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嗜睡→湿浊中阻,致清阳之气不升,脑袋失去濡养→健脾除湿→四君子汤+湿醒脾之品

 有缘者可网诊 2022-11-27 发布于江苏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说,文老师,你见没见过这种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有空,他说睡着就睡着,特别能睡,觉可大了,插空就能睡。

我说,这是嗜睡啊,中医里头有这个病。

他很好奇,说这样的人可多了,仿佛总也睡不够。他让我在专栏里好好写一写。

我觉得,这确实是个问题。

这里头,首先要考虑现代人湿气较重,清阳不升的因素。

我给你聊一个真实的医案故事吧。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是56岁。

她就是爱睡觉,插空就能睡。比如说大家伙正劳动呢,干累了,她在旁边坐着歇一会儿。就这么几分钟,她就能睡着。给她叫醒,她嘿嘿一笑,一切如常。

白天这么能睡,晚上睡不睡呢?答案是晚上照睡不误,睡得可好了。

这个现象,已经持续很多很多年了。她始终不以为意。后来,这个事儿加重了,每天插空就睡十多次,每次3到5分钟,多了能睡20分钟。这就严重了她的生活和工作。没办法,她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沉濡,舌苔水润,舌淡胖,面白体胖。

细问得知,患者平时大便溏,口淡无味,嘴巴里口水比较多,也不太渴,食欲不好。有时候,还胸闷气短。

更有意思的是,即便是在人家诊室里,她还是在医家低头开方的时候,睡着了……

当时,医家开了这样的方子——

茯苓20克,白术12克,甘草6克,人参6克,枳实6克,橘皮10克,生姜10克,半夏12克,石菖蒲10克,藿香20克,一共是10剂,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10剂以后,诸证明显减轻。接着,原方不便,再投20剂,患者诸证悉平。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最初刊载于2008年的《中国民间疗法》上。

这里的道理,其实很好理解。

这患者,一派湿浊之象。

湿邪困脾,故而脉道沉濡。脉沉,主脾虚气血不足,脉濡,主湿。舌淡胖,苔水润,这是明显的脾虚湿困之象。

脾为湿困,所以运化失常,患者便溏。脾开窍于口。湿邪上犯于口,故而口水多。脾虚,胃纳受损,脾气不能上升于口,故而口淡、纳呆。湿浊阻滞,气机郁滞,故而患者胸闷气短。

当然,这里最关键的是,由于湿浊中阻,导致人体清阳之气不升。脑袋失去濡养,故而嗜睡。

因此,解决问题,就是化湿醒脾,升清阳之气。你看医家当时用的配伍——

茯苓20克,白术12克,甘草6克,人参6克,枳实6克,橘皮10克,生姜10克,半夏12克,石菖蒲10克,藿香20克。

这里头,茯苓健脾利水,白术燥湿健脾,陈皮枳实行气化湿,生姜温散湿邪,半夏燥湿降逆,石菖蒲化湿开窍,藿香芳香化湿。人参甘草,健脾益气。

你看,这多简单。目的,非常明确健脾除湿。

通过这个医案,文老师只想告诉你一件事儿,这就是湿邪阻滞,对嗜睡的诱发作用。这个现象,在我们当代人身上很多见。

受饮食不节和运动缺失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当代人多受湿邪困扰。有的程度轻,有的则明显。严重的,确实可以表现为嗜睡、没精神,白天睡,晚上睡,睡起来没完,得空就睡。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医案里患者的情形,很典型,我们要反复揣摩。它其实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各类化湿醒脾之品组成。这个思路,很好。专业读者朋友,可以拿来做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