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一法师:人生最顶级的活法,说穿了就四个字

 辣农报告 2022-11-27 发布于湖北

全文精华,耐心阅读

李叔同生于1880年,自小家里拥有盐业是钱庄两大产业,要知道当时这两个产业是最赚钱的产业。

出生于富贵之家的李叔同虽然自小衣食无忧,儿时也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相比于同龄人来说,他的心智要成熟得多。

李家是官宦之家,后因父亲看不惯官场的黑暗,再辞官经商,可以看出李家对于自身的要求要是极高的,家风较好又是书香门第。

出生于这样家庭的李叔同又颇具文采,十五岁就能写出:“人生犹如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的诗句。

01/

回顾过往不难发现,自古名士多风流。

齐白石一生娶了多个女人;张大千与十个女子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婚恋情缘;毕加索,一生情人过百;天才达利拥有完美爱情和同性激情.....画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爱情? 中外艺术家对女人的追求是否都源于艺术创作?

在中国百年的文化史上,李叔同是公认的天才。无论是音乐、戏剧、书法、绘画、诗词皆一流,也堪称全能大师,更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人。

这样一个拥有万贯家财,又极具才华的翩翩公子谁不喜爱?

那时的李叔同还未有太多经历,仍然流连于人的七情六欲当中,他效仿古人,在茶馆酒楼间高谈阔论,纵情声色。

因为李叔同家境殷实而且为人阔绰,在当时和很多名人名妓都有来往。

李叔同曾说杨翠喜是第一个走入他心扉的人,他从小就喜欢看戏,对中国戏曲有着独特的爱好和理解,当然这也是他开创中国戏剧的基础。

李叔同当时还为一些半路出身的女演员纠正发音,吐词、行腔方面的问题,工诗、善画、善歌唱、懂音律,对于传统戏剧的改良,曾经付出过不少心力。

曾有人说他每晚都会去杨翠喜唱戏的“天仙园”捧场,散场以后还要陪同杨翠喜回家。

杨翠喜的一生也是多坎坷,作为当时天津有名的伶人戏子,他被袁世凯赎身送给爱新觉罗·载振,爱新觉罗·载振是袁世凯发家时期庆亲王的儿子,也是满清末代的庆亲王。

而后这件事情在1907年4月,被御史赵启霖揭发给了光绪皇帝,最后杨翠喜不得不被转卖给了当时的富商王益孙。

但是做过王爷小妾的杨翠喜并不满足区区一个富商,又流连于袁世凯和段芝贵之间,最后在袁世凯倒台后,一片声讨当中杨翠喜郁郁而终。

02/

在李叔同25岁的时候,又发生了一次意外,年仅46岁的母亲不幸去世。

安顿完母亲后事,李叔同心中郁结难以解开,

于是他远遁日本,在日本学习美术专业,辅修音乐,李叔同酷爱油画,也正是他在艺术之旅的时候认识了他的妻子,一个日本模特。

两人陷入爱河,并且结为夫妻。

在日本的进修让李叔同发现了国内还有众多可以发展的领域,于是他回国以后开办杂志,传播乐理,投身一教育事业当中,想要开启民智改变当时的局面。

那时的李叔同已经有所顿悟,与之前的样子相比,犹如脱胎换骨,身上早已没有了风流公子的气息。

父母早逝,与生俱来的敏感,加上早熟的思维,让李叔同过早地看到了人世间的无常和不幸,他希望用艺术来排解内心的痛苦,却无法解脱。

李叔同自弱冠(二十岁)之年起,便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这个症状一直困扰着他。

神经衰弱症又叫神经衰弱综合征,它的主要表现是:易情绪化,精神易兴奋,又容易疲劳,脑力劳动不能持久,注意力不集中,对光声敏感,创造性等各方面减弱。

最严重的是这种病症会影响睡眠,甚至让人整夜无法入眠,他找了很多办法都不能根治。

可能内心没有真正的安宁,时刻处于焦虑和担忧当中,才会有这样的病症产生。

在机缘巧合之下,李叔同接触到了佛家的苦修之法,尝试断食,在此期间李叔同认定了心中的归属,于是决心出家。

他第一次接触断食是通过夏丏尊,他是弘一法师在浙江第一师范时的同事,他同时也是弘一法师在俗时最好的朋友。

夏丏尊有一次提及自己在日文报纸上看到的断食相关。他饶有兴趣地说:

