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镖师走镖,不管遇到响马还是草寇,只要取出此物便可安然无恙

 综合历史 2022-11-27 发布于广东
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和武林,其实是真实存在的,只是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而已,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秩序越来越稳定,哪怕是古代,杀人、伤人也是触犯律法的事情。
如果恰逢战乱年代,还能投军卫国出人头地,还算有一条出路。但在和平年代,即便武艺高强者从军,也很难混出个人样,因为行伍中的提拔机制中,武艺只是次要的,反而是背景关系、处事方式以及运气更重要,这也导致武夫很难出头。
再说,武人虽然有一身武艺,却也饭量如牛,没有高收入连自己都养不起,然而并非每个人都能当上公务员,或者是一份体面的好工作,于是有了镖师、拳师、护院、响马、草寇等职业,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是人就要吃饭,武人也不例外。
其中护院就是大户人家的保镖,镖师则是走南闯北帮人押运货物,拳师则是教人习武,开馆收学费,草寇则是山大王,也就是绿林好汉,专门做没有本钱的买卖。当然,这只是说得好听,实质上都是一些杀人越货的勾当,最常见的就是拦路打劫。
而响马则比草寇高一级,因为响马也称马匪,他们人人有马来去如风,这样抢掠的范围就很大,不用局限在某一个山头,因此没有一定实力还做不了响马。
据说是自东汉之后,山东的土匪最为猖獗,慢慢地便形成了规模,有了自己的规矩,不仅在行动前先放响箭示警,还得在马脖子上挂铃铛,所以称呼才会从土匪演变成响马。
其实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的,有光就有暗,正因为有了土匪这职业,镖局也应运而生。这个行业在影视剧和小说中都有出现,想必大家是不陌生的。
镖局的收入来源主要以押镖为主,而镖师大多数是拳师出身,武功总有那么两下子,要不然别说保护托镖人的财物,估计自己都护持不了。只是这个繁荣的行业,在清朝时期达到鼎盛后,便慢慢淡出人们视线,直到民国时期彻底消失。
其实这也代表着,武人时代彻底落幕,但不管是土匪还是镖师,都不过是武林中人罢了,只是双方归于保与劫,立场不同而已。根据哈恩忠在《清宫档案》的记载,凡是有跨区域生意来往的大商人,都会雇佣专业的镖师
“西北各省,凡商富大贾前赴东南置买绸缎布匹等项,俱曩挟重缁,动辄数万金,骑驮数十头,合队行走。有等臂力过人,身娴武艺之徒,受雇护送,带有鸟枪、弓箭,名曰保镖,所以防草窃、杜剽掠..........。”
然而镖局真正的根本,并非镖师的武功,而是人脉关系,因为只要上下打点通透,在江湖上有了一定名气,走遍南北也不怕。其实在很多武侠小说中,都有对这方面的描写。
所以镖师走镖时武功是次要的,反而是关系成了行业核心,并且随着这层关系慢慢扩大,圈子中有了自己的招牌,在走镖的时候插上旗帜,表明了身份后,一般都不会有人来劫镖。因为大家都是“业内人士”,都懂得潜规矩,或者说是土匪和镖师的一种默契。
《清代保镖》一文中也提到,镖师出门都会带着镖旗,绿林朋友们看到了通常不会为难。并描述了清代一位武功高手王遂,自恃武艺高强,走镖时不插镖旗。
结果被几十个绿林土匪飞马追杀,激战中左肩中箭,危机时刻他拿出镖旗,双方瞬间化敌为友,土匪不仅没有劫掠他的镖,还把他护送到了济南。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江湖中人,不管是走镖的还是劫镖的,其实都是朋友。
如果不信,笔者再举个例子,比如《大宅门》这部影视剧,故事中讲到,白家从南方采购的药材被水匪劫了,家族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时刻,而关外采购的药材是最后的希望,但押运的风险很高,所以没多少人敢接这个人物。
之后杨九红主动请缨,并在运回药材的路途中遇到慧能和尚。此人给了杨九红一面旗子,并告诉她有了这面旗子,东三省的土匪都不敢劫掠她的货物。而慧能表面上是个出家人,但实际上在黑白两道都有很高的地位,可见江湖关系和声望的重要性。
只是可惜的是,武人时代落幕后真正的武学也跟着失传了。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根据《李小龙传》,真正的武学都是杀人技,需要生死搏杀都能磨练出来,但如今时代不同了,武学自然也不再兴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