题等低级错误?你认为是马虎吗?我告诉你,其实是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你的大脑资源用完了

上课也是一个道理。比如语文英语的生字生词,你如果上课的时候才去学,就会占用你的大脑资源。你的精力都浪费在这些细枝末节上,等到老师讲语法、讲阅读理解等难点的时候,你就跟不上了。

如果你做了课前预习,提前把生字生词等基本知识搞定了,就减少了上课时的资源占用,你的主要精力,就可以专注于老师讲的难点重点。

学霸不是因为聪明和天赋,而是因为他提前熟悉了基本知识,上课只听15%不会的,当然一听就会。

学习的本质,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你越快缩小自己的不会圈,学习速度越快预习,就是你自己先缩小不会圈的过程。

文章图片3

预习更重要的作用,是发现自己的知识盲区。

你预习的时候,以为自己都会了。但是,你听课的时候,会发现老师讲的和你理解的不一样。恭喜你,你挖到宝了!

你不会的知识是未知区,你知道自己不知道;你错误理解的知识是盲区,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盲区的知识,是你考试最大的陷阱

为什么一听就会、一考就废?因为你的很多知识似是而非,是你的盲区,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不会。这就像打仗,你知道自己打不过,可以绕道而行;怕就怕你觉得自己能打过。关羽?什么无名之辈。自己冲上去,死得很难看。

你如果没有预习,就没有对比,你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不会、哪里是盲区

预习可以发现问题和盲区,所以预习的效率抵得上复习的十倍

文章图片4

2

What做什么

预习只做两件事:自学自考

看课本是自学,做课后练习是自考。对了就是自己会了,不对就是问题。发现问题就是成功

不预习的同学,上课就像带着一张白纸,能不能听懂,主要靠运气;预习的同学,上课带着两张纸。一张会的纸,一张不会的纸。

不会的纸是听课重点。从不会变成会的,自己就能一次听懂,节省复习、作业好几个小时的时间;

会的纸是意外惊喜。如果老师讲的和你理解的不一致,恭喜你,发现盲区了,为你省去好多次补课的时间。

文章图片5

3

How怎么做

一、什么时间做?

预习要列入日计划,留出专门时间。在时间分配上,要符合二八原则。对你越难的学科,越需要深度预习,需要80%的时间;对于你的优势学科,只需要20%的时间。

但在顺序安排上,建议先预习自己的优势学科,这样更容易启动,让自己快速进入状态。完成一科之后有信心,才能挑战更难的科目。

二、理科如何预习?

理科偏重推理,讲究的是逻辑链的完整、准确。

理科学习就像搭一个纸牌屋,下面任何一张牌松动,都会导致整个大厦倒塌。所以必须环环相扣。专家编书的安排,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你一定要按照顺序一个一个看。

理科预习一句话——挨个回答教材中的问题

比如九年级数学第一篇《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仅仅半页的教材,就有很多层递进关系。

  • 第一个问号,是让你从形象中提炼出抽象概念;
  • 第二个问号是让你把抽象的概念联系到更多生活中的形象,让你举例子;
  • 第三个问号,是让你回忆已知的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点,降低理解新知识的的难度(85%原则);
  • 第四个问号,是让你找出不同点,加深对于这个新知识的理解……
文章图片6

你如果考试没有打一百分,一定是你的逻辑链条上有漏洞,一定是你在某一个环节,不能完整准确地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而且最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弱点在哪里?

所以,理科预习你只需要记住一条:跟走着

你只要跟着编者的思路走,你就能一步一步走到终点。问题一定要回答;让你想一想,一定要停下来想;让你做一做,尽量亲手做……如果你基础薄弱,甚至应该在看过例题之后,亲自推导一遍,你能做出来,才证明你真的学明白了。

三、语言类学科如何预习?

理科偏重思考,语言偏重练习;理科需要深度,文科需要广度。

理科难点往往是不能理解,理解之后,练习相对容易;语言类学科难点是不熟悉,需要多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语文、英语的预习,需要提前完成基本任务。一是清空生字生词;二是翻译古文英语;三做课后任务。把自己的回答记下来,如果和老师讲的不一样,就是自己的盲区。

这是对于初阶者的要求,对于高阶学习者,要知道陆游的这句话:功夫在诗外

决定语文能力的根本是阅读量,决定英语能力的根本是单词量。所以,语文一定要多阅读,英语一定要多积累单词(《英语学习,如何一年顶三年?》)。语文预习,建议主动搜集更多的资料:作者生平、名篇名著、故事背景、类似文章……

如果你的语文阅读量和英语单词量足够多,考试就是降维打击。

四、参考书及辅导班

不建议你上辅导班提前学,除非这个学科特别难。一是因为这是被动输入,不是自我预习。没有对比,你仍然不知道自己哪里不会、哪里是知识盲区;二是因为你学过之后,容易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真正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更容易分心溜号。

如果你习惯用参考书作为预习资料。建议你不要拿参考书当教材看,那还是被动输入。你应该拿它当作预习之后的答案,对照参考书找出自己的思考差在哪里。

文章图片7

4

预习的目的,是发现自己哪里不会,发现自己不知道的盲区,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听课效率。

对于普通学生,预习是为了发现问题;对于学习高手,预习就是自学。这是你的游戏,你才是游戏的主角,课本、老师都只是你的资源,是帮助你升级的工具。你越快掌握自学的方法,学习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

主动学习一分钟,省去补课刷题一小时。

最后,我送给你一条预习心法:先完成,再完美,做了就比不做强。要想上课跟得上、作业做得快、考试得高分,预习就是第一个法宝。

恭喜你,已经完成了高效预习。下一篇,我们将进入听课环节。

高效完成预习,课上游刃有余。

文章图片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