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见地方志提要10

 文化龙乡 2022-11-27 发布于河南
滇略十卷明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滇史十四卷明万历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道光云南志钞八卷清道光九年刊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滇南志略不分卷清抄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云南府志二十五卷首一卷清康熙三十五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重修富民县志二卷清雍正九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宜良县志四卷清乾隆五十一年刊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选录宜良县志稿二卷稿本(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藏)
    罗次县志四卷景抄清康熙五十六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昆阳州志十六卷清道光十九年刊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易门县志不分卷清康熙五十九年修,抄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续修易门县志十四卷首一卷清道光二十五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大理府志十卷传抄明嘉靖四十二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赵州志四卷旧抄明万历十五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赵州志四卷清乾隆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重修邓川州志十五卷明隆武二年修,抄本(北京图书馆藏)
    云南县志四卷清乾隆三十二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临安府志二十四卷清雍正九年刊本(云南省图书馆藏存卷二至八、卷十一至十四,卷二十三,卷二十四)
    阿迷州志不分卷清康熙十二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宁州志不分卷抄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续修河西县志四卷清乾隆五十三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蒙自县志六卷清乾隆五十六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续蒙自县志十二卷首一卷清宣统间修,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楚雄府志十卷首一卷清康熙五十五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威远所志八卷清道光十八年刊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镇南州志六卷清咸丰三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南安州志六卷清康熙四十八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云南黑盐井志八卷清康熙四十九年刊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琅盐井志四卷首一卷清康熙五十一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姚州志四卷清康熙五十二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白盐井志四卷清乾隆二十三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澂江府志十六卷清康熙五十八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徵江府志十六卷清道光二十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路南州志四卷传抄清乾隆二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存卷一至二)
    广南府志稿二卷清道光间修,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顺宁府志十卷清乾隆二十六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古越州志十卷传抄清同治六年李家珍重订本(南京图书馆藏)
    沾益州志四卷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藏)
    寻甸府志二卷明嘉靖二十九年刊本(天一阁藏)
    寻甸州志三十卷首一卷清道光八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丽江府志略二卷清乾隆八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丽江府志稿十卷清光绪二十一年修,稿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中甸县志稿三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十八年修,稿本(云南省图书馆藏)
    维西见闻纪一卷清乾隆三十五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维西县志四卷民国二十一年修,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普洱府志二十卷清咸丰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永昌府志二十六卷首一卷清康熙四十一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开化府志十卷清道光九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云南昭通镇风土武备总册不分卷清道光十九年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新修昭通府恩安县志稿六卷清宣统三年传抄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镇雄州志六卷清乾隆四十九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元江府志二卷清康熙五十一年修,抄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元江州志四卷清道光六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永北府志二十八卷清乾隆三十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西 藏
    西藏志不分卷清乾隆间刊本,书眉有批注,未署名(上海图书馆藏)
    卫藏通志十六卷旧抄本(上海图书馆)
    西藏达赖喇嘛班禅德尼及大小呼图克图沙布咙源流一卷抄本(上海图书馆藏)
    康藏宝鉴不分卷民国三十三年重纂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后 记

  ●卷 首 总志

  长兴 陈光贻学

  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清乾隆三十四年益都李氏抄本(上海图书馆藏本)

