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见地方志提要41

 文化龙乡 2022-11-27 发布于河南
姑苏志六十卷明正德九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林世远修,王鏊纂。世远广东四会县人,弘治十五年,以监察御史,升任苏州知府。鏊字济之,吴县人,成化时乡会殿试皆第一,连中三元,历官至国史副总裁,吏部右侍郎。鏊为学鸿博,告归后知府林世远礼聘为府志总纂,又聘杨循吉襄助修志事,循吉不甘于名在鏊下坚辞。稿成鏊遣使持稿以问循吉,循吉曰:“不通,不通。”鏊亲往询其故,循吉曰:“当以苏州名志,姑苏吴王台名。”(见陈继儒《见闻录》)循吉不知州县志不用州县真名者,始于宋,为避与朝廷所修图经之名重复也。南宋所修州县志,皆不用州县真名。姑苏为苏州之别称,以其境有姑苏台,因是得名。郡志以姑苏名者,始于明成化时,浦应祥纂《姑苏志》。苏州自卢熊《志》后,成化间郡守丘霁始创修述,聘郡士刘昌、李应祯、陈颀董编纂,未几霁罢去,事遂寝。弘治中郡守史简、曹凤皆继为之,聘吴宽为总纂,久而未成,史、曹先后去,宽亦卒。而卒成于世远任内,已历三十余年矣。其书发凡定例,大抵依据吴宽旧稿,而芟繁摭要,为鏊总集其成。书前列府城府境图各一,郡邑沿革表、古今守令表、科第表各一。及沿革、分野、疆域、山水、水利、风俗、户口、土产、田赋、城池、坊巷、乡都、桥梁、官署、学校、兵防、仓场、驿遍、坛庙、寺观、第、园、池、古迹、冢墓、吴世家、平乱、宦迹、人物、纪事、杂事诸门,文辞简洁精严,可与范、卢二志并美。此书为《四库全书》所收,正德原本,北京、上海二图书馆亦皆有藏,此本曾经八千卷楼收藏,更推珍本。

  苏州府纂修识略五卷明万历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杨循吉纂。循吉字君谦,吴县人,成化二十年进士,官礼部主事,正德六年参修孝宗实录,事迹见《明史·文苑传·徐祯卿传》中附。此篇为嘉靖时纂修实录,因苏州为东南大都,文物特盛,事迹颇繁,敦请循吉主其事。取自成化二十三年九月初六日起,至弘治十八年五月初七日止,逐一编纂,定限八月内差人奏徼。此篇循吉匆促纂成,分政事、治水、赈济、诸邑蠲免、收抚海贼、差役、钞关、课程、水政、谳狱、人物、文词诸项,按年月编叙,以府之公牍汇冠诸卷首。中惟政事一项,纪太仓之设州文献最备,又抚海贼施天泰事,叙述较详。此篇见载《四库全书提要·存目》著录。按循吉又别著《苏谈》一卷(《皇明小说今献汇言》收),专载苏州往事旧闻,可与此篇合观也。

  苏门遗事不分卷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孙奇逢纂。奇逢豫籍燕人,寓居苏州。此本为未成稿。其凡例云:“万历戊寅至癸卯,犹有郡志可凭,自癸卯后之文献,而无可征矣。其事自多遗失,及今搜而辑之,犹可存什一于千百。”书首列名贤志,自周至明。次宦绩志,自唐至清。又次游寓志,自晋至清。后列艺文志,自晋至明,分说、记、考、议、诗五门,皆有裨益掌故。其名贤、宦绩专为考遗佚焉。如叙尹芝仙以中书弹琴事,崇祯皇帝每听弹琴到得意处,不觉击节曰:“仙乎,仙乎。同号登仙兮,卜居苏门。”此段,奇逢放毫劲书,笔法挺劲,为得意之书也。抑其别有所托耶。芝仙为程门高弟,亦尹彦明之后裔也。

  三吴杂志不分卷明万历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潘子恒纂。子恒字景升,天都人,一作歙县人;寓金陵,嘉靖中官中书舍人。三吴之名,其说有三;《通典》谓为会稽、吴兴、丹阳为三吴。《水经》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指掌图》以苏州、常州、湖州为三吴。此编辑录太湖故实为主,录王鏊等所撰《震泽篇》七篇,次录震泽诸记文;又辑半塘、灵岩山、马鞍山、丹阳、娄东、淮云、泖塔、云栖、巢湖等湖山记文,因以震泽为主,故曰《三吴杂志》。

