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山那村那些人

 新用户6335X3HT 2022-11-27 发布于河南

      在陕县王家后的白山村――一个绿植繁茂人们靠吃水窖雨水的民风淳厚的小山村,有一群憨厚朴实乐善好施的山民,有一个教会我如何度余生的老阿姨。那个净化人的灵魂,给人美好回忆的小山村,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养蜂技术渐入佳境的父亲这两年由于蜜蜂繁殖量大需要赶花放蜂,去年今年都到陕县王家后乡的白山村放蜂。去年借住在父亲蜂友亲戚的家里,今年蜂友蜜蜂繁殖量大,地方不足,父亲只好另择风水宝地侍弄他的小蜜蜂。

       去年父亲放蜂的一个月里结识了白山村西湾仅有的三四户人家,其他修缮尚好的三四户人家都移居市里,大门都落了锁。

       今年父亲去养蜂之前和村里去年结识的一个老阿姨联系,老阿姨一口答应,让老爹到他老院子去养蜂,只是那里没有水窖,需要到相隔一段距离的邻居家水窖取水。尽管用水困难,但有了老阿姨的应承父亲和弟弟就带蜜蜂前往,能找到更好的地方更好,实在找不到就只好克服用水困难了。

       不知是虔诚的基督徒母亲的祷告起了作用,还是白山村的民风淳厚,父亲竟找到了也许是全村最好交通最便利的院落入住。他们凌晨一点左右赶到后先把蜂箱卸在一块儿平整的空地上,晚上都回了市里,准备第二天天亮了再找地方。

       第二天早上父亲和弟弟开始找地方,不曾想村子里院落最好交通最便利的一户人家女主人从市里回老家参加邻里婚礼,弟弟随口问了一句,没想到女主人很利索地应承,并惊奇地说“你还怪幸运,平时回来我都不拿院子钥匙,今天姑娘提醒我带钥匙回来进屋看看,没事,你们住吧!”弟弟问起租金,女主人慷慨地说:“不用,反正也没人住,到时候你们把电费交了就行,地窖里的水多着呢,随便用!”打开大门,宽敞明亮的几大间窑洞房跃然眼前,还另外盖有厨房、卫生间,里面配套也很全乎,冰箱、太阳能、浴霸……

       父亲入住十多天,端午节前后我去看望他,他告诉我老阿姨做好吃的老是叫他去吃,让我把带的好吃的拿给老阿姨一些,那是我第一次认识老阿姨。八十岁的老阿姨皮肤白皙,衣着精致,面容慈祥,俨然一个形象气质俱佳的城市老太太,和我想象中的样子大相径庭。从父亲嘴里对我有些了解的老阿姨见了我也不打生,我们聊得也很开心,简单的几句谈话中我得知老阿姨是个苦命人。六岁妈就死了,父亲被抓去当壮丁后杳无音讯,成了孤儿的她跟着叔叔婶婶过日子。自去年秋天八十三岁的老伯无疾而终后老阿姨郁郁寡欢,哭得眼睛越来越差劲了。她一个人在老家独立生活儿女不放心,两个儿子和一个姑娘都住在市里,让她到市里住,照顾起来方便,她不想和孩子们住一起,就租了一间房子自己生活。但是故土难离,住不了几天就想回老家住。那一次对老阿姨有了初步的了解,老阿姨的干净利落、和蔼可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老爹在哪儿待了一个多月后,赶上修路回不了老家,就又多住了近二十天,老爹在山里出不来,我们也进不去,问老爹馍菜都还够不,每次都说啥都不缺,信基督教的那个老阿姨做好吃的给他送,或者让他去家里吃,村里人家给他送土鸡蛋,送各种蔬菜、水果。那天打电话他正在给一家村民磨剪刀,村民非留他中午吃饺子。我们了解后才得以安心,期待路修好接父亲和小蜜蜂回家。