  唐李吉甫纂。吉甫字宏宪,赵州人。父栖筠官御史大夫,吉甫以荫补左司禦率府仓曹参军,贞元初为太常博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谥忠懿,事迹具《唐书》本传。此本为益都李氏抄本,有李文藻校跋,及周嘉猷跋。书名题《元和郡县图志》,原存卷一至十八,卷二十一至二十二,卷二十五,卷二十七至三十五,卷三十七至四十。北京图书馆藏,乾隆三十四年钱氏通经楼抄本,有孔继泰跋,题名亦称《图志》,存卷与此本同。《四库全书》用浙抚采进本,重编为四十卷,使相联属,以便循览也。以其图亡,改名《元和郡县志》。其《提要》曰:“是书据宋洪迈跋,称为元和八年所上,然书中更置宥州一条,乃在元和九年。盖其事为吉甫所经画,故书成之后,又自续入之也。前有吉甫原序称:起京兆府,尽陇右道,凡四十七镇,成四十卷,每镇皆图在篇首,冠于叙事之前,并目录两卷,共成四十二卷,故名曰《元和郡县图志》。后有淳熙二年程大昌跋,称图至今已亡,独志存焉,故《书录解题》唯称:《元和郡县志》四十卷。此本又缺第十九卷,二十卷,二十三卷,二十四卷,二十六卷,三十六卷。其第十八卷则缺其半,二十五卷亦缺二页,又非宋本之旧矣。篇目断续,颇难寻检。考《水经注》本四十卷,至宋代佚其五卷,故水名缺二十有一。南宋刊版,仍均配为四十卷,使相联属。今用其例,亦重编为四十卷,以便循览。仍注其所缺于卷中,以存旧第。其书《唐志》作五十四卷,证以吉甫之原序,盖志之误。又按《唐六典》,及新、旧《唐书·地理志》,贞观初分天下为十道,一关内道,二河南道,三河东道,四河北道,五山南道,六陇右道,七淮南道,八江南道,九剑南道,十岭南道。此书移陇右为第十。殆以中叶后陷没吐番,故退以为殿。至淮南一道,在今本缺卷之中,以《唐志》淮南道所属诸州考之,今本河南道内,有所属申、光二州、列蔡州之后。江南道内,有所属之蕲、黄、安三州,列鄂、沔二州后,似乎传写之错简。然考《唐书·方镇表》,大历十四年,淮西节度使复治蔡州,寻更号申、光、蔡节度使。又永泰元年,蕲、黄二州隶鄂、岳节度,升鄂州都团练使为观察使,增领岳、蕲、黄三州。元和元年,升鄂州观察使为武昌军节度使,增领安、黄二州。则中州、光州尝由淮南道割隶河南道,蕲州、安州、黄州,亦尝由淮南道割隶江南道。《唐志》偶失移并,非今本错乱也。《舆记图》《隋志》《唐志》所著录者,率散佚无存。其传于今者,惟此书为最古,其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递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又按《唐书·地理志》序略云:“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又置都督府以治之。然天下初定,权置州郡颇多。太宗元年始令并省,又因山川形便,分天下为十道。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县一千五百五十一。开元二十一年又因十道,分山南、江南为东、西道,增置黔中道及京畿、都畿,置十五采访使检察,如汉刺史之职。”唐自天宝用兵,河西、陇右陷于吐蕃,至大中、咸通始复陇右。乾符以后,天下大乱,至于唐亡。《唐书·地理志》以开元二十八年户部账,凡郡府三百二十有八,县千五百七十三,著录之。《旧五代史·郡县志》之辑,亦以《开元十道图》为本也。天宝间陇右不守,咸通时收复,事在元和前后。《四库提要》谓:“此书移陇右为第十,殆以中叶后陷没吐蕃,故退以为殿。”《唐志》则以陇右为第六。此书则仍贞观时十道制,而元和时唐之领土,非贞观之制,亦非开元之盛矣。综观吾国地理之书,以《元和郡县志》体裁最备,故《四库全书》录以冠地理总志之首。夫总志集郡县志书而成,郡县志书参总志体例而纂,两者密切相关。故本《提要》著录总志冠以卷首,而《元和郡县志》为志乘家祖述之所自焉。

  太平寰宇记二百卷首二卷抄本(北京图书馆藏朱彝尊原抄本,上海图书馆藏传抄朱彝尊藏本。原缺卷一百十一至一百十九)