  百城烟水九卷清康熙二十九年长洲张氏景翠轩刊本(上海师范学院图书馆藏)

  清徐崧、张大纯同纂。崧字曜庵,吴江县人。大纯字文一,号松斋,长洲县人。是编原为崧所编纂,名曰《百城烟水》,卷前有尤侗序谓:“崧意欲自吴而往,遍及江南诸邑,匆匆未就而溘焉。大纯惜其齋志长往,重加纂辑补缀,而成苏州一郡。”此书以纪述吴郡山川、寺观、园亭、名迹、人物,并汇辑古今名贤辞藻。其书大旨以纪事实。汇集诗文皆吴郡文献,有似方志文献。

  姑苏采风类记四卷红格旧抄本(苏州市图书馆藏)

  清张大纯纂。大纯事迹,已著录于《百城烟水》。是编记苏州及属邑之掌故杂事,自春秋吴泰伯始,迄清康熙间事,尤于张士诚事迹,及倭寇犯东南事最详。书后有上元管同撰《宝山记游》一篇,实与此志无关。管同嘉、道时人,当为后人窜入。大纯又辑有《三吴采风类记》,有刻本,所收多为诗文,与此书可以同览。

  吴县志五十四卷明崇祯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明牛若麟纂修。若麟字玉书,一字鹤沙,黄冈县人,崇祯十年进士,十一年任吴县知县,十五年以忧去。吴县志始创于嘉靖间苏祐,凡十六卷,文极简略,历百十四年,若麟始为重修。载笔者为邑人王焕如、杨廷枢、郑敷教诸人,若麟总集其成。全书凡四十一门,而无大纲。卷前有图十五,为邑人徐霂摹绘,颇精致,称五易纸而始定。各图后有曹自守所撰图说及若麟题跋。按此志纪述吴县事物甚繁,然时值丧乱,未经润色,即以付梓。又采辑者搜罗虽富,而编次冗杂。

  吴县志六十卷清康熙三十年刊本(汤国黎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清张萨修,孙珮纂。萨字湛谋,滨州人,康熙十五年进士,十七年任吴县知县。珮吴县人,诸生。自秦置会稽郡,以吴县为首县,其境甚广。晋分之,以置海虞,唐分之以置长洲,五代钱氏分之以置吴江,清分之以置元和,其先皆吴县地也。此志孙珮始事编纂于康熙初,历十六年始克成书。全编皆出珮一人之手,事专而有度,文简事详。志类分图说、建置、职员、师儒、文武科目、分野、疆域,城池、山水、乡都、坊巷、市镇、桥梁、风俗、户口、田赋、徭役、物产、祥异、官署、学校、书院、坛壝、祠庙、第宅、园林、古迹、僧坊、道观、塚墓、世家、封爵、氏族、平乱、宦迹、人物、杂记、艺文诸篇。按此志所叙吴县事物繁浩,乾隆《吴县志》知府雅尔哈善序谓:“此志视《牛志》较简,又失之诬。”而其言无据,按孙珮此志,所记吴中故事甚多,虽纪载不免缕繁,然皆考证史籍,参详旧志。如田赋所记明代重赋之原,明初乃以籍没张士诚部下之产,及富民沈万三之产,概名之曰官田,悉照租额定税。于是苏州赋额向增至八十八万者,忽加至二百八十余万。吴民之困于重赋至此愈甚矣。如此之类,皆使读者能自寻其脉络,非诬谬焉。

  长洲县志二十二卷清康熙二十三年刊本(北京国书馆藏)

