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这个足球,画得太假了?

 牛屋弹琴 2022-11-27 发布于江苏


本 文 约 5200 字
阅 读 需 要 14 min

众所周知,足球起源看中国,在中国古代,足球被叫“蹴鞠”。“蹴”,就是踢、踏,“鞠”就是用皮毛制作的球。

我们都没见过古人踢球,今天的人是怎么知道蹴鞠的样子的?这就得感谢中国的古代画家了,是他们用画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Image

钱选《宋太祖蹴鞠图》(局部)图中六人为赵匡胤、赵光义、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来源/上海博物馆

01  足球皇帝|

这幅画叫《宋太祖蹴鞠图》。画的作者叫钱选,生活在南宋到元代。

从时间上看,画上这一幕应该发生在宋朝建立不久后的一天。这一天,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弟弟赵光义(后来的宋太宗)相约蹴鞠。一起参与的还有大臣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他们都是宋朝开国功勋。

你看,画面右下方的赵匡胤,双手背立,动作潇洒飘逸,神情从容自然。而对面的一位大臣(有人推测为赵普),身体紧绷,跃跃欲试,随时准备接球。

Image

钱选《宋太祖蹴鞠图》中的众生相。来源/上海博物馆

几位观众,面带微笑,并且互相交谈,似乎在说着:

“你们觉得这局谁会赢?”
“陛下的脚法娴熟,下盘很稳,赢定了!”
“赵大人出球稳健,身体协调好,实力也不可小觑啊。”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这毕竟是一张画,会不会是画家虚构的?

根据史料记载,宋太祖本人还真是个蹴鞠高手。他球技高超,球风飘逸,可“使球终日不坠”。

只要他不停,球就不会掉下来,这种境界也只有顶级颠球高手才能做到。

Image

两幅古画里的赵匡胤

至于这张画,虽然它诞生在宋末元初,但可不是凭空乱画。早在北宋时期,宫廷画家苏汉臣就创作了一幅《蹴鞠图》。钱选这张图,就是从前辈苏汉臣那里临摹来的。接下来,我们继续看画。

02  从军事到体育|

正如开头所说,这张图很容易给人一种现代穿越感。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宋太祖兄弟俩踢的球,跟现代足球的模样,已经非常接近。

很多不了解的人可能会问:你这个宋朝的足球,画得也太假了吧?

Image
这球看起来很“现代”

明代讲蹴鞠的书《蹴鞠图谱》里,就有这个知识点。书中总结,蹴鞠的外壳经历了四片、六片、八片、十二片的演变,其中最重要的一次转变,是从八片发展为十二片。最早的足球是实心,后来逐渐演变成空心。

战国到汉代,当时的足球还是四片实心球,形状有点像橄榄球。

Image
“鞠”的变迁:从上到下分别是四片鞠、六片鞠、八片鞠、十二片鞠(据文献记载制作的复原品)。来源/山东淄博齐文化博物院

而宋代的蹴鞠球,已经发展为十二片,重量是“十四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430克,这已经跟现代比赛专业用球的重量基本相近。所以,这样的球,出现在宋太祖时期,其实一点也不穿越。

不过,宋太祖踢球的这一幕,只是宋朝蹴鞠运动的冰山一角。

按照实物证据,蹴鞠在中国应该诞生在四五千年前。最早的足球,很可能是用石头磨制的圆球,到战国时期就演变成了皮毛制作的“鞠”“毬”“毛丸”。

Image
西汉时期的“毛丸”。来源/山东淄博齐文化博物院

最早关于蹴鞠的文字记载,是汉代的《战国策》,它描述齐国都城临淄繁华的时候,提到了蹴鞠:

“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可见,当时的临淄老百姓,经常玩各种乐器,斗鸡走狗,玩六博游戏、蹴鞠。