  宋乐史纂。史字子正,宜黄人。宋太宗时上书言事,擢著作佐郎,知陵州,召为三馆编修。雍熙中,献所著书有四百余卷,所著《太平寰宇记》,卷帙浩博。《四库全书提要》称:“史书虽卷帙浩博,而考据特为精核,要不得以末流冗杂,追咎滥觞之源矣。原本二百卷,诸家藏本并多残阙,惟浙江汪氏进本,所缺自一百十三卷至一百十九卷仅佚七卷。又每卷末附校正一页。不知何人所作,辨析颇详,较诸本最为精善,今据以著录。《文献通考》作《太平寰宇志》,此本标题实作《太平寰宇记》,诸书所引名亦两歧。今考史进原序亦作《宇记》,则《通考》为传写之误,不足据也。”今此本首有目录二卷,缺卷亦如汪氏进本之数,考诸家藏书目皆有缺,其佚七卷,由来已久矣。考史纂书之时,太宗始平闽、越,并北汉。史因合舆图所隶,考寻始末,而成此书,始东京迄四裔。然是时幽、妫、营、檀等十六州,实未入版图,史因贾耽《十道志》,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之旧,概列其名。史进序又讥贾耽,李吉甫为漏缺,故其书采摭繁富,于列朝人物一一并登,至于题詠古迹,亦皆并录。地理之书至是始详,体例亦自是而大变矣。后来方志必列人物艺文者,其体皆始于史。元、明以来,是书为州县志之滥觞。体例相沿,而艺文溢于全集,末大于本,而舆图反若坿录。其间假借夸饰,以侈风土,至是而流弊生,艺文则为题詠而设,而不为考据。其鄙俚者,文移案牍,江湖游乞,随俗应酬而已耳,方志不纯史法矣。章学诚《方志立三书议》有言曰:“方志既不为国史所凭,则虚设门类而不得其用。所谓觚而不觚也,方志乎哉。”

  元丰九域志十卷抄本。清卢文弨校(上海图书馆藏)

  宋王存等纂。存字敬仲,丹阳人。登进士第,调嘉兴主簿,历官尚书右丞,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始于四京,次于二十三路,终于省废军州及化外羁縻州。于乡镇之名,土贡之数,皆一一具载。其目次,总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县一千二百三十五,叙述简括。按宋疆理制,至道三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天圣析为十八。元丰又析为二十三,曰京东、西,曰京南、北,曰河北东、西,曰永兴,曰秦凤,曰河东,曰淮南东、西,曰两浙,曰江南东、西,曰荆湖南、北,曰成都、梓、利、夔,曰福建,曰广南东、西。崇宁四年复置京畿路,大观元年别置黔南路,三年并黔南入广西,以广西黔南为名,四年仍旧为广南西路。宣和四年又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天下分路二十六,京府四,府三十,州二百五十四,监六十三,县一千二百三十四,可谓极盛矣(参考《宋史·地理志序》)。而燕云既得即失,故《宋史·地理志》定宋疆域,以是书为准。《宋志》序云:“今据元丰所定,并京畿为二十四路。首之以京师,重帝都也,终之以燕、云,以其既得而旋失,故坿见于后。”是书自祥符中,李宗谔、王曾先后修《九域图》。至熙宁八年都官员外郎刘师旦,以州县名称多有改易,奏请重修,而以存总其事。迄元丰三年闰九月书成,以旧书名图,而无绘事,改曰志。存等进书原序,有云:“州县废置,与夫镇戍城堡之名,山泽虞衡之利,前书所略则谨志之。至于道里广轮之数,昔人罕得其详。今则一州之内,首叙州封,次及旁郡,彼此互举,弗相混淆。”宋修总志,当推此书最为详明也。《四库全书》以明毛晋景抄宋刊本收录,而佚其第十卷,以苏州朱焕家藏抄本补之,仍首尾完整。《四库提要》有云:“其书最为当世所重,民间又有别本刊行,内多古迹一门。故晁公武《读书后志》有新、旧《九域志》之目。”《提要·存目》又另有《新定九域志》十卷,谓:“与王存原本,文并相同,惟府、州、军、监、县下,多出古迹一门。”查《元丰九域志》今存版本,《四库》本外,有此本,北京图书馆藏卢文弨手抄校本,《台湾善本书目》著录有旧抄本,新、旧本均为十卷。惟《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著录,清抄本《元丰新定九域志》十卷、首一卷。《台湾善本书目》著录《新定九域志》十卷,注坊贾增订,据《四库存目》之说也。《存目》又言:“为出于南宋闽中刊本。”以睦州改严州。检毛晋家景抄本,睦字未改。王士祯《居易录》载:“所见《九域志》即元丰经进之书,则亦未见王存原本也。”又《玉海》引述:“《元丰九域志》。知该志在绍圣间曾以黄裳所言;《九域志》所载甚略,原负诏职方。取四方郡县、山川、民俗、物产、古迹之类,辑为一书,补缀缺遗。遂于大观二年四月二曰,详定《九域图志》。虽至宣和二年罢书局,不及成,而大观中程縯撰《职方纪要》,即新、旧《九域志》,二书绸次为书。”因疑《四库存目提要》,以《新定九域志》为南宋坊贾所增之说有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