  清祝圣培修,蔡方炳纂。圣培字思益,湖广应城人,贡生,康熙二十年任长洲知县。方炳长洲人,县学生。长洲与吴县为苏州府附郭县。吴县之名甚古,长洲分建则自唐始。邑之往事,具载郡志,至明隆庆间,知县张德夫首创《长洲县志》十卷。万历间,知县江盈科复为增订。按是编承张德夫志而重加编纂,全编共列三十八门,而无大纲。乾隆修《长洲县志》序,议其修订赋役,论则颇悉,而艺文概置勿登,宦迹、科第之类,又多与明志大异。论及是编得失可谓至明。按长洲志书自来无完美,是编修时元和未分,一邑之中赋税至四十余万,苏州赋税之重,则始自明洪武中,定天下赋额总二千九百四十二万石,而苏州一府二百八十万九千余石,是居天下十分之一。历朝累建减免,皆未议成;至康熙甲子始准修订赋役诸则。故此志叙述修订赋役特详,以备后来稽考,修志之主要目的在此焉。其余则不免率略,于艺文则未经收集,宦迹科第均未经详考,诸端是为此志之短。又其书校核极疏忽,如所列图考一类,实有图而无考。目录所著篇名排次,与书中编次有错乱,如目录中著名星野,而书中则著分野,义虽同,但编例与标目亦须划一,如此之例,亦为此志之所短焉。

  元和县志三十六卷清乾隆二十七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许治修,顾诒禄纂。治字有野,湖北德安府云梦县人。乾隆三年举人,四年登进士,历任陕西宜君、江苏昆山、华亭等县知县,二十五年调任元和县。诒禄字禄百,长洲县人,监生。清雍正二年,以长洲财赋甲天下,于是析置元和县。苏州一城而置三县自此始,当时虽都城京尹领辖之区,亦未有之。元和自建县后,知县张之炜谓分邑之初,必需修志,乃延施觉庵、杨皋里编纂,三年而成,未付刻。张若燧继任知县,见之谓为荒谬,而禁其书,嘱属官方晓岩改易未成。及许治调任元和,礼聘沈德潜为修志总裁,而秉笔者实为诒禄,阅十月书成,凡二十九篇,附目三,按此志体裁谨严,落笔矜慎,书中无琐细冒滥之辞,一变吴志向所喜谈佚闻杂事之习,而开志乘实核之一体,当时号称佳著也。

  许关志十八卷明嘉靖十六年修,传抄本(上海市历史文献图书馆藏,现藏上海图书馆)

  明张裕纂。裕事迹未详。许关即浒墅关,一名许市。在吴县西北三十里,按本志沿革,镇旧名虎疁,秦始皇求吴王剑发阖闾墓,白虎蹲于丘上,逐之西走二十五里而失,剑不能得,地裂为池,因名其地曰虎疁。至唐讳虎,吴越讳鏐,改名许。关自明初设立钞关,置主事,监理税务。志自是编始,其书体例,首自建置迄杂记,上从课税则例,旁及人物、学校;下逮物产、风俗,纤微璅屑,靡不收录。俾此可以考明时之关税则例焉。查此志嘉靖原本,今藏北京图书馆。

  吴郡甫里志二十四卷清乾隆三十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

  清彭方周修,顾时鸿、王立礼纂。方周蜀南人,任元和县分防县丞,驻甫里镇。时鸿元和县增生,里人。立礼副贡生,里人。此志编例冗繁,而所纪则无几。卷一图考、凡例,卷二设官、职掌附,卷三都图、形胜附,卷四官署,卷五风俗、物产附,卷六人物,卷七耆硕,卷八进士,卷九孝廉,卷十贡生,卷十一庠生,卷十二国学,卷十三孝义,卷十四节烈,卷十五祠宇,卷十六古迹、亭园附,卷十七桥梁,卷十八封赠、塚墓附,卷十九游寓,卷二十方外,卷二十一至二十二艺文,卷二十三历朝诗选,卷二十四八景图诗。甫里于乾隆时为苏州巨镇之一,属元和县,以县丞驻此。按此志卷一之图考,卷三之都图,为苏州府县志所无,图地小尤详,可资参考。

  昆山县志十四卷影钞明弘治十七年刊本(上海图书馆藏存卷三至卷四)