       前天父亲像个孩子似的兴奋地打电话告诉我们路修好了,可以回家了。昨天一大早,我和老妈、弟弟就赶过去收拾东西,准备天黑下来蜜蜂回巢后回家。

       我们一去,老阿姨便赶过来迎接我们去她家吃早饭,就像久别重逢的亲人,我们告诉她我们都吃过了,她才罢休。我专门给老阿姨带了青海湖之行买回来的宁夏的枸杞果糕,老妈也带来了自家的无公害牛奶葡萄,父亲又给老阿姨送蜂蜜。当我拿着东西送老阿姨回家时,老阿姨留我小坐,我便又熟络地和老阿姨拉家常聊天儿,又对老阿姨多了一份了解。她小时候没爸没妈16岁就嫁给了去年去世的老伯,老伯大她四岁,他们俩一辈子也是掐掐掐,老伯是附近十里八乡有名的厨师,红白喜事都离不了他。她呢?悲惨的命运也造就了她的坚强能干,农村妇女的十八班武艺她样样俱全。个性都强的两口子谁也不服谁,所以呢经常公说公的理,婆说婆的理,难分高下,难以求和。但就在这一地鸡毛的婚姻生活里他们同甘共苦携手走过了62个年头,也许这段长长久久的婚姻生活就是上帝对从小缺少父母关爱的老阿姨的另一种补偿吧。说起去世快一年的老伴儿,老阿姨依然会潸然泪下,慨叹没了他了,吃不吃饭,难受不难受都没人问一声了。唉,无论多大年龄生离死别的滋味儿都是让人难以承受,难以忘怀,难以释怀。短暂的悲痛之后,老阿姨抹干眼泪,拉起我的手关切地问起了我的生活,我尽量平静地告诉她我一切都好,挣的钱够花,儿子听话懂事大学毕业后能够自立,我们一大家子人都很好,永远是我坚强的后盾,生活中没有什么困难。老阿姨听完微笑着说:“那就好,好好过!”说完又聊起了我父亲,“你爸也是个实在人、热心人,附近这村里人的剪刀、菜刀你爸都免费给磨了个遍,魔石都磨下了印儿,你家的蜂蜜村里人都吃了个遍,你爸还用祖传秘方治好了人家的扁桃体炎、皮肤溃疡、牛皮癣,有时候还帮人家补个车胎,你爸也落下好人缘了,在这儿啥也不缺。我一个人儿吃饭也吃不出劲儿,娃们买的东西也多,吃不了糟蹋,我就不让你爸做饭,来我这儿吃就好。出门人可怜,好出门不如赖在家,我最见不了人受可怜,我可知道那挨饿受冻的滋味儿不好受,来我家要饭的我都要给他吃喝的,来村里办事的我都义务招待。我有一次去张茅街上赶集,遇见一个要饭的,我专门给他买了几个大包子,人家不要包子只要钱,街上人都劝我都一把年纪了,还管他干啥?唉,我心里过不去呀,心疼人家。”老阿姨的谈吐、善举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问她上过几年学,她不好意思却也坦诚地朗朗笑着说:“我只认识钱,别的一个大字不识。”“你还认识男女厕所。”我打趣道。“哦,那个我认识。”我们的唠嗑不矫不作,如小桥流水般的轻松自然舒心。我特意留了老阿姨电话,告诉她去市里了一定联系,我会去看她。

       中午老阿姨邀请我们去她家吃手擀面、香瓜,我们又怎忍心让老阿姨大热天劳作呢?下午时分,老阿姨竟然又在家里炸了糖糕、狗蹲儿给我们送行,让我们趁热吃。这时父亲又借机给我们讲了老阿姨的好,老阿姨啥都会干,给他做蒸肉,包饺子,煮羊肉汤,烙菜合,摊煎饼,炸糖糕,炸狗蹲儿,炸油条……老阿姨的姑娘也好,前些日子来给老阿姨洗衣服收拾,还帮父亲洗了被罩床单儿。父亲念念不忘老阿姨的好,老阿姨自是开心,还谦虚地:“木办法,就是这心,遇到别人难事心里就过不去,总想着能帮点儿是点儿。”我们一家人真心对老阿姨乐善好施,热心助人高尚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我们一家人都叮嘱老阿姨好好保重身体,祝福她平安健康,来年再给父亲做好吃的,我们再来看她。

        傍晚时分,约好的货车还没有抵达,我们就和仅有的几个山民坐在小山村的一个晒谷场上乘风纳凉话家常,老阿姨说起最近养路护路的一个外地割草人很是辛苦可怜,她说天太热,今天给了人家香瓜,明天她准备把屋里的两瓶矿泉水给人家送去。老阿姨又一次用她的实际行动教育了我如何在尘世间修得一颗善心,结一份儿善缘,温柔以待这个美丽的世界。

       昨天弟弟给房东打电话辞别,房东爽朗地说:“明年你来还只管住!”十一点左右我们离开了小山村,我不禁又深情地回望那山那村,想永久地记住那些可爱的山民,那个心怀大爱、可亲可敬的老阿姨。老阿姨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让我还想感叹一句:善良与文化无关,只与一辈子的信仰修行密切相关。

                2018.8.1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