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亦说乎

 知行中航中医 2022-11-27 发布于云南

你把伤寒论或者某方剂背得滚瓜烂熟,在无聊枯燥时再背个三五遍,你会快乐,会感到愉悦吗?肯定不会,要么是脑壳有泡,要么是真的无聊枯燥。

这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理解偏差带来的误解、误行。临床上是需要真刀真枪去实践。实际感受是我不会因为今天重复背诵一个方剂或者某个理论而感到快乐,“不亦说乎”一定是实践获得成功之后,即使不成功,破而后立也会身心舒畅。孔子提倡仁政,周游列国适时去实践,最后结果虽难遂初心,孔子也没有郁郁寡欢。

对比去年,我所处云南区域没有了太湿、太冷的气候,去年治疗咳嗽病人多用小青龙汤类方而获效。今年不行,秋末以后用苓桂剂治疗几例咳嗽,效果不是非常明显,一度怀疑自己辨证出问题,的确是辨证出问题,思考之后发现今年以养阴润肺之法治疗咳嗽多获效。若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来看,我时时学习中医辨证、五运六气,我即使心中掌握得滚瓜烂熟,今年秋末也碰壁难堪,并没有因为我复习相关理论知识而变得心情愉悦。在调整治疗实践方法后破开碰壁尴尬,于是“不亦说乎”的感觉一定是时刻实践之后带来的结果。正如我不喜欢听大道理,不喜欢听理论上的成功,因为我发现生活中、历史上许多所谓“过来人”大道理对其本身有用,对别人那是牵强附会。而且大道理是某些重大经历、长久经历之后的总结,缺少总结所需要的实践过程,不是耍流氓难道是圣人之言?即使圣人之言,总不能嘴里念出来就期望世界和平,世间永无疾病罹难。

再来看“习”这个字,大概意思是雏鸟在那里扇动翅膀为出巢做准备,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雏鸟从它妈妈那里学得了飞翔的理论知识,然后去实践和练习,雏鸟飞得起来它才开心,虽然我不是它,可我就知道它飞不起来一定不开心。

(《说文解字》习)

上了年纪以后(虽然还年轻),越往后越感觉到一种无助感,是对人力相对不足而所能行之事太少的无助。说白了是时间有限,做不了所有的事,只能从五彩缤纷的想法中选择几个可行、能行之事来完成。成年人的世界全都要的话怕是秦始皇转世。我所解接触的理论知识一大堆,我不会因为看了破格救心汤神奇的医案而兴奋得瞌睡都睡不着;也不会因为看到吴佩衡先生用附子用到800克而神采奕奕。不会的,一定是我运用过破格救心汤,我判断可用大剂量附子之后方能喜极而泣,方能走着路都能笑出猪豚叫声,一定是这样的。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长达半年的医院工作完成了。我又可以回到临床,接触我可喜可憎可爱的病人旁边,聆听他们的述说;可以回到师父旁边学习省疾问病之法;可以从容不迫学而时习;可以思考治病之法,救人之方,得术之道;与同道探索更多有趣问题。

通过半年来的工作改变,我也意识到,一个人要改变并不会因为别人而停滞,也不会因为别人而裹足不前。同时一个人要改变必须得付出沉重的代价,被侮辱、欺负、看不起、失去自尊心那都是必须要付出的;如果这个人曾经没有失去过自尊心的经历,他的改变也会是不痛不痒的改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