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风湿性关节炎 || 上下关节失灵,中医师这样“修理”的

 朱永林548cr9af 2022-11-27 发布于湖南

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见到全身不同部位、不同程度关节的肿胀变形,疼痛,晨起僵硬,活动能力也不断下降[1]。

中医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尪痹”[1]。尪是指骨骼弯曲不正;痹是指“闭”,就是在说,关节肿胀变形,经络不通。

痹证,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到“痹者,……皆由气血亏损,腠理疏豁,风寒湿三邪得以乘虚外袭,留滞于内,致湿痰浊血,流注凝涩而得之。”

当我们气血虚损,腠理不固,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风湿寒等邪气趁机侵犯人体,从而使湿痰、瘀血停滞为患,气血不通,经络关节痹阻,从而容易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

正如下面的这位患者[2]。

 

一位年轻女孩,淋雨受凉,发热10来天,热退后出现腰部、双腕、指、膝、踝关节疼痛。大小关节肿胀并无发红。过了半年左右,患者出现面色苍白,身体消瘦,精神不振,上下肢皮肤发凉,肌肉明显萎缩,手指僵硬,不能解衣,大小关节稍微肿胀,压痛,但没有红热。肘关节屈伸不利,下肢也无法站立。胃纳差,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数。

辩证:

这位患者淋雨受凉,有外感寒湿的致病因素存在。寒湿之邪侵犯人体,留于全身上下的关节,从而引起全身不同部位的关节疼痛。这是寒湿为患;

同时,半年之后患者痹证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并且患者面色苍白,身体消瘦,精神不振,上下肢皮肤发凉,胃纳不佳,大便稀薄,肌肉明显萎缩。

患者寒湿痹阻关节经络半年左右,气血不通,久病耗损气血,出现气血两亏,以致面色苍白,肌肉不荣,明显萎缩了。

因此,此病寒湿痹阻经络、关节,迁延日久不愈,气血皆虚。

于是用了党参,白芍,黄芪,当归身,白术,桑寄生,防风,独活,熟附子,炙甘草,鸡血藤,炮山甲,桂枝。

 

方解:

此方用党参,健脾益气,补血生津;以黄芪,补益元气,以白术、炙甘草来益气健脾。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故用上述三味药,补气健脾,又使气血生化有源!

当归可补血行血,鸡血藤能补血行血,活血调经,舒筋活络,在补血虚的同时,又能通血瘀。

白芍可养血敛阴,缓急止痛,合炙甘草,酸甘化阴,缓解关节疼痛。

上述的药物,用于调节气血不足;

桑寄生可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来调节风湿痹证日久,经络不通,筋骨无力;

用防风、独活,来调节风寒湿邪,经络关节痹阻疼痛;

熟附子,温散关节经络寒邪(附子有毒,谨遵医嘱);穿山甲,它穿山而行,行善走窜,能活血祛瘀,通畅经络,透达关节,用它来通畅瘀阻的关节;再以桂枝温通经络,使药物通达四肢经络。

上述药物,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打开痹阻的经络。

最后,再以炙甘草调和诸药。

根据患者情况,加减用药三个月,患者能慢步行走,五个月,患者可以自由走路,之后用药巩固疗效,患者能够进行日常生活了!

 

大家看,中医找准病因病机,切中“痛点”,例如,气血亏虚,当补益气血,活血通络;风寒邪气痹阻,就应当祛风散寒,温通经络等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病情深浅等等因素,来加减用药调节,临床会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好了,医案仅为个例,调疾需中医师辩证论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