“这文章可真新颖,它说断食是一种'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能使人除旧换新,改去恶习,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文章还说,自古宗教上的伟人,如释迦牟尼,如耶稣,都曾断食过。”

两人约好一同断食,却只有李叔同坚持下来了。

1918年6月30日,李叔同正式出家,此前他把自己收藏的字画古玩,还有一些衣服都送给了亲戚朋友。

学生问他:“老师出家何为?”

李叔同淡淡地说:“无所为。”

学生再问:“忍抛骨肉乎?”

他说:“人事无常,如暴病而死,欲不抛又安可得?”

03/

在剃度几个星期以后,他的日本妻子伤心欲绝,带着年幼的儿子从上海来到杭州的灵隐寺,劝说丈夫不要抛弃她出家。

两人已经相处了十一年,但最终都没有见面。

子隔着关闭着的大门问道:“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妻子在离去之前问李叔同: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李叔同答曰:爱,就是慈悲。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佛陀招收弟子,有考生3人,太监1人,嫖客1人,疯子1人。

佛先问太监:“诸色皆空,你明白吗?”

太监答道:“当然,学生不近女色。

佛一摆手:“不近诸色,怎知色空?”

佛又问嫖客:“悟者不迷,你知道么?”

嫖客笑着回答:“知道,学生享尽天下女色,可对哪个女人都不迷恋。”

佛陀皱了皱眉:“不留恋,哪来觉醒?”

轮到疯子了,佛祖微微睁眼,只是慈悲的看着他没有多问。

疯子捶着自己的胸膛,跺着脚,用凄厉的声音喊道:“我爱、我爱”。

佛收容疯子做弟子,开启他的佛性,终于使他成了正果。

04/

正如李叔同对妻子说的,爱就是慈悲。

生活中有太多求而不得的事情,有太多不尽人意的事情,但是当你放下的时候,就不会痛苦。

弘一法师说:凡是你想控制的,最终都控制了你。

人只有舍弃个人,上升到一种精神层面,才能做到真正的慈悲。

放下个人的爱恨,就可以避免无常的痛苦,体悟小爱的无常,成就大爱的慈悲。

看惯了生老病死人生无常,体会了爱情的求而不得,参与了维新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开创了艺术的先河....

要说个人经历,弘一法师都曾拥有过,正是因为体验过才能超脱世俗。

李白曾经写过“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所有的有情,有一天都会变成无情,因为来生我们都只能在虚无缥缈的银河再会。

蒋勋也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两种,一种是生离,一种是死别。


就像弘一法师临终前写给弟子的诗句:

问余何适,廓尔亡言。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春暖花开,明月当空,心中一片祥和与安宁。

李叔同的母亲在离世前曾对他说,“我从来没有见你快乐过,现在你按着自己的想法,想做什么就去做吧。”

在无边的佛法中,弘一法师终于找到了自己灵魂的归宿。弘一法师对自己的描摹是两句诗句:“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弘一法师病重时,拒绝友人探望,也不进行医疗诊治,他认为:小病从医,大病从死。

李叔同遵照母亲的愿望找到了自己的心灵依托,安放了自己,也教化了世人。

人生最顶级的活法,不过如弘一法师一般:遵从本心。

最后与大家共享弘一法师的话:来是偶然,去是必然,尽其当然,顺其自然。

作者简介:奈先生,95后自由撰稿人,寻求比五官更正的三观。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人生不过是一场修行,要时刻保持正念,正心,用正能量感染身边的人。在这里你会发现文字的魅力,和一颗充满真诚的心。在这里,你会有一个可以对话的朋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