  明吴祺修,顾潜纂。祺字贵德,丰城县人,弘治十五年进士,翌年授昆山知县。潜字孔昭,昆山人,顾鼎臣从子也;弘治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改授山西道御史,官至副都御史,以疾家居。邑令吴祺修邑志,聘潜为总纂,书成于弘治中。按此志原刻本,未有发见,参藏家书目,仅见陈揆《稽瑞楼书目》,注十四卷,亦抄本耳。兹本所存仅三、四两卷,卷三为城池、市镇、坊巷、桥井、古迹,卷四为公署、学校、祭品、守令题名、坛壝、祠庙、坟墓、宫室、园池、寺观。近于苏州发见稿本卷一至十二,南京图书馆得抄本为全帙,而与此影抄篇目略有小异。书首有图五,卷一建置、分野、疆域、城池、山川、乡保,卷二户口、赋税、土贡、土产,卷三市镇、坊巷、桥井、古迹,卷四公署、学校、祭器、县令、学官、坛壝、祠庙、坟墓、宫室、园池、寺观,卷五进士,卷六举人、岁贡、荐举,卷七名宦、流寓,卷八封建、名臣、封赠,卷九文学隐逸,卷十孝友、贞节、艺能、释道,卷十一至卷十三集文、集诗,卷十四拾遗。稿本十二卷藏于苏州文管会,憾犹未获见。

  昆山县志十六卷明嘉靖十七年刊本(天一阁藏)

  明杨逢春修,方鹏纂。逢春字仁甫,嘉靖初任昆山知县。鹏字时举,号矫亭,昆山县人。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历南京刑部员外郎,山西提学副使,官至南京太常寺少卿,遂致仕归。家居十余年,卒年七十一,著有《矫亭存稿》。昆山有志,肇自宋凌万顷之《玉峰志》,边实又为《续志》。玉峰本昆山县地,宋南渡时始析为县,即今之嘉定是也。元至正时邑令杨譓又重修《昆山郡志》,因昆山于元贞二年升县为州,故名郡志。其后修于明者,有宣德时范能、季篪之志,景泰时知县蒋明又作《新志》,后称曰《蒋志》。弘治问顾潜复为重纂,称曰《顾志》。本志于前之志乘源流,其大致如此。按本志方鹏自序评论前志得失曰:“国朝修志者三人,《季志》远矣,《蒋志》不足征也,惟《顾志》为近而太略焉。”是编之纂,按鹏自序谓:“补《顾志》所遗,续所不足。”兹阅是编体类,大抵仍依《顾志》补其所遗,续其后事。嘉靖以前昆山事物,是编始能臻齐备,如职官、科贡、人物,明际一段殊无阙漏,列传亦无浮奢夸耀之辞,而明代昆山人才之盛,借此可见。其余若山川、古迹、园池、寺观等条,能考订原委,以补订前志之缺误,全书体要,能敛实而黜华,精心之作也。

  重修琴川志十五卷明毛氏汲古阁增刊元至正二十三年续修本。清道光三年常熟张氏影抄元至正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宋孙应时原纂,元卢镇续纂。应时字季和,学者称烛湖先生,尝师事陆九渊,登进士第,庆元间常熟令。镇字子安,淮南人。起于武弁,至正间任守御常熟领兵副元帅,兼平江路常熟知州。是时常熟始升县为州,镇即因孙应时《琴川志》补辑之,自为之序曰:“按《琴川志》自宋南渡,版籍不存,其后庆元丙辰,县令孙应时尝粗修集。迨嘉定庚午,县令叶凯始广其传,至淳祐辛丑,县令鲍廉又加饰之;然后是书乃为详悉。是属耆老顾德昭等,徧求旧本,公暇集诸士,参考异同,重锓诸梓。”按序言记元至正前常熟志乘源委甚详。《卢志》原本久佚,据本书载邵恩多题记云:“景抄元《琴川志》,荫棠学博从言氏收藏本钞。”又附录嘉庆十年言朝楫记云:“明季锓版已失,《卢志》已不可得。是以明末龚公立本得见此原版刻本,宝同拱璧。国初子晋刻汲古阁版,文清朗而无图。余家所藏龚跋本,各图皆全浚,余因书中有缺页缺字,借汲古阁本补全之。忽为当局借观,索还日而图少几页,叹惋者久之。”言氏所藏原本,今无可查考。阅抄本书首有县境图一、县治图一、虞山图一、乡村图一,疑乡村图有缺少焉。其编例分叙县、叙官、叙山、叙水、叙赋、叙兵、叙人、叙产、叙祠、叙文十门,与通行之重刻本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