西汉有一本书叫《别录》,其中提到蹴鞠认为,它来自上古战争,说黄帝杀死蚩尤以后,用胃做皮球,让众人踢,击中次数越多的,会受到奖励。

这种说法是否真实,已经无法考证。

但可以确定的是:蹴鞠的形成和发展,的确跟军事活动有关。这种训练模式受到了当时军事家的重视。霍去病西征匈奴,闲暇之际,把蹴鞠当成提高士气的训练项目。这个事还被班固写进了正史《汉书》。

Image
蹴鞠画像石拓本。来源/南阳市汉画馆

从汉代到唐代,蹴鞠运动常常和军事训练、排兵布阵相结合。然后到了宋朝,蹴鞠迎来高峰。如果熟悉历史,你肯定知道,宋代的商品经济、城市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坊、市的界限打破,晚上还有夜市,市民阶层和市民文化形成并壮大起来。

在这种大背景下,蹴鞠运动也迎来重大转变——它从军事性质的体育活动,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体育竞技。

Image

北宋磁州窑蹴鞠图瓷枕。来源/河北博物院


宋太祖时期,蹴鞠就处于这样的节点时期:

这时候宋朝刚建立,一方面,蹴鞠还保留着军事活动的影子,据说《蹴鞠图》里的这一幕,就发生在军营训练场;

另一方面,蹴鞠用的球在唐代基础上完成了技术革新,也许古画上的这个足球,就是刚刚投入使用的新款。

(请横屏观看)
Image
钱选《宋太祖蹴鞠图》。来源/上海博物馆藏

03 黄金时代|

每逢世界杯,球迷中常常流行一个段子:高俅退役后,中国足球一千年没缓过来。除了高俅,宋代蹴鞠还创造了很多史上“第一”,堪称古代足球的黄金时代。

Image
Image
宋代的“街头足球”。来源/电视剧《梦华录》《水浒传》

比如,宋朝诞生了世界最早的“足球俱乐部”。

世界杯看的是国家队,平时球迷看的基本是职业联赛。职业联赛的参赛者,就是一个个足球俱乐部。现代足球运动诞生于英国,其中1857年成立的谢菲尔德是第一个现代化的足球俱乐部。

早在800多年前的南宋,就已经出现过类似的组织,当时叫“圆社”或“齐云社”,名字寓意是“上与云齐”,意思是可以把球踢得和云一样高。

光看运行机制和主要工作,“齐云社”已经接近今天的足球俱乐部。

先说知名度和影响力。

就像当代的皇马、巴萨、拜仁、曼联这些拥有众多会员、粉丝的顶级俱乐部一样,齐云社也是俱乐部中“豪门”,当时有“不入圆社会,到老不风流”的说法。

然后是建制。

齐云社的建制具备俱乐部的功能。比如它拥有成熟的球员培养流程,包括拜师、授艺等,这就是今天所说的“青训工作”;在当时, “齐云社”或“圆社”还承担了“足协”的部分职能。

比如,它牵头制定蹴鞠规则和行业规范,如“齐云戒文”“十紧要”“十禁戒”“十不踢”“十不赛”等。

Image
《园社摸场图》。来源/《事林广记·戊集》

再说历史底蕴。

前边提到的几个欧洲俱乐部都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这方面,齐云社甚至做得更好。这张金字招牌,从南宋创立,一直持续到明代,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目前历史最悠久的俱乐部,都还没有达到这个资历。

此外,宋朝还举办了世界最早的足球正式比赛。有了群众基础,或者说市场,又有了俱乐部,那接下来就是持续的比赛。当时的齐云社主办的赛事,叫“山岳正赛”,每年在都城临安举行一次,类似今天的年度杯赛。

Image
影视剧中的宋代球星高俅。来源/电视剧《水浒传》

那时候的蹴鞠球星,甚至可以通过这个特殊技艺,获得更高的地位,比如宋真宗时的进士柳三复、宋徽宗时的宰相李邦彦、殿帅府太尉高俅等,都是蹴鞠运动员出身。当然,更多的蹴鞠运动员的名字,被淹没在历史深处。

幸运的是,南宋文人周密在他的《武林旧事》一书中,记录了一份三十二人的蹴鞠出场名单,来自当时皇家机构教坊乐部专设的“筑毬队”,你可以把它当成一家国有俱乐部,也可以理解为一支国家队。

Image
有记载的蹴鞠队员名单。来源/周密撰《武林旧事》

需要解释一下,“筑毬”相当于今天踢大场地的足球队,进行的是正规竞技比赛。除此之外,还有另一种蹴鞠玩法叫“白打”,类似今天的街头足球、花式足球,属于表演性质。

这三十二人分为“左右军”,类似今天的左路和右路,相应职位有毬头,相当于今天的队长;根据场上位置,还有跷毬、正挟、副挟、左竿网、右竿网、散立等,剩余其他人应该是替补或预备队员。

04  “球门”之变|

光看球场上位置的分工,宋朝的“筑毬”跟现代足球似乎很像。不过,在一个关键的地方,两者相差很大,那就是球场。

今天的足球场上,有两个球门,立于球场两侧,双方队员的进攻目标,是对方一侧的球门。但是宋朝的球场不是这样:

场地中间,竖起两根数丈高的竹竿,上面结成一张网,上部留一个圆圈,称为“风流眼”。比赛时双方队员被球门隔开,它们可以用不同难度的动作姿势,将球踢进风流眼里。在规定时间里,进球多的一方获胜。

Image
Image
南宋蹴鞠场和现代足球场对比。来源/Pexels公共图片库

由此你还可发现宋代的蹴鞠, 跟现代足球最大的不同:由于它在球场中间设一个球门,那就不需要像现代足球这样进行身体对抗,它的观赏性来自队员之间的配合,以及最后的射门。

然而,查了明代《蹴鞠图谱》,却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

汉唐时代的蹴鞠,是在球场两侧各设一个球门,双方就像下棋一样进行攻守,这种踢球方式,跟现代足球更接近。

Image
Image
Image
中国古代蹴鞠球场演变示意,据《蹴鞠图谱》等复原

05  蹴鞠画'的标杆|

让我们回到《宋太祖蹴鞠图》这幅画。

前文我们曾提到,《宋太祖蹴鞠图》的首创者苏汉臣,是宋徽宗时期的画院待诏,跟《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同事。

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画,是另一位画家钱选临摹的作品。这位钱老师,非常尊重前人的知识产权,他临摹后写了一行字:

“蹴鞠图旧藏秘府,今摹图之。若非天人革命,应莫观之,言何画哉。”

Image
钱选《宋太祖蹴鞠图》题字。来源/上海博物馆

意思是,苏汉臣的《蹴鞠图》是宫廷秘藏,常人难得一见,要不是老天给机会,让我有幸看到,别说临摹画了,连看都一眼都难。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测,钱选因为机缘巧合,看到了宫廷秘藏的《蹴鞠图》。按照当时的规矩,外人不能随意临摹。但是,他还是凭借记忆临摹了下来。

也正因为他的这种努力,一幅很可能要尘封的作品,才得以流传至今。

Image
传为钱选所作另一“蹴鞠图”《临苏汉臣宋太祖蹴鞠图》。来源/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之后,从元明清到今天,叫《蹴鞠图》的还有很多。有的依然临摹的是宋太祖君臣蹴鞠,有的把画面变成了仕女、孩童,但从构图几乎是一个套路——两个人对踢,3-5个人围观,围成半个圆圈。

从这些画我们看到一种迹象:对于那种浩荡、激烈的“筑毬”,也就是大场的蹴鞠场面,画家们似乎并不感兴趣,他们更愿意用画笔去描绘“白打”项目,也就是表演性的蹴鞠。而关于前者的描述,多留在那些“野史”“笔记”里。

ImageImage
历代“蹴鞠图”集锦

此时此刻,卡塔尔世界杯赛场,32支球队正在角逐,好不热闹。据统计,2018年世界杯的观看人数达到了35.72亿。这个数字,在800年前南宋“山岳正赛”时代,是不可想象的天文数字。
Image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